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李詠病逝,90 後的回憶開始逐漸失去

李詠病逝,90 後的回憶開始逐漸失去





10 月 25 日著名主持人李詠因癌症去世。妻子哈文今日發文稱「永失我愛」。






前著名央視主持人李詠因癌症去世,他曾給你留下了哪些回憶?




知友:百曉生

(2000+ 贊同)




李詠的主持風格當年在央視中算是一股清流,有一種不做作的情感流露,很少見同期的央視主持會笑的那麼開心。





90 年代末中國還處於下崗潮的陰影中,大部分老百姓的娛樂活動也就是看看電視,而那個時候李詠主持的《幸運 52》真的給普通人帶來不少歡聲笑語。







關於李詠的笑,我特別想提一下,他笑的時候很少會彎腰捂嘴、或刻意控制面部表情,而攝影大哥往往還會給一個面部特寫,當然作為主持人難免會練習一些技巧,但這種大大方方、不設防的姿態很容易拉近和觀眾的距離。




記得奶奶當年看《幸運 52》時,其實不太懂節目內容,有時父親會調皮的湊過去問:「媽您知道人家說什麼嘛?」但她就是喜歡看李詠哈哈大笑的樣子,然後跟著笑,所以一想起李詠,就自然會想起電視機前的奶奶。這種感觸我看了一下其他朋友的回答,都有相似之處,不由心頭一暖。









知友:貝多芬123

(10000+ 贊同)




九零後開始失去了……





知友:桔梗

(11000+ 贊同)




說實話,李詠得癌症,我不知道。




對於他的逝世,太突然了……



關於李詠




李詠(1968 年 5 月 3 日至 2018 年 10 月 25 日),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教師。




1987 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



1991 年,進入中國中央電視台做編導。




1996 年任專題片編導,並擔任紀錄片《香港滄桑》的解說。




1998 年開始出任綜藝節目主持人,同年開始主持益智遊戲節目《幸運 52》。



2002 年,主持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2003 年,主持央視二套的平民選秀節目《非常 6+1》。




2004 年,擔任選秀節目《夢想中國》總設計師。




2008 年,開始主持名人訪談節目《詠樂匯》。




2009 年,出版自傳《詠遠有李》。




2013 年,其人事檔案正式從中央電視台轉入中國傳媒大學。




2016 年,主持優酷網與土豆網聯合推出的網路綜藝節目《偶像就該醬嬸》。




2018 年 10 月 25 日凌晨 5 點 20 分,李詠因癌症在美國去世。




他的生平,終結在癌症。




我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非常 6+1》,我想大多數人印象最深的也是這個。




《非常 6+1》的時代,我還小,站在電視機前看著這個一頭捲毛的叔叔砸金蛋,那時候覺得這個叔叔真有趣。




他身材高大,髮型很酷,很幽默,臉很長……







後來再聽到他的消息是他換了髮型,換了那頭標誌的捲毛,剪了一個很硬朗的頭型。




再後來是他女兒的新聞,說他女兒原來不好看但是逆襲成功。他很愛自己的女兒,視若珍寶。








連他妻子的微博都是這種父女之間,家庭之間的天倫之樂。








之前有網友爆料「李詠哈文從央視辭職移民美國」,還被拍到在美國街頭遊玩,對此引發不小的爭議,大家都在罵他,罵他移民,罵他出國叛國。




今年 8 月 2 日,哈文在微博曬出一組度假美照,有網友直接評論其問道:「移民了嗎」,哈文簡單回復二字「木有」。




如今「撈夠就走」的移民傳聞也終於真相大白。大家冤枉了他,當時與他對立的人們此刻會是什麼感覺呢。




他當時出國只是為了治病而已,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默默忍耐癌症的折磨。




他其實為人很低調,低調到都是爆出這種小新聞。




他是個好主持人,好爸爸,好丈夫,有一個很棒的家庭,大家都很喜歡他。




此時也不想說什麼了,五十歲短暫又輝煌的人生,彌留之際,17 個月的抗癌,一定很累。這個有趣的叔叔一定是在人間完成了使命,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也很酷。




一路好走。





知友:兔子揚

(1600+ 贊同)




童年沒什麼娛樂項目,最常做的事就是放學後被爸媽扔在爺爺奶奶家,抱著大屁股電視(註:老式電視機,小時候偷看電視還要煽風去熱的那種,叫習慣了)看 CCTV 的節目,爺爺奶奶在廚房裡喊:「開飯啦~」




「不行,我要看看這個金蛋砸出來什麼!」




爺爺奶奶搓搓手跟著一起來看,砸出獎品立刻關電視催我去吃飯。




小時候捨不得那點話費參與電視互動,總幻想著哪一天能接到跟電視連線,也砸個金蛋。以至於很多年以來,在路邊啊商場啊看到砸金蛋活動還是會咯噔一下,想到小時候眼巴巴看著電視里的金蛋。




不知道該說什麼了,童年記憶就這樣結束,六加一砸金蛋的電話也不會響起來了,詠哥帶著我們的一部分童年記憶永遠離開了。




如今我們的娛樂項目越來越多,卻很難再收穫到十幾年前那種單純的、純粹的快樂。




電話等候聲,挑選金蛋的猶豫,鎚子落下的瞬間和金花四濺的祝賀,可能放到現在都是普普通通的娛樂節目,但在十幾年前,這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歡樂源泉,是很多人再也回不到的歡樂時光。




