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爺爺奶奶索要「帶孫費」背後:不要讓老人被「雙重啃老」

爺爺奶奶索要「帶孫費」背後:不要讓老人被「雙重啃老」

最近,在山東淄博市,一對老人把自己兒子兒媳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帶孫費」。2016年7月-2017年6月,孫女一直由爺爺奶奶撫養,兒子兒媳未恰當履行撫養義務,最終,法院判決被告支付原告墊付的撫養費2600元。其實,所謂「帶孫費」也並非照看孫女的勞務費,而是此前兩位老人為孫女墊付的撫養費(如日常開支、幼兒園花費等)。




根據法律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該法定義務的主體首先是父母。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只有在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情況下,才會對未成年的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本案中,撫養孫女並非兩原告的法定義務。因此法院判決被告支付原告墊付撫養費2600元。




 





幫子女帶孩子是許多中國父母默認的義務,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2歲半以下的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達到60%-70%,3歲以上佔40%,老人成為帶孩子「主力軍」。只是出於慈愛之情的照看,未必能換來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恐怕也有許多勞苦和辛酸。上文中的例子比較極端,但也折射出當下一些年輕人在經濟和家務上雙重「啃老」的問題。




此外,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以後,許多老人還不得不在高齡之下「重操舊業」,有的背井離鄉到子女處幫忙帶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老漂」。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







老人幫子女帶孩子,一是出於對孫輩的喜愛,更大原因則可能是體諒到年輕人打拚不易。但老年人由此承擔的勞累、壓力、背井離鄉的孤獨感等都不容忽視。長春一位帶孩子的姥姥在採訪中表示,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小兩口工作忙,很不容易。她除了看孩子還幫做家務,白天小心翼翼地帶孩子,生怕出什麼問題,晚上還要帶孩子睡覺,經常起夜哄孩子,累得有些精神衰弱。



事實上,「精神衰弱」已經不算最嚴重的帶娃後遺症,更有老人因此患上了抑鬱症。一家睡眠治療中心的醫生表示,「現在老年人因為隔代帶養帶出情緒問題的,還真不在少數。每天接診的三四十個睡不著的老人中有三成都跟帶孩子有關。」




在一次隨機的街頭採訪中,30位老人里有17位老人表示自己是主動要求幫兒女帶孩子,另外,有9位老人說是「被要求」幫忙帶孩子。其中,有些老人不止帶一個孩子,受訪老人中約有兩成需要奔波兩地幫忙帶孩子。超過半數的老人表示,語言不通、氣候、飲食等方面很難適應,八成的老人表示有孤獨感,沒有朋友圈,難以融入本土群體。




 






就像一位拒絕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所說「帶孩子不是我的義務,帶也只能算是情分,不給你帶孩子是本分」。也許很多長輩不捨得把話說得如此直接,但話狠理不差。老人體諒晚輩在外打拚的艱辛,晚輩也要體諒父母照顧孩子的不易。如果「隔代撫養」沒能讓老人感受到天倫之樂,卻只有身心俱疲,鬱鬱寡歡,那我們就必須反思是否是對老人的關心不夠,是否是因為自己當了甩手掌柜。





或許,文章開頭與子女對簿公堂的老夫婦未必是看重判決中的2600元錢,而是更希望兒子兒媳再多關心孩子一些。應當認清,在看孩子的問題上爺爺奶奶只是負責「搭把手」,爸爸媽媽才該「唱主角」。無論是借看孩子之機故意啃老,還是以工作為由當甩手掌柜,於情於理都是不應當的。


 

 


來源:綜合自《半月談》《法制日報》《現代金報》、新華網、《武漢晚報》


作者:楊建楠


主編:王新亞


編輯:鄭雪婧


更多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 

 

半月談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月談 的精彩文章:

公考 | 送書!免費領取這些火了的公考書籍!

TAG:半月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