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世

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世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俠泰斗金庸病逝於香港,享年94歲。

金庸先生曾給自己設計過墓志銘:

這裡躺著一個人。在20世紀、21世紀,他寫過十幾部武俠小說。他的小說有幾億人喜歡……

這可能是全世界華人之中,贊同度最高的一份墓志銘。

在多少年前,金庸先生就已經看淡了生死,以一種頑童的姿態笑對人生。

有人問他:人生該如何度過?

他答曰: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01

看過金庸小說的人都會好奇,金庸到底跟他筆下的哪個人物比較像。

是機靈圓滑的韋小寶?老實憨厚的郭靖?還是優柔寡斷的張無忌?

雖然因創作出許多豪氣萬丈的大俠形象而被稱為「查大俠」,但是金庸卻覺得這個稱謂實在過譽:

「如果在我的小說中選一個角色讓我做,我願做天龍八部中的段譽,他身上沒有以勢壓人的霸道,總給人留有餘地。」

倪匡曾經評價「段譽有絕頂武功,朱蛤神功好象沒有怎麼用過,六脈神劍要緊時用不出,斗酒時卻大派用場,凌波微步要來作逃命之用,倒十分實在。」

在性格上,段譽博學多才、善良固執,被爹娘取小名為「痴兒」。

由此看來,段譽的這些特徵倒是與金庸有些相似。

02

金庸本名查良鏞,出生在浙江海寧,祖上是名門望族,不但善於經商,而且出了很多學識淵博的後人。

雖然在查良鏞出生時家道已經有些衰落,但依然有良田三千畝。

男孩子都淘氣,但他不同。

家裡藏書多,他便整天泡在藏書堆里,讀得廢寢忘食。

父親怕他讀出毛病,便想方設法讓他出去玩。

有一次,父親拖他出去放風箏,放著放著,一回頭,查良鏞不見了。

父親急得不行:「怕被別人拐走了。」

找了半天沒找著,回家一看:「這小子正泡在書房看書呢。」

在讀書這方面,查良鏞也可算是個「痴兒」。

但他雖愛書成痴卻並不呆板,相反,他還頗有做生意的天賦。

其實要論他真正的處女作,並不是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而是一本叫做《給初中投考者》的試題精編,由查良鏞和其他兩位同學根據所考的內容自己出題編寫。

這本試題精編類書籍暢銷幾省,賺到的第一桶金就足夠把他供到大學。那時他只有十五歲。

03

雖然成績優異,但查良鏞卻不是那種「乖乖仔」。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規矩」。

1940年,查良鏞考入浙江聯合高中。

當時學校常辦壁報,文筆極佳又愛好寫作的查良鏞成為了壁報的常客。

有一天,壁報前面擠滿了人,大家都在爭相看著一篇名為《阿麗絲漫遊記》的文章:

「阿麗絲小姐來到校園,

忽見一條色彩斑斕的眼鏡蛇東遊西竄,

伸毒舌,噴毒汁,還口出狂言,

威嚇學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學生們看了,禁不住哈哈大笑。

因為誰都知道眼鏡蛇指的就是他們的訓導主任,訓導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這篇大作的作者就是查良鏞。

因為看不慣訓導主任的種種行徑,「瞧不得他有事沒事就辱罵學生」,便仗義執言,用筆來討伐他。

訓導主任看到文章,氣得全身發抖,立馬跑到校長那裡哭訴:「請立即開除他。」

幾天後,查良鏞被勒令退學了。他便轉到衢州中學,念完了高中。

一個人一生中被開除過一次,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個「傳奇人物」,但難就難在還被開除過兩次。

查良鏞在四川重慶讀大學時代,念的是外交系,希望成為一名外交官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但由於看不慣學校里不良的校風,他再次因大膽直言,於是遭遇了平生第二次開除。

外交官理想因此幻滅。

04

命運有時說來也奇怪,查良鏞雖然一生都未實現他的外交官理想,但他後來也說:

「雖然沒有成為一名外交官,但我並不後悔。我自由散漫的性格確實不適合做這個職業。外交官的規矩太多,說不定做到一周我就被開除了。」

於是命運把他帶進了人生的另一個方向。

1946年秋天,《大公報》刊登啟事:面向全國公開招聘三名國際電訊編輯。

應聘者蜂擁而來,竟多達3000人。

查良鏞憑藉自己的才華被千里挑一,進入上海《大公報》,正式步入了報人生涯。

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查良鏞被派到香港工作,這也成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

