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起推廣低蛋白飼料,最高可減少千萬噸大豆進口量

明起推廣低蛋白飼料,最高可減少千萬噸大豆進口量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日前批准發布的新版《仔豬、生長育肥豬配合飼料》《蛋雞、肉雞配合飼料》兩項團體標準將於11月1日起實施。新希望六和、通威、還大、廣東恆興等大批國內大型飼料企業已承諾,將積極採納並執行新版標準。

與現行2008年版國家標準相比,這兩項團體標準增設了粗蛋白質、總磷上限值,增加了限制性氨基酸品種。

業內認為,這背後既有畜禽養殖行業迫切需要綠色轉型的考慮,也有飼料技術進步能夠顯著降低飼料中粗蛋白和磷的水平,而中美貿易摩擦導致大豆進口出現缺口亦是較為直接的觸發原因。

儘管中國工業飼料以及肉、蛋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飼料資源長期短缺,特別是蛋白飼料原料的進口依存度接近80%,這成為制約我國飼料工業和養殖業發展的瓶頸。

在中國,飼料蛋白(折純)年供應量在3800萬噸左右。其中,超過60%的飼料蛋白由豆粕提供,其餘為菜粕、棉粕、魚粉、DDGS、玉米蛋白粉等植物源及動物源性飼料原料。

由於菜粕、棉粕、魚粉等在飼料蛋白中的比例相對較少,且經歷連續幾年的下降之後,近兩年供應才相對穩定,國內飼料蛋白近年來的增量主要來自於豆粕。

正因此,大豆進口逐年增長。2017/18年度,大豆進口升至9350萬噸,2007/08年度大豆進口量為3782萬噸。10年間,增長1.47倍。

需要說明的是,2006年以後,飼料工業快速增長,加上餵養方式轉為全價料餵養,這一比例的增加推動了豆粕需求快速飆漲。

當前,中國進口大豆總量減少,意味著很多壓榨企業要降低開工率,養殖戶要尋找豆粕替代品,由此導致豆粕價格上漲,替代品價格也跟著上漲,最終推動飼料成本上漲。

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接受第一財經採訪表示,中國在保證國內飼料、養殖行業健康發展的前提之下,在進口大豆成本上升、作為飼料蛋白質主要來源的豆粕價格持續走高之際,主動下調畜禽蛋白飼料配方的水平,這將會直接減少對豆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因大豆缺口以及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成本壓力,也會降低養殖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他提到,在做出推廣低蛋白飼料抉擇的同時,要看到對玉米飼料的需求會顯著提升,需提前做好玉米供需的預案。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低蛋白日糧配製技術的進步,在合理添加合成氨基酸和酶製劑的前提下,配合飼料中粗蛋白和磷的水平會顯著降低。而專家研究結果及國內相關養殖企業應用實踐表明,該標準的指標設置完全可以滿足養殖動物生長需求,不會降低生產性能和產品品質,也不會影響畜產品的生產周期。

以肉蛋奶的產量來折算,中國每年的配合料需求在3.5億噸左右。考慮到當前推進的低蛋白飼料為商品飼料,且不包括水產飼料,業內估計,每年禽類及豬全價料產量在1.65億噸左右。

林國發稱,這次飼料標準的調整主要是調低中大畜禽飼料粗蛋白含量,按照平均調低1%百分點粗蛋白,並使用玉米替代,將可減少490萬噸豆粕;而調低2%百分點粗蛋白,並使用玉米替代,可減少980萬噸左右豆粕。

他說,當前中國豬飼料粗蛋白含量較國際平均水平偏高,特別是中大豬,超過1-2%。生豬各個階段及禽類飼料情況,飼料粗蛋白含量下調1-1.5%可行性更高。

根據初步評估,因為非洲豬瘟,將導致明年生豬供應下降,豬飼料需求下降,從而減少豆粕的需求量。再結合低蛋白飼料推廣,2019年將降低350-450萬噸豆粕需求量。隨著低蛋白飼料逐步被養殖戶接受,再加上養殖戶自配料中也逐步調低蛋白含量,理論上最高可減少1000萬噸左右豆粕需求。由於大豆經過壓榨之後78.5%為豆粕,這意味著理論上最高可減少1000-1200萬噸大豆進口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地平線CEO余凱:邊緣計算是自動駕駛的技術基石
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被捕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