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國實行「廢除漢字」近半個世紀後,如今韓國人為何又後悔了?

韓國實行「廢除漢字」近半個世紀後,如今韓國人為何又後悔了?

身為中國人我們都為中國的文化而自豪,特別是在語言文化方面。比起其他國家的語言,漢語可謂是博大精深。同樣的字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意思,哪怕它的發音相同。這也讓漢語成為了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而韓國離中國比較近,在以前沒少受中國文化的熏陶,所以在語言方面也很受影響。至今,很多地方都能看見中國文字的痕迹。

本來這應該是件好事情,這樣國家之間交流也很方便。但是偏偏韓國就不待見中文,非要有一套自己的語言,還下令要廢除中文,讓民眾使用韓語。當時是朴正熙執政,他喜歡書法,但是有時卻在書法中藉機諷刺中文。有一天,他頒布了改革措施,想要把漢語從韓國人民的生活中徹底抹去。現在想想真是個愚蠢的決策。當搞個措施出來的時候,所有的民眾都很支持,感覺就像是要重生一樣,終於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了。彷彿這麼做了,他們才能感受到這個國家是他們自己的。

但是可想而知,這實施起來得有多困難。語言是最常用到的,而要改變一個國家,眾多人口的語言,簡直比登天還難。與漢字相比,韓語在使用上有很多不便,因為它只是一個不成熟的語音字元。如果遇到「同音字」,很難區分他們想要表達什麼。由於韓語其實體系並不完善,並沒有發展成熟。有很多同音異義詞,在與人交流時經常會混淆。因此政策實行初期,人們經常不能很明白對方的意思,這讓他們做事的效率大大降低,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還有最重要的一方面,也是令人很遺憾的一方面,就是韓國的很多文物都是用漢字寫的。沒有接受過中國教育的年輕人,在看到這些漢字的文物時,就是一頭霧水。不管有怎樣的文化,在年輕一代的韓國人看來,這相當於一堆沒有用的廢紙。這樣的文物卻不能被自己國家的後代所理解,簡直就是悲哀!

不僅僅是文物,還有韓國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問題。比如有的地方的門牌是用漢字寫的。想想看幾十年過去之後,韓國孩子們去名勝古迹瀏覽的時候,卻看不懂門牌上的漢字。感覺像是到了中國,那時候的場景該有多滑稽。

韓國佛國寺自成立以來一直實行廢除漢字政策,已有近半個世紀。在短短几十年里,它給韓國人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因此,現在很多韓國人開始後悔當初的魯莽和衝動。所以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要多考慮後果和應對措施,才能不讓自己後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浩琦雜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現在你有15萬存款,你是想買房還是買車?

TAG:浩琦雜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