可能上帝缺一位主持人帶來歡樂吧。




感謝詠哥帶來的記憶與歡樂。一路走好。




以及,最近發生的意外,離開的名人愈發多了起來。有種一個時代落幕的感覺。




每位朋友都要記得,珍惜眼前人啊。




知友:長瓴

(600+ 贊同)




要不是邀請我回答,真的沒想到。




當初那個幸運 52 飛卡片的主持人。




當初那個非常 6+1 手舉鎚子,電話連線的主持人。




當初主持對話社會名流大咖的詠樂匯的主持人。




當初在春晚上最活躍的我最喜歡的主持人。




當初那個被調侃的大長臉先生,那個親切可愛的人,就這麼走了?




太難想像他走的居然這麼匆匆,而他和哈文幾十年相濡以沫的夫妻關係也就這樣匆匆到了盡頭。




前兩年在央視被傳受到排擠匆匆來到浙江衛視接棒華少,而今年的好聲音已經不見了他的身影。




他為人謙和,待人誠懇,對自己的妻子更是寵愛有加。這麼多年即使外界對他各種質疑,我卻始終視他為我最喜歡的主持人。




也許是他在我們這一代人心中留下太過親切的印象。




患病,治療,去世,葬禮,當世人知曉消息時,這一切都已結束……




誠如他在世時的演講《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所言:





我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待著,我不會有道歉,也不會有離別,更不會有抱怨,我只會有感謝……所有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感謝你們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作為電視機前的觀眾,想對您說:




走好,敬愛的先生,含淚送您。




沉痛悼念您。







李詠在我們心中的形象一直是那個風趣幽默,親切可愛的主持人。他的突然逝世讓我們感到惋惜的同時,也再次警醒著我們:癌症離我們的生活很近。







年輕人如何預防和及時發現癌症?




知友:馬蟲 醫生

(4100+ 贊同,醫學話題優秀回答者,知乎編輯推薦,收錄於知乎周刊)




現代醫學體系中,疾病預防的概念不只限定於疾病未發生的階段。而是貫穿於疾病發病及治療始終的一個動態過程。在疾病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策略而防止疾病進一步惡化。




癌症的三級預防策略:









  • 一級預防:病因預防。




這可能是大家口頭上「預防」的含義,即「治未病」。減少致癌因素的暴露。




吸煙

是膀胱癌、肺癌、胰腺癌、胃癌……等癌症已知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發病前就不吸煙或者戒煙,就是一級預防。




二手煙也是致癌因素,如果你吸煙,請至少不要在公共場所吸煙。

預防宮頸癌,接種 HPV 疫苗屬於一級預防。




少吃熏制的或腌制的食品,

含有亞硝酸鹽等成分複雜的致癌物。




減肥

可能降低結直腸癌、乳腺癌發病風險。




多吃蔬菜

有可能降低消化道腫瘤發病風險。






  •  二級預防:國內也稱「三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國外文獻多指早期診斷。主要是開展針對高危癌症人群的篩查、定期的健康體檢。具體到每一種癌症,高危人群不同、發病年齡不同,策略有所不同。




二級預防不要怕麻煩,不要怕花錢

(抽血、B 超、CT 等沒有很貴,比很多包和衣服便宜很多),很可能,它會救你一命。






  • 三級預防:臨床預防。




在明確診斷的情況下,積極治療,改善癥狀,避免複發轉移,避免出現其他嚴重的併發症,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

即使確診癌症,遵醫囑、積極檢查和治療也是預防進展和惡化。




請注意!即使一個年輕人遠離所有已知的致癌因素,也不能確保他不會生癌。




因為致癌因素、致癌機制遠未明確。即便可以預防所有的外在致癌因素,還有內在的遺傳因素,很難預防。




舉個例子,把家裡的易燃物品全部清除,再買個滅火器,也不能保證以後不發生火災,不能保證滅火器就能撲滅火災。




而當下的措施還很可能引起你的不適,比如讓你戒煙、讓你堅持鍛煉、讓你把家裡的易燃的漂亮的衣服統統扔掉、讓你花錢買滅火器,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




即便如此,

當我們面對明確的、可以採取的預防措施時,最明智的方法還是積极參与,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減少風險。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問題:




前著名央視主持人李詠因癌症去世,他曾給你留下了哪些回憶?


年輕人如何預防和及時發現癌症?










為什麼日本女性不敢一個人去吃拉麵?


聊聊「衣冠禽獸」| 清朝官員官服上的圖案有什麼含義?


避孕方法那麼多,最安全有效的還是這「四大門派」


同居是一場情侶攜手的自由冒險


揭開親密潛規則:有些人嘴上說愛你,實則綁架你






前往回答「互聯網洞見者」第六問:你理想的未來 AI 時代什麼樣?未來 25 年內,各行業、個人生活會有哪些變化?我們該如何準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評書大師單田芳先生去世:說書的一張嘴,表盡了千古的事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