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美援朝,毛主席點將粟裕,粟裕為何沒去,去世後原因公開

抗美援朝,毛主席點將粟裕,粟裕為何沒去,去世後原因公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迅速擊敗朝鮮軍隊,很快就要飲馬鴨綠江。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經過分析,如果放任美軍駐紮在鴨綠江畔,那整個東北都會在美軍的監視之下,一大半重工業將在美軍的攻擊範圍之內,如此環境讓中國很難安心發展。所以,中國決定「抗美援朝」,擊敗美軍,保家衛國。

彭德懷和粟裕

毛主席點將粟裕。

從游擊戰開始,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粟裕將軍大放異彩,善於在困難的環境中打勝仗,尤其是淮海戰役對陣國民黨80萬大軍絲毫不畏懼。這次對陣美軍,毛主席首先想到的就是粟裕,點名讓粟裕領軍進入朝鮮。然而,粟裕最終沒有去,這是怎麼回事呢?

粟裕和毛主席

粟裕在接到統帥志願軍的命令後,覺得這是中央的信任,義不容辭,立即開始著手配備進入朝鮮的參謀班子,還命令所屬空軍部隊研究美軍空軍的作戰能力,同時建議兵力配置,隨時準備揮師入朝。

然而就在此時,粟裕的頭疼病犯了,嚴重的不能左右環視的地步,就連吃飯都要擺成一條線。每天遭受頭疼折磨的粟裕將軍恐自己難以勝任朝鮮緊張的戰事,只好向毛主席彙報病情。

後,毛主席考慮實際情況,建議彭德懷出任志願軍總司令入朝作戰。粟裕則被安排到莫斯科治療頭痛。

粟裕的頭痛源自何處?

說起戰傷,前線作戰的將軍多多少少都有一點。如賀炳炎等幾位將軍在作戰時丟失一個胳膊,陳賡大將等人腿部受傷,劉伯承元帥等眼睛受傷等等。和諸位將軍一樣,粟裕將軍的頭痛也是來自於戰場。

戰場負傷示意圖

1930年,粟裕率領部隊和國民黨軍作戰,激戰中,一顆炮彈打到了粟裕身邊,散列的彈片擊中粟裕頭部,致其當場暈厥。士兵看到粟裕被炸昏,趕緊過來救治,粟裕略有清醒,趕緊指揮部隊追擊敵人,言畢再次昏厥。

戰鬥過後,軍醫發現有一塊彈片已經深深的扎進了粟裕大將的顱骨。由於條件艱苦,不具備手術條件,只好飽受治療。3個月後,病情康復,只是彈片永遠的留在了顱骨中。

粟裕大將

此後,只要一緊張,粟裕大將就頭痛欲裂,頭皮如針扎一樣痛苦。一開始別人都不理解,粟裕大將的頭痛怎麼會這麼厲害。

去世後秘密終於公開。

全國解放後,粟裕大將年紀也不小了。年紀大了,身體機能就跟著退化,頭疼的也越來越劇烈。以至於他只能用冷水澆頭,或者用儀器散熱。整個頭部像火爐一樣滾燙。

後來,粟裕大將去蘇聯治療,由於年代久遠,彈片無法取出,還是只能保守治療。雖然緩解了不少疼痛,但最終沒有徹底清除彈片。

1984年,粟裕大將去世。其長子在骨灰中發現了三個豆子大小的黑鐵片,仔細一看,原來是殘存的三個彈片。從1930年算起,這三個彈片在粟裕大將的顱骨中存在了54年,也整整折磨了他54年。

粟裕大將

至此,人們終於明白粟裕大將為何一直頭痛欲裂,不能參加朝鮮戰爭的原因,這三個罪惡的彈片才是罪魁禍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彬姐談史 的精彩文章:

金兵滅宋,拿公主王妃消遣,為活命,公主王妃賣力配合
民國真材實料武術大師,全都是靠拳頭打出來的

TAG:彬姐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