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IBM 收購 Red Hat,關於藍巨人為何戴紅帽的幾種觀點

IBM 收購 Red Hat,關於藍巨人為何戴紅帽的幾種觀點

微軟才剛剛宣布正式完成對 GitHub 的收購,IBM 就在昨天放出要以 340 億美元收購 Red Hat的公告。人們形象地把這比喻為藍巨人戴上了紅帽子。

不出所料地,該新聞瞬間刷爆了朋友圈,因為這對於 IBM 和 Red Hat 的擁躉,對於兩家公司背後的技術生態、雲計算行業、Linux 界乃至於整個開源社區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地震。

首先是這筆交易的體量大得驚人。如果順利完成(雙方董事會已經確認收購,但是還需要經過股東和監管機構的一系列審批程序),那麼這筆金額高達 340 億美元的交易將成為 IBM 100 多年光輝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同時它也是美國科技界歷史上的第三大交易;而且,它還是目前開源界最大的一筆交易,相比之下,前陣子激動人心的微軟收購 GitHub 所用的 75 億美元顯得那麼不起眼。

除了交易金額巨大,引人關注的還有此次交易背後的邏輯。關於這一點,眾說紛紜,下邊匯總分析。

IBM 與 Red Hat 是什麼樣的公司?

先簡單介紹一下兩家公司。IBM 已經發展了 100 多年,人們能難總結它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它被譽為「能夠起舞的藍色大象」,它從創始至今積累了幾十萬種技術、開發了上萬種產品,產品涉及領域從銀行的交易系統到航空的管理系統、從提供給政府、醫院、大學的軟體到給開發者使用的 API 平台、從幫助 NASA 描繪宇宙誕生之初景象的大數據分析系統到機器人的大腦 IBM Watson 等。前些年,IBM 有四大業務範疇:硬體、軟體、諮詢與服務;2013 年轉型之後,IBM 提出了五類業務範圍 CAMSS: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移動、社交、安全等方面的企業級解決方案;後來它又定性自己為一家認知解決方案+雲平台的公司……

Red Hat 又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Red Hat 是開源軟體商業化的先驅之一,它是最早成功實現開源軟體能賺錢生存的典範。其商業模式是免費提供代碼給其它公司使用,實現軟體再分發,而在之後收取服務支持費用。它維護的 Linux 和 OpenStack 發行版在業界享有盛名,RHEL 名號在 Linux 界響噹噹,同時它還是維護 Java 的行業大佬,也是 Kubernetes 等新興技術的主要貢獻者。

觀點一、IBM 與 Red Hat 最近日子都不好過

一種觀點是雖然歲月光輝,但是兩家大公司近來日子都不怎麼好過。早前 IBM 希望通過Watson這項 AI 認知計算業務來作為其增長引擎,並重回金融工程和分銷基礎,但是 Watson 的回報並沒有像 IBM 預期的那樣,在公司最新的盈利電話會議中,報告收入下降主要就是來自認知解決方案業務,其中就包括Watson人工智慧和超級計算服務。

Red Hat 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在上個月發布最新季報後,Red Hat 股價從 6 月份的 175 美元左右跌到了上周五的 116.68 美元。而當下有微軟 75 億美元收購 GitHub、Elastic 作為商業與開源成功典範上市等案例,看似開源的春天到來,但其實強如 GitHub 者,2016 年前三季度營收僅為 9800 萬美元,虧損了 6600 萬美元、在更早以前的 2017 年最大開源問答社區 Stack Overflow 宣布裁員 20%、本月早些時候,基於開源的兩大大數據巨頭 Cloudera 與 Hortonworsk 合併……這些都是開源企業生存難的鐵證,儘管 Red Hat 享有「以一種財務上可持續的方式,為開源軟體提供服務和支持的典範」的美譽,但隨著行業大勢沉浮,它也不能免於低落的現狀。

有評論指出 Watson 只是 IBM 用來指望未來增長的細分市場之一,也就是說它並不急於看牌面的回報,IBM 真正的目光是集中在雲計算環境上,這也是它正在尋求的增長領域。但是不管怎樣,觀點一認為 Watson 的失利,讓 IBM 最近的日子過得並不舒坦。

於是兩家相互療傷,抱團求生。

在 Linux 生態和雲計算方面,Red Hat 無疑都是一家特別重要的公司。對於 IBM 而言,Red Hat 的 Linux 和其它軟體資產代表了向企業軟體開發商銷售產品的機會,這些開發商目前可是正在構建可在老對手 AWS 和 Azure 等雲計算平台以及內部數據中心上運行的複雜應用程序。另一方面,Red Hat 可以為 IBM 帶來混合雲的整合能力,Red Hat 目前有 OpenStack、OpenShift 以及 CloudForms 等產品以及良好的生態,透過這些產品和生態體系將 Power 雲與 x86 的雲實現整合,將有望為 IBM 在雲計算領域開拓出新的市場機會。

