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大媽「吃垮」國際郵輪?「無稽之談!」

中國大媽「吃垮」國際郵輪?「無稽之談!」

近日,關於國際郵輪公司離開中國的消息不少,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全球三大郵輪品牌之一的諾唯真郵輪公司為中國打造的豪華郵輪「喜悅號」即將退出中國。

多個自媒體發文稱,郵輪上中國大爺大媽們浪費食物現象嚴重,「只浪費、不消費」讓這條航線難以為繼。

諾唯真郵輪真的是被中國大媽」吃垮」的嗎?長安街知事多方求證得知,諾唯真郵輪並沒有退出中國市場,此次暫時取消中國航線是因為公司戰略調整。多名郵輪游遊客和郵輪業內工作人員表示,中國遊客浪費食物的現象存在但並非常態,以偏概全稱「吃垮」郵輪的消息太誇張。


回應:官方稱「未退出中國」

2017年6月,「喜悅號」郵輪自上海展開首航,但在中國只是「曇花一現」,今年第三季度諾唯真公司宣布「喜悅號」在國內將運營至明年4月份,隨後就將前往阿拉斯加航線。

有自媒體文章稱,「國內遊客尤其是大爺大媽們,面對24小時供應的自助餐揮霍無度,一次夾取一堆食物,吃不完就甩在桌子上。」另有文章稱,喜悅號郵輪上食物消耗量是其他地區同級別郵輪的5倍,80%的食物被浪費掉。

一時間,關於「國際郵輪在中國水土不服」的消息甚囂塵上,有人直言「郵輪過個20、30年再進入中國市場可能才是比較合適的時機」。

長安街知事近日向諾唯真郵輪公司邁阿密總部求證其退出原因,對方表示,公司「通過優化布局響應主要目的地市場需求,並沒有退出中國,2020年夏季展開在中國的季節性航程」,並透露將啟用載客量為2000人的諾唯真之勇號。

不過,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採訪時解釋稱,「喜悅號駛離中國市場並最終定位於阿拉斯加航線,是因為公司更加看重歐美遊客船上的二次消費能力」。

有乘坐過「喜悅號」郵輪的遊客稱:「食物浪費情況的確存在,福岡港口下船時,有人因帶大量郵輪上的食物被安檢員攔住」。

部分喜悅號乘客證實浪費現象存在


算賬:餐飲成本「吃不垮」郵輪

「餐食成本只是非常小的一塊,一般只佔據5%到8%左右的比重。」國內某在線旅遊網站郵輪產品負責人透露,郵輪公司支出的大頭是燃料成本、人員開支和交通支出。

皇家加勒比國際郵輪北亞太和中國區總裁劉淄楠稱:「中國消費者吃垮國際郵輪這一說法當然是無稽之談。」他表示,從郵輪運營層面,整個免費餐廳食物的成本只佔公司運營成本的很小的比例,郵輪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進入或退出,算的是船上收益問題,而不是成本問題,「文中描述的少數遊客食物浪費問題確實存在,但不是中國遊客行為的全景寫照」。

長安街知事查詢旅遊網站發現,該郵輪的價格多在3000元左右起,部分航線跌破3000元。

以上海至福岡航線為例,「喜悅號」價格在同類郵輪中價格偏低。郵輪行業人士分析,郵輪游相比個人自由行價位更低,旅行方式更適合中老年人,郵輪收入除了船票外,多靠船上的二次消費,而中國的中老年消費群體二次消費能力的確偏低,收入難達預期。

食物浪費是否是郵輪游的常態?知事採訪多位參加過郵輪游的遊客,他們均坦言「並不常見」。

今年中秋節假期,孫先生曾帶著家人從上海踏上了歌詩達郵輪「賽琳娜號」郵輪,目的地是日本福岡。「多數都是家庭游,中老年人居多,一到飯點兒自助餐取餐口排長隊。」他特別留意過,因為遊客經常只能佔到離取餐口比較遠的座位,很多人會一次性取很多飯菜,基本上都會吃完。

家住上海、多次參與東南亞地區郵輪游的張連池說,也的確有一些中國遊客面前擺著多個盤子,食物聚摞成塔。他回憶道:「中國遊客普遍比外國遊客拿更多的食物,有菜品上新時就有中國遊客人擠人地去拿,遇到吃不習慣的菜品容易浪費,說明我們的文明素質還需要提升。」

在歌詩達郵輪「賽琳娜號」上,遊客浪費食物的現象並不多。孫傑攝


變化:亞洲郵輪市場短期調整

從2006年歌詩達郵輪公司「愛蘭歌娜號」第一次駛入中國海域後的十餘年中,中國郵輪出入境旅客人數從最初的不到40萬人次,攀升至2017年的495.4萬人次,中國從「零」開始,一路發展成為如今的全球第二大郵輪客源國。

自今年起,中國郵輪市場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上半年,全國11個郵輪母港與訪問港接待郵輪447艘次,同比下降16%,公主郵輪「藍寶石公主號」、皇家加勒比「海洋水手號」、歌詩達郵輪「維多利亞號」等暫別中國市場,中國郵輪產業是否已駛入「冰河期」的疑問浮出水面。越來越挑剔的遊客對郵輪游的吐槽也多了起來,例如線路單一、低價競爭導致體驗打折、旅遊產品簡單粗糙等。

「部分郵輪企業根據其市場布局及經營戰略考慮,對郵輪運力投放進行了適當調減及結構優化,是企業正常的市場行為。」10月25日,交通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稱,中國郵輪運輸市場進入調整期。

近日在上海召開的亞太郵輪大會也印證了這一說法。世界郵輪公司都在抓緊搶佔中國市場,不過供給量的迅速增加使得需求難以消化。與會專家分析,未來中國和亞洲郵輪經濟將進入二至三年左右的短期調整,這是郵輪經濟在長期產業發展中的一個正常波動。

郵輪政策也支撐著中國郵輪產業的發展前景。今年9月,交通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我國郵輪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未來我國將重點發展郵輪旅遊市場、拓展提升港口服務能力、進一步優化口岸環境和功能等。《意見》稱,到2035年,我國郵輪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市場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知事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迎來決定前途的一周,情況不太妙

TAG:長安街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