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便攜高效的移動存儲解決方案:西數M P SSD深度測評

便攜高效的移動存儲解決方案:西數M P SSD深度測評

本文作者:Geek研究僧

ello,各位老鐵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剁手節了。大家有沒有想好今年要跳哪家的「火坑」啊,是升級下3C硬體還是提升點家電品質啊。

我今天要帶大家跳一個深坑——移動固態硬碟,說到電腦硬體,大家接觸的最多的存儲設備應該是電腦的機械硬碟、固態硬碟、U盤以及移動硬碟。移動固態硬碟又是個什麼來路呢,其實就是將固態硬碟改裝成了便攜的模式。它相比於普通的U盤擁有更大的容量空間,它比移動硬碟更加便攜且防震。

既然移動固態硬碟這麼靠譜,那為什麼沒有普及呢?——答案是價格,甚至比單獨固態硬碟更加高昂,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了速率和便攜支出更多,現在有了更加委婉形象的辭彙可以形容: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所以它面向的目標人群是數碼愛好者、商務人士。

西部數據(WD)512GB USB3.1 PSSD移動固態硬碟My Passport SSD 2.5英寸(小巧便攜 高速傳輸)WDBKVX5120PSL889元京東去購買

既然你已經了解移動固態硬碟的所有優勢和不足,不如來看看真品是個什麼樣子的?我所要上手的就是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移動固態硬碟,本文將圍繞它的外觀上的設計、便攜性、性能測試中的理論跑分和實際表現, 為你深入地解讀一番。

此次,我所要上手的是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移動固態硬碟的禮盒包裝,所謂禮盒自然是有額外福利啦。大紅色的包裝透露著喜慶,正中印有產品的樣圖。

首先,我們從禮盒的頂部開箱後,然後可以看到其採用了卡片式的堆放形式。

在豎立的一張張卡片背後,展現著棟棟樓宇間的你正在辛勤的工作,同數據量表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

而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移動固態硬碟豎立於最後,猜測寓意為「工作者最堅實的後盾」。

然後就是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的產品開箱,外包裝採用了白色和黃色相接的設計,正中是產品的樣圖。同時還附贈了一個皮質的保護套,質感相當不錯。

包裝背面介紹了產品的基本信息和簡易教學,便於用戶快速了解。

從頂部可以進一步地開箱,一個白色的硬紙盒結構就映入了眼帘,想必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是以此來保護內部的主配件。

【全家福】: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除了移動固態硬碟本身外,還標配了一根帶轉接頭的數據線,產品說明書保修卡等。

經過了開箱之後,我們來聊聊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的外觀設計。

首先,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採用了長方形的設計,但相比於普通的移動硬碟更加修長,整體尺寸控制在了90mm(長)×45mm(寬)×10mm(厚)。在設計結構上採用上層磨砂工程塑料,正中蝕刻有「WD」的Logo,下方拋光斜紋金屬,富有層次質感。

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的背面則是同樣的設計,但覆蓋了更多諸如產品認證、序列號、容量等重要內容。比較細節的是通過淺淺的內凹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桌面對於文字內容的磨損。據官方宣傳標識,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可以承受1500G的衝擊力,並通過了2米高的跌落測試。

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的數據介面位於產品底部,它採用了USB3.1 Gen2的規格,這在移動產品以及電腦端的介面中都是較為少見的。新一代的Z390主板和第九代處理器才開始逐漸普及這種數據傳輸速率最高達10Gbps的最新USB規範。

我對比了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同東芝 CANVIO Premium 2.5英寸移動硬碟(1TB)和 東芝 U365 U盤(128GB)的對比。從下圖就可以生動形象的理解我在前言中提及的比移動硬碟更安全便攜,比U盤更多容量。

從厚度上來看,左側的 東芝 CANVIO Premium 移動硬碟確實要比右側的 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厚上一些。體現在重量上,前者389g,而後者僅有100g。

然後就是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的數據線,比較巧妙的採用了疊加轉接頭的設計,原線為USB-C to C(USB3.1 Gen2 10Gbps)。

額外可以疊加一個USB-C 轉 USB-A轉接頭,要知道在之前我遇到的都是USB-A轉USB-C 介面,這也客觀程度上反映著USB-C介面的日益普及趨勢。

最後,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附贈了一個皮質的保護套,可以將硬碟本體放入其中,但稍顯不便的是空間有限,因此數據線只能單獨收納。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的功能部分,首先在硬碟內部預置了WD Discovery,這是一個西部數據出品的外部存儲管理套件。

安裝完成後,WD Discovery會在桌面的右下角顯示當前接入的產品,可以看到除了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外,還有個我之前測評過的My Cloud Home。在這個界面下,可以一目了然當前已經接入的移動存儲設備,同時可以進行彈出。

WD Discovery的應用窗口提供了部分可供使用的應用,如WD Backup、WD Security等,直接在此處下載安裝即可。

【WD Security】: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可以使用WD Security進行AES-256硬體加密,以防數據遺失。

【WD Backup】:也可以通過WD Backup進行數據的定期備份。

可以設置備份的時間、備份的文件。

例如可以在桌面設置一個固定的備份文件夾,重要文件置於其中,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就能給予定期的備份。此外,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兼容PC/Mac送自動備份軟體,對於本身容量比較小的Mac用戶,又多了一份保障。

接下來就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性能測試環節了,這裡分為理論性能測試和實際性能測試兩輪。