那時在香港工作並不是一個好差事。

跟現在的國際化大都市來比,那時的香港比上海要差得多。

但香港在發展,查良鏞作為報人、作為金庸的人生也在一步步走上正軌。

1950年,《大公報》旗下《新晚報》創刊,查良鏞被調到《新晚報》,做了副刊編輯。

當時《新晚報》總編輯羅孚注意到,比武擂台會受到很多人的關注。

於是靈機一動,決定邀請編輯陳文統在報刊上連載武俠小說。

小說連載後引起轟動,自此打開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門。

這部小說叫做《龍虎鬥京華》,陳文統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梁羽生」。

1955年2月初,梁羽生的《草莽龍蛇傳》快連載完了,但他還沒有想好下一部寫什麼。

羅孚便只好找到另一個武俠迷查良鏞:「梁羽生顧不上了,只有你上了。」

於是查良鏞的武俠處女作《書劍恩仇錄》問世,反響甚至超過了梁羽生。

他將名字最後一字一分為二,署名「金庸」。

05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香港的政治風氣比較複雜。

走到哪裡,都是一片說謊聲。

金庸忍不住了:「我必須發聲。」

於是,他找到昔日同學沈寶新,兩人一起出資,創辦了《明報》。

辦《明報》要十萬塊,金庸自己就出了八萬。

他將自己寫小說和稿子賺的錢全部投了進去。

他每天一篇的社論,在眾多報紙中獨樹一幟。

當時金庸一邊寫小說,一邊寫社評,小說要寫八九百字,社評要寫一千多字。

還要隨時關注國際時訊,精力消耗很大。

每天一睜眼,就有兩千字的稿子等著他。

晚飯都不吃,要寫好社評才能坐下來安心吃飯。

社評寫完的時候,一般也就到了報紙要發的時候。

時常看到金庸在邊上寫,報紙排字工就站在旁邊等著他。

金庸一直持續地為正義發聲,也將家國天下的主題融入進小說中,於是便有了《神鵰俠侶》《飛狐外傳》《倚天屠龍記》……

身為持續發出聲音的公眾人物,金庸必然會被某些勢力視為眼中釘。

有人放出話來:要消滅五個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金庸說:「我雖然成為暗殺目標,生命受到威脅,內心不免害怕,但我決不屈服於無理的壓力之下,以至被我書中的英雄瞧不起。」

金庸和倪匡

最危險的一段時間,金庸聽到風聲,還跑去歐洲躲藏了一個月。

連載的《天龍八部》只好找倪匡代筆。

一個月後,金庸回到香港。

倪匡笑著對他說:「抱歉抱歉,我討厭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寫瞎了。」

但不屈服的金庸又撰寫了政治寓言小說《笑傲江湖》,以及社會問題小說《鹿鼎記》。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可謂是金庸的真實寫照。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輿論風氣歸於平靜。

1972年,金庸宣布封筆:「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鹿鼎記》是我最後的一部武俠小說了。」

06

金庸寫了十四部武俠小說,部部經典。

但金庸的名氣雖響徹中外,而且博古通今,歷史、政治等知識信手拈來,他依然覺得自己學問不夠。

因此即使是在獲得劍橋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後,金庸堅持選擇作為普通學生申請就讀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那時的他已經是81歲高齡。

在劍橋讀書時,金庸同普通學生一樣。

背著雙肩包,裡面放滿了課本。

有一段時間金庸還會騎著車上課,但因為太太擔心會發生危險而就此作罷。

在劍橋上學,金庸又變成了那個別人不太關注的查先生。

不再有知名作家光環、不再是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他做的一切都「不為學位,只為學問」。

有學生想找金庸拍照,簽名。

金庸說:「我現在是學生,不是作家。等我不是學生的時候,我再和你坐下來一起吃飯、喝茶。」

在金庸眼裡,在任何時候學習都不算晚。

永遠保持謙卑的態度去探索人生中的未知,自尊而不自負,驕傲而不自滿,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必須修鍊的一部武功秘籍。

07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這些經典的武俠小說,組成了我們共同的童年。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

金庸回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

他的一生,就如一部武俠小說,前半生縱情恣意、洒脫妄為,後半生心懷敬畏,不斷學習。可敬,可嘆!

感謝他為我們寫出了一笑泯恩仇、刀光劍影的快意江湖!

老先生,一路走好!

書房記

知識 | 思想| 文學| 趣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房記 的精彩文章:

大多數人所知道的明朝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明朝
思想控制的荒唐史

TAG:書房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