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入蜀前,劉璋佔據益州、張魯佔據漢中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劉備入蜀前,劉璋佔據益州、張魯佔據漢中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介紹完了公元191年中原地區唯一的一塊凈土——徐州牧陶謙治理下的徐州,我們再看東漢版圖上另外兩個隔離在這場亂局之外的地方——益州以及遼東。

益州現在的長官是劉焉,那個188年給漢靈帝建議設立州牧的那個劉焉。真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有規劃有謀算的劉焉,兩年多的時間,在益州已經過上了非常安穩皇帝一樣的日子,治理下的益州一片安寧祥和,成了亂世里難得的一片凈土。而胡亂找出路的漢靈帝和東漢朝廷,因為劉焉建議設立的州牧,現如今遍地是自我任命的州牧、郡守,一片大亂,東漢朝廷徹底喪失了管理天下的權利。


劉備入蜀前,劉璋佔據益州、張魯佔據漢中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1、劉焉

身在益州,天高皇帝遠的劉焉,當初想的並不只是一個州牧的位置,而是一個脫離朝廷控制的、自己說了算的獨立政權,劉焉要達成這個目標要完成兩件事情:一件是穩住益州,並完全將益州掌控在自己手中;另一件是,將自己身在長安的家眷想方設法弄到益州來,沒有人質在東漢朝廷手上,自己到時候想做啥就能做啥。


劉備入蜀前,劉璋佔據益州、張魯佔據漢中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圖2、東漢十三州

後一件事需要機緣,不過在穩住益州這一件事上,劉焉可以放開手干,畢竟這是他職責範圍內的事。我們看看劉焉是怎麼做的。劉焉的做法和之前介紹過的身在遼東的公孫度手法完全一致,殺豪強、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後漢書上說劉焉「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他以生拉硬造弄了一些借口,將益州十來家豪強一舉滅掉。劉焉這麼干,對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影響,可兔死狐悲、唇亡齒寒,別忘了劉焉可是在地方豪強的支持下才進的益州,才讓自己坐穩了益州牧的位置。這會兒你劉焉又返回頭來拿我們開刀,真是一個忘本的傢伙。於是當初平定了黃巾叛亂,迎接劉焉入川的賈龍不幹了,和犍為太守任岐一起起兵反抗,進攻劉焉。此時羽翼已經豐滿的劉焉將這二人擊敗,並將兩人全部殺害。

就這樣劉焉一舉樹立了自己在益州的絕對權威。在擊敗有功於自己的賈龍並將其殺害之後,在益州再沒有人可以在劉焉面前說「要不是當初怎麼……」之類的話了。而且在此役中,我們可以推斷此時劉焉手中的軍隊已經初具規模,有著軍隊、有了槍杆子,劉焉自然底氣更足了。後漢書上說,從此之後劉焉「自此意氣漸盛,遂造作乘輿車重千餘乘」。范曄這是在暗示劉焉在行為上已經不臣不軌了。是啊,有野心自然是會暴露的,更何況劉焉此時已經有了足夠的資本。


劉備入蜀前,劉璋佔據益州、張魯佔據漢中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圖3、劉璋

不過劉焉另外一件事卻不那麼好辦,那就是將自己的家眷接到自己控制的益州來,如果不能全部接來,來一兩個成年的兒子也行。可他的四個兒子中三個兒子都在朝廷任職,長子劉范現在是左中郎將,二兒子劉誕是治書御史,四兒子劉璋是奉車都尉。只有三兒子別部司馬劉瑁跟在自己身邊。不過東漢朝廷,可能是看中劉焉的宗室身份,和之前派劉虞的兒子劉和去找劉虞一樣,派了劉焉的小兒子劉璋來給劉焉傳聖旨,劉焉乘機成就就讓劉璋留在了益州。理由可以隨便找一個。劉焉找的這個借口是「米賊斷道,不得復通」。


