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以色列之旅四:我在耶路撒冷的哭牆祈禱

以色列之旅四:我在耶路撒冷的哭牆祈禱

人生最好的,最真的情感還是得寄托在故土的情懷中安放,才會擁有內心最終的安適。

以色列遊歷整一周,從南走到北,走過特拉維夫、走過海法,終於到了耶路撒冷。

地中海的迷情,雅法老城的文藝,阿卡古城的蒼影,都成為了記憶中定格的畫面。

吃了很多奇奇怪怪味道的東西,了解了一些這裡的歷史與人民生活的現狀。終於抵達以色列之行最重要的一站——神秘聖城耶路撒冷。

第一站是紀念館,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在一棵不知名字的樹下,講解員胖大嫂大概說了長達十幾分鐘的話。

我煞有介事的戴上耳機,像模像樣的時不時回應胖大嫂,其實我一句都聽不懂,因為她說的是英語。

看著同行的人臉上那舒展的表情,我猜測他們基本是聽得懂的,嫉妒他們英語好的同時,內心暗下決定,回國後好好學英語。只是一轉念,我又做了一個決定,以後再也不出國。

紀念館的外形設計的非常獨特,稜柱體的三角形結構。但頂部卻不是尖角,而是平頂的天窗,灰色耶路撒冷石砌起來的建築。

數十個房間陳列著當年猶太人被法西斯迫害的證據,有書信、有日記,有他們穿過的衣物和使用過的物品,也有倖存者或見證者的視頻訪談。

聽不懂解說,卻也大概感受得到當年那段殘酷歷史。尤其是最後兩個展廳,無數張照片布滿了圓柱形穹頂,600萬猶太人的魂靈在這個空間濃縮成時光的回放。

另一間只有一面投影,像是一本書在光影中翻讀著,流動的是一段忽急忽緩的音樂。想必這樣的陳列就是希望參觀的人走到最後一間房屋時,可以安安靜靜的聽一段音樂,回望一段歷史,從而得到內心的抒懷。

走在180米長的紀念館內,頂部的天光灑進來,始終沐浴著我們,同行的姑娘說像是上帝之光一樣,指引著我們走向光明。

我們到的那天是住棚節連著安息日,猶太地區的街道處處是身著盛裝的男人,老的少的年輕的,都往一個方向去了,走進老城去哭牆。

夜色已來,帶著神秘的期許,夢懷神聖之城,睡去。

寂靜了整晚的耶路撒冷,一大早,我們來到橄欖山,兩千多年前山上種滿了橄欖樹,因此得名橄欖山,而今沒有橄欖樹了。遠眺老城,看得到金色圓頂的清真寺,黑色圓頂的聖墓教堂。金頂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接受天啟的地方,黑頂則是耶穌復活的地方。

下山進老城,先看了兩個教堂。

主泣教堂,拉丁語翻譯意為「上帝哭了」。《路加福音》第19章里說,耶穌走向耶路撒冷的時候,震驚於第二聖殿的美麗,並預測其將來的毀滅和猶太人的離散,於是當眾哀哭。這就是教堂名字的來歷,而教堂形狀似一顆淚珠,亦是象徵耶穌的眼淚。

走進萬國教堂,橄欖樹種滿了園子。一群人圍在一起唱著聖經里的歌,莊嚴肅穆,12個穹頂氣勢非凡,這裡也是猶大出賣耶穌的地方。

我們一點點的靠近老城,越來越多的猶太人出現在身邊,他們很容易辨認,頭頂一個小帽。

我們像進行一種儀式般,也重走了一遍耶穌的受難之路,最後到了耶穌復活的聖墓教堂。

整座老城有八個城門,其中金門已經封住了。老城錯綜複雜的小路石階,構成了不同民族或種族或宗教信仰的整片區域。

哭牆是我們老城一日游的最後一站,自然也是最重要的一站。我們看了太多國外的大片里出現哭牆,也看了太多經典的奧斯卡級別的關於屠殺猶太人的電影,真正來到此,除了平靜還是平靜。

有人面牆莊重禱告,有人圍在一起雀躍歡騰。不知道是該憂傷還是開心,什麼氣氛都有,只了解到白天不能拍照,晚上安息日的慶祝時間才可以拍。

於是晚上我們又去了,和白天的形態沒什麼區別,只是人多了很多,聽說到零點時分,全城的猶太人都會聚集在這裡,慶祝安息日的美好。

拍了照片,也像那些祝禱的人一樣,面牆祈求,還特意寫了紙條塞進了牆縫。

《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書的封面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遠看、近感受,白天和夜晚。也許不太懂這個世界太多的意義,但是,只要你站在這裡,自然會被一絲神秘的氣息裹挾,你感受到的,或夢或幻,都是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旅行家 的精彩文章:

大旅行家逛陝西:地宮深藏法門寺,《法門往事》令人落淚

TAG:大旅行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