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背負叛國罪名,他們曾數十年有家難歸,重回家園已經「物是人非」

背負叛國罪名,他們曾數十年有家難歸,重回家園已經「物是人非」

原標題:背負叛國罪名,他們曾數十年有家難歸,重回家園已經「物是人非」


13世紀30年代,克里米亞半島迎來了它的新主人——蒙古人,歐洲人稱他們為韃靼人。14世紀末,金帳汗國分裂為四個獨立的韃靼汗國,其中就有克里米亞汗國。然而,隨著俄羅斯逐漸強大,其他三個汗國相繼被俄羅斯征服,克里米亞韃靼人投靠了土耳其人,繼續與沙俄帝國為敵。在一次次血腥俄土戰爭後,1783年俄國終於將克里米亞半島納入沙俄帝國版圖。但是,韃靼人內心從來也沒有真正認輸,他們時刻想著擺脫俄國控制。


每當戰爭來臨時,克里米亞韃靼人總會趁勢揭竿而起,無論是19世紀中葉的克里米亞戰爭,還是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的蘇俄國內戰爭,大多數韃靼部眾都心甘情願為俄國的對手效力,猶如一把利刃扎向俄羅斯後背。1921年,克里米亞成立了蘇維埃政權,後成為蘇聯俄聯邦一個自治國。然而二戰期間,當德國軍隊佔領克里米亞半島後,不少韃靼人竟然把德國人當作「救星」,組織「自衛隊」專門討伐蘇聯游擊隊,甚至同情游擊隊的人也在劫難逃。可以說,在整個二戰期間,克里米亞半島一直是蘇聯的「心頭刺」。


1944年春天,德國人被趕出克里米亞半島。蘇聯內務部特工迅速展開調查,發現與德國人有瓜葛的韃靼人的數量實在驚人。當時,雖然戰爭尚未結束,但是蘇德戰場勝負已分,莫斯科已經有了懲罰「背叛者」的精力。於是,斯大林做出一個懲罰性決策,將克里米亞韃靼人永久性遷往烏茲別克,理由就是「在衛國戰爭中,很多韃靼人背叛了祖國,拋棄捍衛克里米亞的紅軍部隊,站到了敵人一邊……幫助德國屠殺蘇聯人民。」



整體搬遷蘇聯內務部僅僅花了三天時間,1944年5月20日,所有的克里米亞韃靼人被迫離開了家園。因氣候水土不服,不少克里米亞韃靼人病死。在烏茲別克大沙漠,活下來的人還要遵守一系列特殊規定,在沒有得到當地內衛部隊官員同意情況下,不得離開安居點,無法和多數蘇聯民眾享受同等權利。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上台,讓備受煎熬的韃靼人看到一絲曙光。翌年,蘇聯當局將克里米亞劃歸了烏克蘭,三年後解除了對定居點的特殊管制,但是當車臣人和印古什人陸續被允許返回家鄉時,他們仍然被禁止返回克里米亞。

1968年4月,克里米亞韃靼人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發出「重返克里米亞」的呼聲,結果遊行人群被驅散。直到蘇聯解體前幾年,韃靼人才能自由地生活在克里米亞,而不必擔心被遣返回烏茲別克。然而,克里米亞早已「物是人非」,家園不再。當韃靼人被迫遷徙後,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大量遷入克里米亞半島,在那裡生衍繁息,逐漸成為克里米亞新的主人。當韃靼人返回故土後,他們發現成為了少數族,只佔全島人口的12%左右。



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加入了烏克蘭,成為了烏克蘭唯一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但俄羅斯處心積慮想把克里米亞奪回來。2014年,乘烏克蘭內亂爆發之際,俄羅斯支持克里米亞進行公投,決定是否「脫烏入俄」,當時韃靼人拒絕參加公投。韃靼人最高領袖這樣說:「我們有選擇么?如果克里米亞爆發戰爭,烏族和俄族是會受傷,可對於人口僅20多萬的韃靼人來說就是滅族之災了,他們誰也得罪不起,只好不投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讀史 的精彩文章:

一非洲梟雄,他曾被視為超級大國「棋子「,風雲變幻最終死於非命
北宋末年一代名將,他身經百戰威震西陲,為國捐軀卻蒙受不白之冤

TAG:閑來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