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为什么李白杜甫写诗千首,却抵不过他用一首诗“孤篇盖全唐”?

为什么李白杜甫写诗千首,却抵不过他用一首诗“孤篇盖全唐”?

我们如今熟知的《全唐诗》成书于清朝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由10位博学大儒共同奉旨编校完成,全书收录了2200多位唐代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作。

《全唐诗》几乎囊括了唐朝所有大诗人的所有诗篇,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有近千首佳作被收录其中。但是,其中的巅峰之作却并非出自李杜之手,而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朝初年诗人,字不详,号不详,生卒年不详,生平事不详,毕生仅有两首诗传世,并凭借其中的《春江花月夜》力压李白、杜甫,完爆李商隐、白居易,得到了“孤篇盖全唐”的最高美誉。

那么,这首被闻一多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到底写了什么呢?原诗引用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是不是感觉很多句子都似曾相识?没错,这首《春江花月夜》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不少著名诗人都曾对其中的诗句进行过改写。

比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改写的是其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比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改写的是其中的“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而《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句则更为经典,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张若虚原版的影子。

对于张若虚的这篇《春江花月夜》,民间还有一个非常美丽而玄妙的传说,涉及了人、鬼、仙三界。据说,神龙二年的上元节(即正月十五元宵节),张若虚在明月桥边邂逅了少女辛夷。辛夷乃是名门闺秀,美貌倾城,气质如兰,才华横溢,张若虚对这位绝代佳人是一见钟情,一眼万年,永生不忘。

怎奈,当夜张若虚就被黑白无常错捉了去,殒命初见时,未能诉衷肠。张若虚去了阴间后坚决不肯投胎,只为再见心上人一面。张若虚的痴心和坚持最终感动了水神曹娥,于是曹娥帮助张若虚死而复生,重返人间。只是,阴阳两界时光流逝速度不同,27岁的张若虚在明月桥下再见到辛夷时,她已经是一位66岁的老太太。情痴真心不变,只是佳人朱颜改。百感交集下,张若虚在此写下了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迷离的春江月夜美景图,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首写景诗,还抒发了催人泪下的离情别绪和蕴含哲理的人生感慨。但是,纵然如此,仍有人不承认它足以“孤篇盖全唐”。那么,各位读者对此又是怎么看待的呢?你心中最惊艳的诗词又是哪一首呢?欢迎留言讨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记 的精彩文章:

TAG:小白兔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