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風味人間》首播 被譽為真正下飯的節目

《風味人間》首播 被譽為真正下飯的節目

原標題:《風味人間》首播 被譽為真正下飯的節目


  「只有資深吃貨才能拍出好的美食紀錄片」,這話近日得到印證——以《舌尖上的中國》聞名的陳曉卿擔任總導演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周日一開播,好評如潮,節目畫面誘人、美食饞人、故事動人,被很多網友譽為真正下飯的節目。如今,越來越多展現生活的紀錄片受到觀眾青睞,以精良的製作,讓觀眾增長見聞,還打動人心。不過,紀錄片的發展也面臨資金不足等問題,如何讓更多紀錄片與觀眾見面,是市場值得探討的問題。


《風味人間》首播好評如潮

視覺效果比「舌尖」更為突出


《風味人間》一開播,播放量迅速接近2億,網路評分高達9.3分。第一集《山海之間》涉及肉類、碳水、山珍、河鮮四個大類,總計出現了火腿、手抓羊肉、奶桶肉、馬肉馬腸、洋芋攪團、冷筍、羊肚菌、大閘蟹等十多種美食。


觀眾認為,《風味人間》的視覺效果比「舌尖」更為突出,每一幀畫面都可以作為壁紙來使用。與其他美食紀錄片相比,《風味人間》最大的特點是「用全球視野觀察中國食物」,志在講述中外的人們對同一基本食材的不同處理,這樣大範圍的追根溯源,意在表達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異曲同工的。


片中,「舌尖」系列的「御用配音」李立宏的聲音一出現就帶來「熟悉的味道」。不少網友感嘆,特意吃飽了才看的,還有的表示「頓時覺得手裡的外賣這麼難吃」。在美食打動味蕾、人心的同時,還有觀眾表示被片中出現的逆浪捕魚的小哥哥給帥翻了,「這哪裡是美食紀錄片,明明就是《老人與海》。」片中,一位年輕漁民手拿魚鏢站在顛簸的小船上,找尋旗魚的蹤跡,鏡頭在海平面上下切換,直到最後成功鏢到旗魚的場景驚心動魄,「佩服這個小哥哥,更佩服攝影師,鏡頭穩」。據首集導演張平介紹,出海鏢魚的場景拍了3天,「這個孩子是為榮譽而戰」。

從目前的播出效果來看,片中美食饞人、人物生動,兩者結合完整。片子既展現了極致的美食畫面,同時不只是停留在簡單吃喝的層面,對美食背後的勞作、捕獲場面描繪得更為細緻,例如羊群遷徙、大海捕魚等非常大氣、動人,堪稱大片一樣的質感,展現了更多的人文精神。


資金投入不可少


好作品需憑藉好內容說話


要有好內容就得有好團隊。陳曉卿因為執導《舌尖上的中國》而聞名,他找了一幫原來「舌尖」的班底創立公司,並獲得騰訊視頻的支持。據悉,騰訊對《風味人間》的總投入是過去所有紀錄片的兩倍。那麼,錢都花在哪裡了?


首先是利用先進的顯微拍攝讓人們更明白美食的奧秘,比如爆肚尖和爆腰花,「在空中的汁水怎麼纏繞,溫度大概是多少,這是中餐最精細的部分,我們希望能夠很好地展現出來」。

其次,團隊拍攝涉獵範圍更廣。《風味人間》的體量、篇幅嚴格按照國際紀錄片的常用規格:一共7集正片+1集花絮,單集50分鐘。此次加入了大概30%的國外美食,第一集里,安徽南部的火腿和西班牙的火腿對比之下,發現了一些有趣的內容。此外,為了讓節目有持續熱度,相關聯的節目有《風味實驗室》,偏聊天和輕鬆;還有《風味原產地》,更多關注食材來源,這些也意味著更大的成本投入。


紀錄片需要創作者耐得住寂寞,更需要憑藉好內容說話。《風味人間》首播能有這麼好的口碑,源自陳曉卿本人對美食的熱愛、對內容的豐富經驗以及充裕資金的支持。創作4年磨一劍,但在陳曉卿看來,困難只能作為談資,「你選擇了做這一行,就幾乎沒有什麼難事」。


