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古代志怪故事1219(河上公,李仲甫,出自神仙傳)

古代志怪故事1219(河上公,李仲甫,出自神仙傳)

河上公

(出《神仙傳》)

【譯文】

有個不知姓名的人,漢文帝時在河邊蓋了間草房住,所以人們都叫他「河上公」。當時漢文帝非常喜歡讀老子的《道德經》,並命令王侯大臣們都要誦讀。但《道德經》中有些地方弄不懂,當時誰也講不明白。

後來文帝聽說人們都說河上公非常理解老子經典中的深奧涵義,就派人拿著那幾個不懂的問題找河上公請教。河上公對文帝派的使者說:「研究老子的經典是件十分嚴肅認真的事,怎麼可以隔著很遠的地方間接地研究呢?」於是文帝駕臨河上公的草房,親自向河上公求教。文帝說:「《詩經》上說,普天之下都是君王的國土,國界之內都是君王的臣民。老子也說過:『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這就是說,君王也是『四大』之一。你雖然懂得道學,但你也是我的臣民嘛,為什麼不能尊重我,卻這麼高傲呢?」

河上公就拍著手坐著慢慢騰空而起,離地有好幾丈,低頭看著仰視他的漢文帝說,「我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間又不牽累人世的事,怎麼能算你的臣民呢?」文帝這才下了車向河上公跪拜說:「我實在是無德無才,勉強繼承了帝業當了皇帝,能力太小而責任大,常常擔心不能勝任。雖然身在皇位日理萬機,但心中更敬仰的是道術,由於自己無知蒙昧,對道學的精義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唯望道君您對我多多指點教化。」河上公就把兩卷經書授給漢文帝,並對文帝說:「回去後好好研究這兩卷書,道德經中的疑難問題就都解決了,我今天就不再多說什麼了。我這兩卷註解道經的著作,寫了已經一千七百多年了,只傳了三個人,算上你才四個人,希望千萬不要把它給不相干的人看!」說罷就突然不見了,只見雲霧蒸騰,天地一片迷茫。

文帝後來十分珍視那兩卷經書。有些人論述說,因為文帝喜歡研究老子的學說,然而不能都弄通,所以上天特派了河上公下凡來傳授。又怕文帝不能堅信。才顯聖變化給文帝看。所謂聖人的心是永遠和百姓的心相通的。

李仲甫

(出《神仙傳》)

【譯文】

李仲甫是豐邑中益里人。少年時就跟王君學道,服用水丹很有效,會遁地入土行走的方術,還會推算的秘訣和隱身法,活到一百多歲後變得十分年輕。起初能隱身一百日,一年後就現形,後來修鍊得能長期隱身,和人對話、飲食都和平常人一樣,但別人只能聽見他的聲音,看不見他本人。

有個姓張的書生跟李仲甫學隱身術,李仲甫嫌他性子太急,不教給他。但張生死纏著李仲甫,花錢好幾十萬供奉李仲甫酒食,但什麼也沒學到。張生懷恨在心,就懷揣匕首想殺李仲甫。他先是和隱身的李仲甫談話,順著李仲甫出聲的位置,跳起來用匕首又刺又砍,一看,李仲甫卻好好地躺在床上笑著說,「天下竟有你這樣的混蛋,道沒學成就要殺老師。你能殺得了我嗎?我可真能讓你死。但念你愚蠢頑劣,不和你一般見識。」

說罷叫人牽來一隻狗在張生面前說:「你看我能不能殺了這隻狗。」狗剛牽來,狗頭就落了地,肚子也被破開了。李仲甫斥責張生說:「我能讓你像這條狗一樣下場!「張生不斷磕頭求饒,李仲甫才放了他。李仲甫有個認識的人,住在離他五百里遠的地方,以張網捕鳥為業。有一天這人張網捕住了一隻鳥,一看鳥卻變成了李仲甫,和他談了一陣話告別去了。五百多里地的路程當天仲甫就到了家。仲甫在民間三百多年,後來進了西嶽山,再也沒回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