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那麼多自媒體吹捧5G 但是真沒幾個能吹到重點

那麼多自媒體吹捧5G 但是真沒幾個能吹到重點

5G時代還沒來,但鋪天蓋地的吹捧早已泛濫網路。以「5G」為關鍵詞隨便搜索一下,幾乎所有的自媒體文章內容都用「x秒下載完藍光視頻」等方面描述5G網速,但是對於5G網路最重大的意義,幾乎無人提及。

從實際效果來看,5G的最大意義實際上是大幅降低網路通信延遲,幾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所謂網路延遲,是指伺服器獲取響應上傳信息所需的時間。例如,當你用98k朝敵人方向開槍後,客戶端會將數據上傳到伺服器,伺服器計算完後再反饋給客戶端,得到你是否擊中對方的結果,數據的上傳會出現時間差,這個時間差就是延遲。

雖然小編用吃雞當例子,但降低延遲的重要性根本不是體現在遊戲上,甚至可以說,5G根本就不是對現有網路的優化,而是開創了一個萬物互聯的新時代。在超高網速、超低延遲下,大型高質量手機網遊、全機器人工廠、自動駕駛汽車等需要快速響應的任務——全是4G網路難以或根本無法管理的領域——都能一一實現。

AT&T CTO費奇(Andre Feutsch)表示:「超低延遲將帶來前所未有的實時體驗。」

當然,這一點必須建立在各方對5G承諾可以實現的基礎上。雖然對5G的炒作已經持續多年,但在大多數運營商的計劃中,真正的低延遲5G網路至少要到2020年才會大規模商用。這種「狼來了」的故事說多了,肯定有些人會產生猶疑。但如果當初吹的牛確實實現了,其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低延遲好在哪?

前文說達到的全機器人工廠就是一個例子。或許有人曾看過紀錄片,像順豐之類的大型物流公司,在一些樞紐性的倉庫中,移動、調度貨物的全是機器人,機器人多了難免擁擠,僅憑自身的感測器和處理器將很難調度,最佳方案仍是由某個信息中心統一協調。而要高效地協調,實時獲取數據、實時反饋數據的能力必不可少。

另外一個低延遲場景的最佳例子,毫無疑問是自動駕駛。自動駕駛裡面包括了大量數據上傳、數據處理、數據下載的環節。當汽車感測器感知到道路信息時,有的信息——比如紅綠燈、壓線——可以由汽車的主控晶元自己處理,但有的信息——比如導航、路況——必須聯網獲取,無論哪種,都需要爭分奪秒實現,稍有延遲就有可能釀成大禍。

此外,雖然強調了遊戲不是5G的重點,但考慮到實用性,它還是值得解釋一下的。像現在在國外的《堡壘之夜》這種多人射擊遊戲,對於低延遲的網路有極高要求。過去,移動網路延遲太高,根本沒法很好地支持多人動作遊戲。直到4G技術出現、發展後,情況才逐漸有了改觀。「隨著5G新無線網路的推出,延遲率將會顯著改善,」OpenSignal分析師福格(Ian Fogg)說。

還有一點和自動駕駛類似,有了5G高速數據傳輸,遊戲就可以將更多數據傳輸到中央伺服器,依靠其強大的計算能力計算。InseegoCEO蒙多(Dan Mondor)表示:「由於高吞吐量和低延遲,處理可以在雲端完成。」該公司目前正在為Verizon早期的5G寬頻服務建造無線網路設備。

福格補充,視頻聊天或者是普通的網頁瀏覽都將受益。載入網站需要在瀏覽器和承載網站的伺服器之間進行大量的雙向通信交換,因此低延遲會使網站更加快捷。

5G會帶來哪些變革?

作為最受期待的革命性場景,5G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應用值得好好談談。目前,一種被稱為V2V(Vehicle-to-vehicle,車輛到車輛)的技術是該領域的熱點之一。福特於2016年提出這一概念時,他們設想的是一種不通過基站轉發信息,為移動中的車輛提供一端到另一端的無線通信,讓車與車直接「對話」。

但另一些人認為,這種概念的落地,最佳方案還是依靠基站和5G網路。諾基亞5G市場營銷主管瑞高(Jane Rygaard)認同這一觀點。有人提出,V2V的關鍵是與5G技術緊密相連的邊緣計算方法,其基礎理念是將算力從中央伺服器轉移到5G基站,更貼近應用場景,處理任務的響應速度也就更快。瑞高表示:「我們需要良好的網路,以便為IT應用程序的實際運行留出裕度。」

對了,前幾年火了一陣、現在奄奄一息的AR技術,可能會因為5G的發展重煥春光。AR難以發展,就是受制於算力和數據傳輸能力,不僅用戶需要大量專業設備,應用情景也始終有限。而在低延遲連接時代,數據可以隨用隨取,計算也可以傳輸給專用設備,用戶使用因此方便了許多。