紀錄片越來越受觀眾青睞


衛視開闢黃金時段,視頻在補短板


一直以來,央視、衛視就是紀錄片製作的重要競爭者,近來也開闢出更多的黃金時段排播紀錄片。聚焦醫院婦產科的紀錄片《生門》此前在東方衛視播出,獲得很好的評價。廣東衛視這兩年更是以紀實手法的節目在省級衛視中獨樹一幟,馬志丹團隊已經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美食紀錄片《老廣的味道》會在每年春節期間播出,紀錄片《秘境神草》《中國節日》等都正在拍攝中。

6集紀錄片《最美公路》正在東方衛視和騰訊視頻熱播。它展現公路如畫美景,講述了公路連通的古今歷史,記錄了公路造福的一方人民以及旅者一行的趣事感悟。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用公路背後的故事展現國家富強的橫截面。例如第一集中,嘉賓在絕美風光的映襯下,感受公路建設的鬼斧神工。


隨著視頻網站的崛起,這些平台獲得了爭奪劇集、綜藝等頭部資源的實力,而且自製劇、自製綜藝受到越來越多人歡迎。但是,對於紀錄片,視頻網站的投入一直不夠。如今,看到紀錄片越來越受歡迎,也開始不停地補短板,布局上各有特色,希望能藉此撕掉「過度娛樂化」的標籤,提昇平台品質和調性。


騰訊視頻布局相對成熟,以數量取勝領先於其他頭部平台,點擊紀錄片一欄共113頁,按類別細分自然、歷史等11個類別。購買爆款節目也毫不手軟,《藍色星球2》《地球脈動2》都被其收入囊中,並專門設立了評分9分以上的類別。這些作品中有90%都擁有著百萬以上的點擊量。以《風味人間》為代表的「風味」系列,爭取在美食紀錄片類型中C位出道。


與之相比,愛奇藝的紀錄片則更側重於自製領域,還需要提升單片的體量和影響力。目前已經有前後四季內容的《講究》,第四季播放量已經突破5000萬。有數據顯示,國產紀錄片的數量在愛奇藝平台的總量佔比約35%,卻貢獻了超過一半的流量數據。從觀看紀錄片的用戶構成來看,19歲~30歲的用戶佔比超過了50%。

提升回報率 讓優質紀錄片不再賠本賺吆喝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陳曉卿這樣的頭部團隊獲得資本追捧,在影視領域中,紀錄片這個板塊依然相對冷門,人才和錢不足,具備人文深度和美學價值又受到大量觀眾認可同時還能產生市場效益的紀錄片,在市場上還屬於鳳毛麟角。


阻礙紀錄片更快更好地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回報率太低。比如《藍色星球2》的製作周期前後耗時4年,採用6k高清攝像技術,攝製組共經歷125次探險,其中僅水下拍攝的時長就多達6000多個小時,包括南極冰蓋下1000米深的海底,幾乎踏遍了世界各地的大陸和海洋,最終剪輯出的成片僅為7小時。按照第一季超過8000萬的製作成本,《藍色星球2》的成本將超過2億元,這一數據能趕超一部大劇了,視頻平台播放量超2億次,但幾乎是「賠本賺吆喝」。


長期以來,紀錄片製作都被認為是「情懷」之舉,談不上經濟效益。相比美食紀錄片的市場基礎廣泛,社會、歷史、自然類紀錄片多靠政策、資金扶持,商業盈利能力弱,創造營收的模式靠版權銷售,廣告贊助也是極少數。財大氣粗的視頻平台加入以後,可以利用會員付費來拉動,但轉化效果還不明顯。這一次《風味人間》進行了市場探索,獲得了汽車、超市、日用品等6個品牌贊助,可以底氣十足地讓網友免費觀看。它還在開發周邊衍生品,嘗試電商變現。《老廣的味道》則讓片中涉及到的美食直接在電商平台售賣,觀眾可以邊看邊下單,據說效益喜人。


有人認為,《如果國寶會說話》《風味人間》等紀錄片相繼刷屏,說明紀錄片堅持審美在線、接地氣和打動人心能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而一旦有品味又有購買力的年輕人對此有所偏好,會吸引更多品牌廣告主的注意力,從而讓紀錄片創作不再為錢發愁,更多的好內容的產生更有保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龍網 的精彩文章:

新四軍老戰士抗戰館緬懷先烈
非遺衍生品被帶火 這些熱播劇道具你入手沒?

TAG:千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