劉備入蜀前,劉璋佔據益州、張魯佔據漢中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圖4、張道陵張天師

米賊,怎麼又冒出了個米賊?這個米賊的出現和劉焉有直接的關係。米賊的全稱,是「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創始人是張陵,他有一個孫子一樣大名鼎鼎,三國演義中割據漢中的張魯。依照後漢書張魯傳的記載,張陵是沛國豐人(今江蘇豐縣),客居在蜀地,在鵠鳴山中學道,然後就寫了五斗米教的核心教義來傳道,後漢書的說法是「造作道書以惑百姓」。依照張陵的規定,要想成為他這個道的一員,必須先交五斗米,因此被稱為五斗米道。張陵死後,他兒子張衡繼承了他的衣缽。張衡死後,張魯繼承了過來。

可以想見在那麼一個亂世,一個這樣有宗教性質的團體,是很有影響力的。張角的黃巾就有宗教性質,五斗米道更是。想必在蜀地,張魯的五斗米教人數一定不在少數。而此時的劉焉在強力打壓本地的豪族,張魯這樣的外鄉人自然會成為劉焉收攏的對象。


劉備入蜀前,劉璋佔據益州、張魯佔據漢中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圖5、張魯

不過後漢書上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是因為張魯的母親和劉焉有特殊關係。後漢書的說法是這樣的「母有姿色,兼挾鬼道,往來焉家」。張魯的母親肯定也是出身五斗米道,自然是會一些道法的,而且有姿色,又經常去劉焉的府邸,自然而然為兒子求一個什麼官職不是什麼難事。當然可以這麼理解。不過從劉焉的角度看,五斗米教是自己在蜀地可以藉助的一個力量,為啥不用呢?於是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並讓張魯和另外一個司馬別部司馬張脩帶兵一起去進攻漢中太守蘇固。漢中郡是益州下面的一個郡,可見當時反抗劉焉的不止賈龍等人,劉焉實際上利用了張魯五斗米的勢力,為自己去平定益州境內的異己分子。


劉備入蜀前,劉璋佔據益州、張魯佔據漢中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圖6、斜谷

張魯和張脩兩個司馬還真給力,將漢中太守蘇固打敗,一舉奪取漢中。奪取了漢中之後,張魯他們乾的第一件是就是「斷絕斜谷,殺使者」。張魯斷的這個斜谷是古代秦地到蜀地的重要通路,全長四百七十里,是扼關陝而控川蜀的必爭之地。之後諸葛亮幾次出祁山,都是通過斜谷出去的。張魯殺的使者是漢使。張魯的這一舉動,讓益州和東漢中央朝廷徹底斷絕了聯繫。張魯做這事是不是劉焉授意的難說,不過最大的受益者非劉焉莫屬。不過張魯不僅僅殺了漢使,而且殺了劉焉派去的另外一個司馬張脩而且兼并了他的部屬。

就這樣益州地界上就出現了之後三國演義中重要的兩股勢力劉焉(之後是劉璋)和張魯。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劉焉在世的時候,張魯名義上是一直依附在劉焉之下的。


劉備入蜀前,劉璋佔據益州、張魯佔據漢中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圖7、公孫度

公元191年,除了劉焉相對安靜的益州之外,另外一片相對安寧的地方是公孫度控制的遼東以及周邊地區。史書上說,「公孫度威行海外,中國人士避亂者多歸之,北海管寧、邴原、王烈皆往依焉」。從這些側面可以看到,中原的戰亂此時已經到了多麼嚴重的地步,中原的這些名人都已經跑到了遼東這麼偏遠的地方來避難。而實質上已經是皇帝的公孫度,將自己的管轄的地區治理的卻相當不錯,成了大家爭相依附的一個目的地。

就這樣公元191年,東漢在一片割據中結束。董卓依然把控著朝廷,而袁紹、袁術兄弟的矛盾日益突出。偏安的那些政權卻自得其樂,接下來會如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