而 IBM 能夠帶給 Red Hat 的,首先是給股東一個相當好的價格,畢竟有 340 億美元,也在萎靡的開源經濟生態中給予一劑強心針。而更主要的是它能給 Red Hat 提供更高水平的規模、資源和能力,以加速開源作為數字化轉型基礎的影響。

觀點二、Red Hat 是 IBM 的救星

前邊說了 IBM 近來發展得滯後,觀點二為了極言 Red Hat 救其於危難之間,使用了更為具體的數據來揭示這一點。

數據指出,自 2012,IBM 營收連續 6 年下降,整體縮水了近 1/4,雖然其中一部分來自資產剝離,但大多數來自現有硬體、軟體和服務產品的銷售下滑。在最近的一個季度,營收又下降了 2.1%,股價在過去一年中下跌了 19%。

另一邊,Gartner 最新發布的 2018 年全球雲 IaaS 魔力象限中,IBM 已被排除在領導者象限,落下競爭對手 AWS、微軟 Azure 與谷歌雲多個身位。

而與 IBM 的境況完全不同,Red Hat 多年來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摩根大通的報告顯示,Red Hat 在上季度公布了創紀錄的 11 份價值超過 500 萬美元的合同和 73 份價值超過 100 萬美元的合同,近期其財報顯示 Q2 營收為 8.23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14%,這已經是其連續第 66 個季度實現增長,這個成績不僅在開源領域一馬當先,放眼整個科技領域能做到的也並不多。評論指出 2018 年 Red Hat 的收入有望首次突破 30 億美元,同時判定目前 Red Hat 處在一個相當健康的經營狀況之中,正在為 50 億美元的營收新目標而努力。

這樣,IBM 看上了 Red Hat,寄希望於這個目前全球最大的開源雲計算平台與其所處的 Linux 生態能夠為其帶來一線生機,於是為求自救才下了重金。

觀點三、趁勝追擊,IBM 只是想在雲計算上再下一城

與前邊的觀點不同,這個觀點並不搭理 Red Hat 的狀態與想法,而是強調了 IBM 的發展並不衰弱,稱其在邊轉型邊學習認知的過程中,在數據分析以及雲計算領域中摸索到了一定的方向。

以數據說話,在過去一年間,IBM 總營收增長 13%,達到 395 億美元,其中雲服務營收同比增長 24%,達到 190 億美元,該觀點認為,IBM 此次對 Red Hat 出手,只是其初步嘗到甜頭之後,在雲計算領域全力 show hand 的一種強勢投資。這是希望再下一城,佔穩雲計算領域頭把交椅,根本不是什麼因為不行了才尋求雲計算這個新增長點。

IBM 收購 Red Hat

此外還有其它觀點,不過大同小異,都是在上邊這幾種之上對 IBM 與 Red Hat 的現狀與能力做相應加減法。

不管背後分析的過程怎麼樣,關於雙方需求與能力互補這一點是可以明確的,通俗地總結成一句話:Red Hat 想要牢牢地抱個大腿,將開源可持續化之路走得更加順暢,IBM 尋求雲計算領域的增長;而 IBM 能夠給 Red Hat 帶來更高水平的規模、資源和能力,Red Hat 可以使 IBM 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混合雲提供商。

正如官方公告中指出的:

IBM 將以每股 190 美元的價格購買 Red Hat 的所有股票,這意味著此次收購溢價超過 60%。

該筆交易加速了 IBM 的高價值業務模式,使 IBM 成為新興的 1 萬億美元增長市場中排名第一的混合雲提供商。

在 IBM 的支持下,Red Hat 可以大幅度地擴展和加快今天正在做的事情。

IBM 將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混合雲提供商,為企業提供唯一的開放雲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全面的雲價值。

……

互惠互利,二者一拍即合,於是攜手簽下了這筆交易。

更多的人關注的是什麼?

除了交易背後的邏輯,這裡也整理了一下關於此次收購案,更多的人關注的問題:

被收購的 Red Hat 還是過去那個 Red Hat 嗎?

IBM 被視為是一家落後於時代的公司,並且陷入了繁文縟節和官僚主義的困境,這與 Red Hat 的開放式組織管理風格截然相反,Red Hat 要怎麼辦?

SUSE 前車之鑒,這筆交易對 Red Hat 會不會也是巨大的打擊。

IBM 這是在擁擠雲計算市場另闢蹊徑。

Fedora 不受影響就好。

CentOS 咋辦?

Red Hat 證書 RHCE 還有效嗎?

有 IBM 資金支持挺好的,就是希望 IBM 不要干預太多。

Oracle 買 Sun、微軟買 GitHub、IBM 買 Red Hat,這是商業軟體的時代?

早點買紅帽股票,賺大了。

為知識和技術付費,將成為未來的主流。

Red Hat 獨立運營,能自給自足嗎?

這難道不是更加閉源了嗎?

收購之後,IBM 真的能走出困境嗎?

下一家被收購的開源軟體商業化獨角獸是誰?

……

對於這些問題,你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ux資訊速推 的精彩文章:

Linux小白的大師之路
簡單介紹open-falcon agent安裝使用

TAG:Linux資訊速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