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名家講堂:「梅痴」於希寧講解畫梅苔點的使用

名家講堂:「梅痴」於希寧講解畫梅苔點的使用

疏梅弄影

 養生音樂

張維良 

00:00/06:20

於希寧(1913-2007),原名桂義,字希寧。山東濰坊人。於希寧齋號勁松寒梅之居,其對梅花的創作不僅注重筆墨和藝術的表現,而且賦予了寒梅精神層面的詮釋。20世紀80年代以後,他以梅花為主要創作題材,多次赴南方梅林探梅、畫梅,與梅結下不解之緣,並將人文情愫傾注於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之中,達到了物我兩忘的精神境地。他尤擅畫整株老梅,干如鐵鑄,花透冰魂,動人心魄。他創作的梅花,詩、書、畫、印相融,是人格與情懷的外化與表露。

素材來源:《於希寧藝術文集》(山東美術出版社)

苔點一般是從表達樹木的蒼老鱗皴著眼的。因此,苔點的形式和位置以及組織,是與枝幹畫法緊密結為一體的,也是為更好地充實意境,在表達事物的質感和氣氛中起到一種補充充實的作用。這種表現形式是畫法上的一種發展。

我們翻開宋代楊補之「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的梅花圖軸,其老梅幹上的苔點點出了蒼勁斑駁、疏枝寒香的氣氛。苔點的作用,可以一目了然。但是,到了明、清時代,有些文人畫對苔點的作用和要領,逐漸走向形式化和盲目從事的道路,也就失掉了它補充充實的作用和意義,形成一種流習,客觀效果脫離畫面內容與形式的要求,給人以不美的感覺,這不是我們應該盲目吸收和繼承的。

苔點在花鳥畫中,凡畫樹木枝幹,應該視其畫的意境和畫法的本身需要與否而決定。需要苔點則點,需要多則多點,需要少則少點,不需要則一筆也不點。正因為從這一要領,那麼苔點的用途也就明確了。大體可分為五種用途:一是增加質量感;二是增加氣氛;三是增加節奏感;四是削弱節奏感;五是掩飾處理不當的缺點。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圖文教程:劉松岩石老師教你畫枯樹寒林
圖文教程:舉一反三畫蝦蟹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