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標本製作、防腐妙招,科幻小說《科學怪人》手把手教你DIY怪物

標本製作、防腐妙招,科幻小說《科學怪人》手把手教你DIY怪物

從保存組織,到開發新的手術技巧,本文探索了維克多·弗蘭肯斯坦會面臨的問題。

雪萊創造了一位絕頂聰明的科學家,他要麼發現了一種新的保存手法,要麼妙手回春,逆轉了解剖學標本遭到的破壞。

英國作家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在1818年創作了長篇小說《科學怪人》。

小說主角弗蘭肯斯坦是個熱衷於生命起源的生物學家,他懷著犯罪心理頻繁出沒於藏屍間,嘗試用不同屍體的各個部分拼湊成一個巨大人體。當這個怪物終於獲得生命睜開眼睛時,弗蘭肯斯坦被他的猙獰面目嚇得棄他而逃,他卻緊追不捨地向弗蘭肯斯坦索要女伴、溫暖和友情;接踵而至的更是一系列詭異的懸疑和命案。

今年是該小說出版200周年,很多人藉此機會重新審視起了這部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而我感興趣的,是這部科幻作品背後的科學事實。瑪麗·雪萊受到多少科學現實的影響?若現實生活中,真有維克多·弗蘭肯斯坦這個人,他能造出怪物來嗎?

在18世紀,標本是如何製作的?

若要從零開始,創造一頭怪物,那麼在技術層面上,很多人會關注原材料的收集,以及「死而復生」的階段。這個可以理解,畢竟當時,有關盜屍、解剖室,以及在剛行刑的死刑犯身上開展的電學實驗,這樣的故事不在少數。但從挖出死屍到喚起怪物,其間還有不少階段。

湊齊一切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涉及各種枯燥、繁瑣的手術,這個過程常被一筆帶過,但有一點幾乎無人提及: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創造怪物的過程中,那些身體「組件」是如何完好保存的?創造怪物需要時間,而屍體的腐爛速度是很快的。

在《弗蘭肯斯坦》成書的年代,解剖材料的保存備受關注。當下亦然,只不過原因截然不同。今人關注的是保存器官和組織,以便用於移植。個別人甚至想在死後,將遺體低溫冷凍,萬一哪一天,科學家治癒了致其死亡的疾病,他或可以死而復生。就這一點來說,這跟兩百年前的虛構人物弗蘭肯斯坦相比,其實並無區別。

《弗蘭肯斯坦》的故事背景設在18世紀末期,當時,還沒有人思索器官移植的事。解剖學教授們倒是很關心組織保存,他們想收藏並保存有趣的、非同尋常的,或有教學意義的標本,用於未來教學。

在18世紀,防腐主要是了收集有趣的、非同尋常的,乃至異常的標本,作為教學用具。

屍體保存旨在終止腐敗過程,同時讓標本儘可能貼近原貌。其中用到的,有那麼幾種手段,以及大量的即興發揮:若要保存骨骼,就將屍體浸入缸中,將肌肉溶解掉;要保存皮膚和神經,就拿一塊很大的板,將它們攤開晾乾。浸漬用的缸常常遠離其他建築,以防鼠患,並避開惡臭。解剖室空間有限,所以在一些地方,比如都柏林大學,晾曬用的板被擱在屋頂,因為別無選擇。

若是軟組織的解剖標本,人們會用到各種化學物質,保存手法包括注射、塗抹和浸泡。這些物質的毒性要足夠殺滅真菌和細菌,以免樣本腐敗分解,但又不能腐蝕或破壞樣本自身的組織。

為終止腐敗過程,松節油、金屬汞和汞鹽(比金屬汞更毒)都被用上了。殺滅細菌和真菌,意味著終止它們的某項關鍵生命活動。然而,很多對真菌、細菌至關重要的過程,對人類也不可或缺,所以,這些物質對人體同樣有毒。

在通風不良的狹小環境中工作,每天跟這些物質打交道,健康與安全意識又極其薄弱,這給解剖保管員的身體造成了嚴重危害。當時,人們對解剖保管員的描述,就是面容憔悴、提前衰老和咳嗽不斷。有經驗一點的技術人員會警告說:新來的學生不能用劇毒的汞鹽溶液做實驗,很容易致命。

兩大組織保存手法

組織保存中,最成功的手法之一就是酒精浸泡。但並不是說,把一個標本丟進一壇普羅賽柯酒里,然後封上蓋子,你就大功告成了。實際流程還要複雜得多。但至少,比起其他一些替代選項,酒精的毒性要小一些。

高濃度的酒精當然能殺滅真菌和細菌,免洗洗手凝膠含有酒精就是這個道理,但這個濃度得恰到好處。濃度太低,真菌照舊生長。濃度太高,酒精就會使標本變性,導致皮膚和組織起皺。最後人們發現,威士忌的酒精度是最合適的。

在18世紀,愛丁堡大學每年給它的解剖博物館發放威士忌,發放量在12加侖(45升)以上,用於標本保存。至於是不是所有威士忌都進了標本罐,那就不好說了。考慮到保管員們的工作性質——惡臭、害蟲和毒氣問題——要是偶爾能來一口威士忌,這樣的誘惑還是挺大的。事實上,由於上班時間醉酒而被開除的保管員不止一個。

在瑪麗·雪萊筆下,弗蘭肯斯坦工作時躲在小小的閣樓內,用燭光照明。狹小的空間,有毒的氣體,揮發出來的酒精,外加明火,這可不是一個健康的組合。所以在她筆下,弗蘭肯斯坦的工作如此傷身,也就不足為怪了。

即便克服了這些危險,弗蘭肯斯坦在使用這些18世紀的技法時,也得對它們進行重大改良。解剖保管員們的手法無疑爐火純青,以至於一些標本能留存至今。但他們的工作,是無限期地保存樣本。並沒有人預料到,這些樣本會被組構成怪物,並且被起死回生。

另一種保存手法是冷卻處理。但在雪萊成書的年代,冷藏或冷凍技術遠未問世。冷卻可以讓易腐物品長久保鮮,這一點已經眾所周知,但屍體防腐需要大量冰塊,要把這麼多冰塊搬上閣樓,恐怕有些不切實際。

怪物也需要關愛

雪萊所創造的,是一名聰明絕頂的科學家。他或許找到了防腐的妙法,讓所有基本的生理功能得以重啟。或者,他發現了一種方法,能逆轉18世紀防腐手段對標本的破壞。至今,我們仍未掌握這一水平的專業知識,人類一旦掌握,它對健康長壽將極為有利。

對立志成為當代弗蘭肯斯坦的人而言,當前的組織防腐手法自然頗有助益。不過,要一手創造出一個活生生的怪物,你還要跨越幾道技術難關。怎樣進行組織接駁;怎樣通過錯綜複雜的手術技巧,將一切組裝起來;以及給怪物賦予生命的過程中,每一個細節該如何處理?——在啟動自己的怪物DIY計劃之前,這些只是你要考慮的眾多問題之一。

當然,這裡還有倫理方面的考量。弗蘭肯斯坦固然是雪萊筆下聰明絕頂的科學家,但正是因為對一手創造的怪物有失關照,他才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人類對生物同伴們應盡的關愛,是《弗蘭肯斯坦》的深刻寓意之一。

翻譯:雁行

來源:The Guardian

造就: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就 的精彩文章:

憤怒小鳥創始人:遊戲將會顛覆教育,改變早已開始
在孩子降落月球那一刻,我的心情,不知如何形容,就是熱淚盈眶吧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