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福生於少事,禍起於多心

福生於少事,禍起於多心

我們生活在世間,終極的目標無非就是幸福。什麼是幸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關於幸福,有一點應該是大家都認同的,那就是:心無掛礙,身即自由。

中國有句老話,叫「無事小神仙」。西方也有句諺語「不要自找麻煩,除非麻煩來找你」。內心因某事而牽掛、擔憂、焦慮……甚至惶惶不可終日,那種感覺,就像背著一塊極重的石頭在路上走。沒有人不渴望著把石頭卸下來,輕輕鬆鬆地歇一會兒。

因此,無事鬧心,便是最大的幸福;而多心多疑,則極有可能招災惹禍。

福,生於少事

住在我隔壁的王叔,有一段時間跟小區門口的保安,因一點小事而鬧了矛盾。王叔這人脾氣不好,器量也不大。他每天早上從小區門口經過時,只要一看到那個保安,原本的好心情就會煙消雲散,繼而開始在內心深處辱罵、憎恨那個保安。

久而久之,這件事竟成了他的一塊心病。王叔已經退休了,兒女也都很聽話,他每日里就是約朋友下下棋、逛逛公園,日子過得清閑而又幸福。但現在,就這麼一件小事便搞得他終日抑鬱。

某天,王叔和他的朋友下棋時,偶然提起了這件事。他的朋友便開解道:「老王啊,你這心眼兒也忒小了吧!要不是沒有別的辦法,哪個人肯做保安啊?天天站在那兒,無聊不說,一個月的工資也就一兩千。而你呢,天天到處耍,每個月還能拿個四五千的退休金。就這樣,你還跟一個看門的保安一般計較!」

朋友的一番話,把王叔點醒了。

打那以後,王叔每次看見那個保安,眼裡便少了幾分仇恨,多了幾分同情。他自己慢慢也想明白了:原來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在心裡放過別人,也是在思想上解放自己,又不是什麼深仇大恨,何必死死抓住不放呢?

想通了之後,王叔又變回了原來那個開心、自由的王叔。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要寬,才能事兒少。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們必須堅守「抓大放小」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把全副身心放在真正重要的大事上,從而獲得人生真正的幸福。

有句話叫「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亦深」,說的就是這個理。

禍,生於多心

作家契訶夫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叫《小公務員之死》。講的是一個庶務官的故事。

一個美好的晚上,在一個劇院里,心情美好的庶務官一不小心打了個噴嚏。打噴嚏,是再平常不過,也是誰都控制不了的事情。而就這麼一件小事,卻導致這個庶務官的死亡。

原來這個庶務官在打噴嚏的時候,一不小心將唾沫濺到了坐在前排的將軍級文官身上。他害怕極了,連忙向將軍道歉,將軍說:沒什麼。

既然將軍都說沒什麼,那這事兒本就應該這麼過去了。但這個庶務官偏偏是個多心的人。他心裡總覺得將軍在怪罪他,於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向將軍道歉,將軍一次又一次地說:沒什麼,讓它過去吧!將軍越說「沒什麼」,他就越覺得將軍在怪他。

庶務官一次接一次的道歉,最終令寬容大度的將軍不耐煩起來。將軍對待庶務官的態度,也由一開始的「毫不在意」變成後來的「大發雷霆」。而這個多心的,一次又一次道歉的庶務官,最終在遭受將軍的呵斥後,一命嗚呼了!

庶務官死了,但他是死在將軍的呵斥之下嗎?不,他死於自己的多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又何嘗不是跟這個庶務官一樣,在不該多心的地方多心,最終「畫蛇添足」,惹出不必要的麻煩來。為人處世,切記:「禍生於多心」。

外在的周遭世界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映射。只要我們的內心光風霽月,一片澄凈。那麼,在現實世界中,我們自然能與人為善,少事多福了。

反過來,若內心充滿了猜忌、疑慮,那外在世界肯定也是一團亂麻。

福生於少事,禍起於多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 的精彩文章:

明代文武雙全的皇甫沖,寫得一手瀟洒行書!
蔣中正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