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46-55歲是生命高危期,不想得癌,做好1事,謹記3戒、3多

46-55歲是生命高危期,不想得癌,做好1事,謹記3戒、3多

世界衛生組織將46-55歲這十年,稱為「生命高危期」。

人到中年,最怕查出癌症。俗話說「一人患癌,全家遭殃。

46-55歲這十年,好比下午3、4點左右的太陽,已過了最陽光的年齡,即將迎來「黃昏」後的不安,身體各器官功能下降,易患心腦血管疾病、癌症、骨關節疾病等,甚至會危及生命。


平安度過十年,不想得癌,做好1件事!

就是「」!!!

「吃」,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健康的「吃」,長期如此,各種疾病就找上門了。


不想得癌,「吃」的事情,一定要學學!

一:「吃」的時間

1,一日三餐的時間

「三餐規律」是指早餐、午餐、晚餐,有一定的時間規律。

吃早餐的時間為早上7-9點之間為宜,正值小腸經當令,利於營養和熱量吸收;

吃午餐的時間為11-13點之間為宜,正常來說,飯後4小時左右餓,說明這頓飯吃的飯量比較合適。

吃晚餐的時間為17-19點之間為宜,最晚不超過8點為宜,睡覺前3-4小時不宜吃太多食物,會增加胃腸負擔。

2,一頓飯的時間

一頓飯吃多長時間為宜?

大約是15-20分鐘為宜。

食物進入胃部,傳遞給大腦的時間平均約15分鐘左右,所以,吃飯時,不要太快,細嚼慢咽,利於消化,不易吃撐。


二:「吃」的結構

吃飯的目的,是為了補充身體影響,若吃的結構不對,身體攝入營養會失衡,長期如此,會誘發慢性疾病。

最好的飲食結構是1/3主食、1/3蛋白質(肉、蛋、豆、奶)、1/3蔬菜

主食,主要攝入碳水化合物,為身體提供能量

蛋白質,主要攝入蛋白質,為身體提供能量,同時,促進體內保留肌肉,提高身體免疫力

蔬菜,主要攝入微量元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為身體正常運行,提供營養。


三:「吃」的順序

吃飯的順序,其原則是,從軟到硬,利於保護胃黏膜。

「吃」的順序:

湯/水水果蔬菜肉、蛋、魚(蛋白質類)主食

將湯喝完,再吃少許水果,之後,正式進入正餐。

吃些青菜,對胃黏膜傷害會很小,且能增強飽腹感。


四:最好少吃的食物

1,腌制食物

腌制類食物,在製作過程匯總,會產生亞硝酸鹽,進入體內後,會形成亞硝醯胺,是一種致癌物,會增加胃癌、腸癌的發病率。

同時,吃鹽過多,也會使血壓升高,誘發高血壓。

2,油炸食物

油炸類食物,經過高溫處理後,會產生一種致癌物丙烯醯胺,增加癌症的發生率。

同時,油炸食物會胃黏膜會有一定的刺激,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病。

3,霉變食物

霉變類食物,主要是糧食、各類堅果,或變質的食用油。而真菌中的黃曲霉菌易在潮濕的環境中生存,其代謝物黃曲霉毒素有很強的致癌性,會誘發肝癌、胃癌等。

4,太精細的食物

食物經過多道工序加工後,保留的營養素會越來越少,尤其是粗纖維。

若長期粗纖維攝入不足,會增加患腸癌的風險。

曾有一項調查,針對2000名患者的結腸鏡檢分析發現,每天至少一頓紅肉者,比不吃紅肉者 腸癌發病率大概高3倍。

主要是因紅肉是高膽固醇、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


想健康,平安度過十年,謹記「三戒、三多」:

「三戒」:戒煙酒、戒懶惰、戒縱慾

1,戒煙酒

吸煙致癌,被世界各國公認,吸煙會損傷人體免疫功能,使基因發生突變,增加癌症的發生率

「酒者,能益人,亦能損人」 長期大量飲酒,會損傷肝臟,降低身體免疫力,嚴重可誘發肝癌。

喝酒,一定要控制攝入量,建議:女性每天攝入的酒精量不宜超過15克,男性不宜超過25克。

2,戒懶得

「生命在於運動」!想身體健康,到了中年,就不能太懶。

適量的運動,提高身體新陳代謝能力,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

適量的運動,還有助於促進胃腸的蠕動,利於食物消化,改善和預防便秘;

研究顯示,經常鍛煉的人患肺癌風險可降低68%,患結直腸癌風險直降38%,只要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運動,就能降低患癌風險。

3,戒縱慾

人到中年,適度的性生活利於身體健康,但縱慾,反而對身體不利。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而縱慾消耗人的腎精,腎精不足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出現腰膝酸軟、頭暈眼花、脫髮等情況。

保證腎精充足,一定要有和諧的夫妻生活。


「三多」:多粗纖維、多喝水、多歡笑

1,多粗纖維

粗纖維,又稱為「膳食纖維」,是人體唯一不被吸收的營養素,需從食物中攝取。

據統計顯示,我國居民每天粗纖維攝入量不足10克,遠遠低於推薦攝入量25克。

補充粗纖維,可每天一杯蒲公英大麥青汁,有助於促進糞便排出。

配方:取蒲公英葉1.5克、大麥苗2.5克搭配,全部粉碎成粉末,加入200毫升溫水沖開即可。

蒲公英,含豐富的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等都有改善作用,尤其對上火引起的癥狀,如臉上長痘、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有很好的作用。

大麥苗,富含粗纖維,有助於軟化糞便,促進糞便排出,還可遇水膨脹,刺激腸壁,增強腸道蠕動功能,有助於改善便秘。

同時,還能調節體內酸鹼平衡,改善體內環境,對預防腸癌有一定幫助。

2,多喝水

水,約佔人體60-80%,所以,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多喝水,補充水分,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改善體內環境,有助於預防多種慢性疾病。

喝水時,放些小植物,有養肝、護肝的作用。

蒲公英根紅茶:將蒲公英根經發酵工藝處理後得到,大大降低了蒲公英的寒性,更適合長期養生飲用。

蒲公英,歸肝經,有清膽利膽的作用,研究發現,蒲公英對急性肝損傷有一定幫助,可降低飲酒後血清內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的量,從而保護肝臟。

同時,蒲公英多糖還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抑制腫瘤細胞增大。日常養生還是不錯的選擇。

3,多歡笑

《黃帝內經》中記載「百病生於氣」,生氣,會損傷身體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

生氣時,體內會分泌一種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血液、肝細胞內的毒素增加。

每天保持一份好心情,多歡笑,不做情緒的「奴隸」,學會控制好情緒,生氣時,深呼吸,不要超過3分鐘。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小霞老師 的精彩文章:

心臟不好的人,身體會有4種表現,若佔2個以上,提醒該養心了!
白露後,要防5病,記住「一忌、二茶、三湯」,秋冬少生病!

TAG:營養小霞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