一、理論性能測試

1.硬碟信息

首先,我使用了AIDA64查詢了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的基本信息。從下圖可以看出,它歸屬於閃迪的X400系列的自加密磁碟(SED)。

主控晶元為Marvell 88SS1074,它是Marvell第五代SATA主控,使用28nm CMOS工藝製造,支持DEVSLP休眠技術,支持15nm工藝的SLC/MLC及TLC快閃記憶體,還支持3D堆棧快閃記憶體,支持ONFI 3/Toggle DDR 2快閃記憶體介面,支持256bit AES加密,主控支持Marvell第三代的NANDEdge糾錯及LPDC低密度奇偶校驗技術,這對TLC快閃記憶體SSD尤為重要。

快閃記憶體顆粒方面,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採用了SanDisk 15nm TLC NAND。官方提供的數據是使用 USB-C介面時速率最高可達515 MB/秒。

【CrystalDiskInfo】:從CrystalDiskInfo的監測結果來看,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通電次數8次,通電時間0小時,介面為SATA Ⅲ,傳輸模式為SATA/600。

二、理論性能測試

【ATTO Disk Benchmark】:ATTO Disk Benchmark是由ATTO公司出品的一款磁碟/網路性能測試工具,該軟體使用了64KB—256MB的測試包,數據包按0.5K、1.0K、 2.0K直到到8192KB進行分別讀寫測試,測試完成後數據用柱狀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從測試結果來看,測試接過來看,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在USB-C模式下的最大寫入速度為436.987MB/秒,最大讀取速度為431.965MB/秒;在USB-A模式下的最大寫入速度為429.988MB/秒,最大讀取速度為421.311MB/秒。

【CrystalDiskMark】:CrystalDiskMark是一個測試的硬碟或者存儲設備的小巧工具,可以選擇測試存儲設備大小和測試數字都,還可測試可讀和可寫的速度。測試結果上,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在USB-C模式下的隨機讀取速度為476.5MB/秒,隨機寫入速度為472.1MB/秒;在USB-A模式下的隨機讀取速度為342.6MB/秒,隨機寫入速度為359.6MB/秒

【AS SSD Benchmark】:從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結果來看,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在USB-C模式下的隨機讀取速率為456.66MB/S,隨機寫入速率為429.37MB/S,整體得分660分;在USB-A模式下的隨機讀取速率為383.37MB/S,隨機寫入速率為359.30MB/S,整體得分300分。

三、實際讀寫測試

【測試文件】:測試文件選擇了200張照片原圖(RAW格式文件),分為零散文件(5.63GB)和壓縮文件(5.56GB)兩種。

【測試方法】:實際讀寫測試藉助FastCopy進行壓縮文件、零散文件的讀寫測試。

零散文件-讀取:USB-C模式 VS USB-A模式

零散文件-寫入:USB-C模式 VS USB-A模式

壓縮文件-讀取:USB-C模式 VS USB-A模式

壓縮文件-寫入:USB-C模式 VS USB-A模式

【測試結果】:從匯總的結果圖可以看出,壓縮文件的讀寫要整體快於零散文件,同時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的USB-C模式要快於USB-A模式。

【照片導出測試】:為了測試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的照片導出效果,我使用Adobe Lightroom CC 2018對上文的零散文件中的200張RAW格式照片進行了刪除色差&配置文件校正預設-微調色溫-自動色調-自動對比度-中等裁剪-角度-自動全部同步,以上7個步驟。按照長邊5000像素,文件大小限制5000K進行了照片導出。分別使用USB-A、USB-C模式導入到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並加入了東芝 CANVIO Premium 移動硬碟做對比。

【測試結果】:從下圖的數據可以看出,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在USB-C模式耗時8分49.22秒,在USB-A模式耗時10分06.44秒,東芝 CANVIO Premium 移動硬碟耗時11分14.55秒。可以看出My Passport SSD的USB-C模式存在較大的優勢:比USB-A模式快了12.7%,比東芝快了21.5%。USB-A模式比東芝快了10.1%。

經過本文的測評之後,想必各位童鞋對於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已經有了較為深度的認知,在此我總結下這款產品的優勢和不足,以供大家參考。

【優勢】:首先,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相比於普通移動硬碟具有極佳的便攜性、安全性、防震性,產品的體積和重量都控制在了較小的範疇內。同時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在功能上可以使用WD Discovery、WD Backup以及WD Security,便於用戶實現重要數據的備份和加密功能。最後,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搭載了USB3.1 Gen2規格的Type-C介面,搭配原裝的USB-C To C數據線可以實現高速的數據讀寫,實際的讀寫測試中,478.9MB/秒的讀速,與官方宣傳的讀速比較接近。在照片導出的速率也比普通的移動硬碟更加迅捷,可以為消費者節省大量的寶貴時間。

【不足】:首先,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在轉介面的設計上採用了疊加的方式,但轉介面並沒有設計防丟的收納或者連接。其次是,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的皮質保護套質感雖然出色,但是在關閉時比較緩慢,可以考慮改為紐扣或者金屬扣等方式提升便捷性,還可以考慮增加數據線的收納空間。最後就是西部數據(WD) My Passport SSD的定價方面,還有一定的下滑空間,希望能夠再接下來的雙十一活動中有所優惠,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本次測評到此結束,我是Geek研究僧,一枚愛好測評的研究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就是夠便宜:幸福的AMD速龍 200GE 處理器
使用Kindle我學會了這些技巧:Kindle技巧分享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