關於遠程手術的概念,瑞嘉表示,估計大多數人在長期內都無法想像,人類外科醫生可以遠程遙控機器人做手術,但是精密的感測器、AR技術和實時數據傳輸的結合,確實可能做到這一點。同時,對於需要實時互動的遠程控制操作人員來說,還有各種可以發揮本領的地方,比如福島核反應堆泄露後,就不用派自衛隊在周圍住幾天裝作救援的樣子,可以直接將精密的機器人送過去。

目標正在逐漸實現中

前文也提到,這些設想都要建立在相關方面實現對5G承諾的基礎上。現在又不少證據表明,這種基礎已經開始建起。瑞嘉提到了諾基亞針對手機和信號塔的延遲測試,她說:「我們(的延遲)在1-2毫秒。」1毫秒是千分之一秒,大約是全壘打時,棒球棒和棒球接觸的時間,非常短暫。當然,系統中還有其他延遲情況,比如軟體會對數據進行一些處理,但5G基本原理至少已經得到驗證。

「我們看到了個位數毫秒的超低延遲,」 費奇說。這個數據仍比鼓吹者吹的1毫秒延遲要高,但5G代表的不僅僅是速度提高,還包括移動通信深度的提高,未來的移動通訊將不只是手機和基站之間的通信。根據OpenSignal的實地測量,5G網路比現有的4G網路已經快樂10倍不只。除此之外,5G的未來版本還會在這種延遲的基礎上繼續改進。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4G網路實際上已經夠用,在專業領域則不同。瑞嘉表示:「在5G網路中,我如果想要2毫秒的延遲,它理應能做到2毫秒延遲。」對於上網看視頻、看直播、玩遊戲,這點並不重要,但如果在工廠內要讓2個機器人同步工作時,這種能力是必需的。

質疑依舊存在

說了5G這麼多優點,其實,並非所有人都這麼樂觀。

「即使將延遲降低到1毫秒,那也只是到達基站的時間。然而,手機上處理的大多數數據未來都需要放到雲端,」Linley Group的分析師格溫納普(Linley Gwennap)說,你可以緩存一些數據,並在基站本身進行一些處理,但你不能把所有數據和軟體都放在谷歌、Netflix、Facebook和其他公司運營的所有數據中心,這是個大問題。

對於5G聯網的自動駕駛汽車,他只用了2個字形容——「荒謬」。一方面,美國的運營商信號覆蓋出奇的差,出了大城市以後,離開大路較遠,也許就收不到信號了;另一方面,運營商之間不同頻段的數據對接可能會產生額外延遲,「如果我的車是Verizon的,而你的車是AT&T的,無論如何都不能在瞬間傳遞數據」。

另外,現在的炒作也太過火了些。移動生態系統分析師洛溫斯坦(Mark Lowenstein)表示,5G超低延遲標準仍在研究中,這項技術可能要到2020年才能問世。

他在10月份發布了一份報告,其中他表示:「我們正處於5G換代炒作周期的必經簡短,現在需要的是一些現實因素,5G確實優於4G,但我們只能循序漸進地實現目標。所以,別指望自動駕駛汽車或5G機器人能迅速實現。我們需要耐心和長遠眼光。」

運營商動作

據第一財經報道,工信部年內將發放5G系統頻率使用許可,還將制定物聯網、車聯網的頻率使用規劃。頻譜不確定,會導致運營商和設備廠商研發以及試驗投入巨大、路線不明晰等。工信部選擇在這個時間段發布5G頻譜與牌照,是與全球5G部署節奏同步的。目前,我國只對5G頻譜進行了規劃,尚未具體分配給三大運營商。5G頻譜規劃完成後,下一步還需要對三大運營商進行分配。

從發展階段上看,我國5G行業目前已經完成了5G關鍵技術驗證和技術方案驗證,第一階段的總體技術驗證研發環節已經完成,今年已經開始了第二階段5G產品研發中的系統驗證步驟,很快就能商用。根據3大運營商的計劃,基本確定2018年進行重點城市的5G試點,2019年預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手機終端廠商對此布局更早,今年8月,vivo對外宣布,已初步完成商用5G手機研發,有望在全球率先推出商用5G手機。8月底,OPPO也宣布成功基於可商用手機完成了5G信令和數據通路的接通。10月16日,小米手機宣布小米MIX 3手機將於10月25日在北京發布,同時還表示,全球首批5G商用手機快來了。截至目前,包括聯想、華為、OPPO、vivo等國產手機品牌紛紛發布了5G商用手機時間表,爭相進入首批5G手機行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網 的精彩文章:

IDC:三分之二的雲服務提供商計划到2020年維持現有業務模式
小巧可愛!Sphero推出升級版機器人球專註教育 2萬所學校將其納入課程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