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錢學森逝世9周年:鑄劍為國,您就是我們今天的頭條

錢學森逝世9周年:鑄劍為國,您就是我們今天的頭條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陸巍、王宇

他在辛亥革命爆發的那一年出生,那時的他面對積貧積弱的中國,想要貢獻自己的力量,來幫助我們的國家變得強大。

他去美國求學,科學救國是他一生不變的理想。留在美國,他也許一輩子可以享盡榮華富貴,飛黃騰達。可在他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自己的所學,不是用在別的國家,而是用在自己的祖國。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

他的頭銜有很多,他是航空工程碩士,航空、數學博士,他是加州理工大學的「傑出校友」,他是「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和「兩彈一星」元勛。他的成就影響了中美兩國,乃至整個世界。但他最在意的還是鐫刻在心中的那兩個字——「中國」。

2018年10月31日,是錢學森逝世9周年紀念日。今天,我們無比懷念他。

今天,他是我們的頭條!

「我是大唐的後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

說到錢學森,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是至於偉大到什麼程度,可能很多人說不上來。

學生時代的錢學森,已是人們眼中的天之驕子

其實,早在二戰結束時,他在美國就已經是「領域神人」「頂尖天才」,猶如傳奇一般的存在,曾在五角大樓自由出入達8年之久。

2009年錢學森逝世,美國媒體報道了他逝世的消息,直接稱他曾經奠基了美國的航天業。美國的登陸月球、遠征火星的NASA,很多東西都是他奠基的。在他誕辰時,特斯拉公司創始人名下的火箭公司SpaceX,發出推特,祝這位NASAJPL的創始人生日快樂!

SpaceX公司致敬錢學森

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美國的20年時間裡,一直堅持保留著中國國籍。他從來沒有向美國保險投過一分錢。他說:「我從1935年去美國,1955年回國,在美國待了整整20年。這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學習,後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是日後回到祖國能為人民做點事。」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錢學森相繼辭去了在美國所有的職務,開始準備回國。

那是20世紀50年代,面對一窮二白的新中國,錢學森為了回國放棄的是:每月2000美元的講師薪資、每月1600美元的研究所工資、每年5萬美元的科研獎金、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的身份以及美國綠卡。他曾幽默地說道:「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青年時代的錢學森

然而,誰曾想到,回國的路如此艱難。美國海軍次長金貝兒甚至直接打電話給司法部:「他太有價值了,在任何情況下都抵得上3至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斃了他,也不要放他回紅色中國。」

他為此鬥爭了長達5年之久。這5年的時間裡,他被逮捕過、被軟禁過、被審訊過、被恐嚇過、被跟蹤過,買的飛機票被強制退票,美國聯邦調查局時不時派人闖入他的家裡搜查,他所有的信件和電話都要被檢查和監聽。

錢學森在移民局聽證會上

為了回國他甚至直接與檢察官當面對質:

檢察官:「你忠於什麼國家的政府?」

錢學森:「我是中國人,當然忠於中國人民。所以我忠心於對中國人民有好處的政府,也就敵視對中國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

檢察官:「你現在要求回中國大陸,那麼你會用你的知識去幫助共產黨政權嗎?」

錢學森:「知識是我個人的財產,我有權要給誰就給誰。」

「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面對美國人的種種威脅和折磨,他義無反顧,不屈不撓,堅定不移。直到1955年日內瓦會談,在周總理等老一輩領導人的極力斡旋下,他才得以回到中國。

錢學森一家在歸國的輪船上,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那時的中國剛剛經歷了14年抗日戰爭、3年解放戰爭以及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緊接著而來的就是3年自然災害,萬里河山滿目瘡痍,千萬家園一片廢墟。

那個年代,我們的國家連一台洗衣機都造不出來。

可就是在那個年代,錢學森於1956年初卻帶頭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

1956年,毛澤東同志邀請錢學森赴宴,並坐在離自己最近的位置

一本《工程式控制制論》就是他報效祖國的底氣,是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一紙《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就是他報效祖國的決心,是對中國航空事業的長期規範和發展;

一句「外國人能幹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幹」就是他報效祖國的動力,這是信仰的力量,更是必勝的信念。

1960年9月10日,也就是蘇聯撤走所有援華專家的第17天,我國第一次成功發射了一顆彈道導彈,並準確命中目標。

東風一號

同年11月5日,也就是一個多月後,我國第一枚仿製型的「東風一號」近程彈道導彈發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從「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到「中國第一個12年科學規劃的綜合組」組長,再到中國第一個火箭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無數個日日夜夜,每一個寒冷的深夜都有錢老忙碌的身影,每次成功的背後都有錢老發自內心的微笑。

為了工作,他甚至把宿舍直接搬到了指揮所,幕天席地,他用有限的生命和科技的力量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國的「最強音」。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站在錢學森和老一輩科學家的肩膀上,中國人得以仰望頭頂那片更加遼遠的星空。

「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偉大國家。」

在榮譽面前,他不居功、不自傲,始終堅持:「導彈航天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不是一兩個人能搞成功的。一切成就歸於黨,歸於集體,而我只是黨領導下的這個集體中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

他倡導設立「中國科協青年科技獎」,甘當伯樂、願為人梯。年近7旬的錢學森,多次提出辭呈,他請求「退位讓賢」,提拔了一大批在衛星科學技術方面年富力強的科技幹部,以積極的態度促進了科學界的新陳代謝。他認為,我們一定要「培養會動腦筋,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人才」

「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更多的錢學森,國家才會有大發展。」「想到中國長遠發展的事情,我憂慮的就是這一點。」

不僅如此,他的目光早已超越了航天事業、超越了時代局限、超越了現實發展。

他關注中國的環境建設,一直牽掛著在西北那塊土地上的人民,一直在想辦法用科學改變那裡的環境,年邁的他每年都將所得的獎金捐給那邊的沙漠治理事業。

他擔憂中國的教育事業,他說:「現在中國完全沒有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的模式辦學,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

晚年的錢學森和夫人蔣英

甚至在晚年,他在電視上看到鋪天蓋地的外國汽車廣告,他就說「泄氣、泄氣。」他的兒子錢永剛說中國汽車也是「外國心」時,錢學森更是氣憤地連連發問:「這些人怎麼了?人都幹什麼去了?現在生活水平高了,更有條件出成果,為什麼還弄不成?」

這就是錢學森,一個立體真實、有血有肉,無比愛國的錢學森。

「大千宇宙,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沖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雲志。壽至期頤,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錢老,感恩您鑄劍為國。向浩瀚長空道一聲:安心走好!

(鈞正平工作室·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