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醫生必備:治病開方,你必須掌握這141組常用藥對!

醫生必備:治病開方,你必須掌握這141組常用藥對!

許多臨床醫生的經驗,多反映在藥物的配伍上,而藥物配伍的基本結構單位就是葯對!葯對的應用,以施今墨為最。收藏下來,常備案頭,仔細咀嚼,定有所悟!

醫生必備:治病開方,你必須掌握這141組常用藥對!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常用藥對(組)

1.麻黃、桂枝:發汗解表。用於表實無汗,如麻黃湯。

2.麻黃、杏仁、甘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用於咳嗽、氣喘,如三拗湯

3.桂枝、白芍:調和營衛。用於自汗、畏風,如桂枝湯。

4.桂枝、白芍、知母:祛風,利濕,清熱。用於病節痛風,如桂枝芍藥知母湯。

5.桂枝、白朮、茯苓:溫化痰濕。用於痰飲病,如苓桂術甘湯。

6.紫蘇、香附:解表寬中。用於感冒兼氣滯者,如香蘇散。

7.紫蘇(梗)、砂仁:行氣安胎。用於妊娠嘔吐。

8.荊芥、防風:祛風解表。用於瘡瘍兼寒熱者,如荊防敗毒散。

9.防風、羌活、當歸:祛風勝濕,活血止痛。用於痹痛,如蠲痹湯。

10.蔥白、豆豉:發表散寒。用於感冒初起,如蔥豉湯。

11.羌活、川芍、細辛:祛風止痛。用於風寒頭痛,如九味羌活湯。

12.麻黃、附子、細辛:助陽解表。用於傷寒少陰病,如麻黃附子細辛湯。

13.桑葉、菊花:疏風清熱。用於風溫,如桑菊飲。

14.銀花、連翹: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用於溫病初起,如銀翹散。

15.柴胡、黃答:和解少陽。用於傷寒少陽病,如小柴胡湯。

16.升麻、葛根:昇陽發表,透疹泄毒。用於痘疹、麻疹初期者,如升麻葛根湯。

17.葛根、黃芩、黃連:清濕熱,止瀉利。用於痢疾、泄瀉,如葛根芬連湯。

18.大黃、芒硝:攻積導滯。用於陽明腑實證,如大承氣湯。

19.麻仁、瓜簍仁:潤腸通便。用於老年津液枯燥之便秘。

20,郁李仁、薏苡仁:利水退腫,瀉下通便。用於二便秘結,如獨行方。

21.甘遂、大戟、芫花:峻下逐水。用於懸飲、鼓脹,如十棗湯。

22.石膏、知母:清熱生津。用於陽明經證,如白虎湯。

23.石膏、細辛:清火止痛。用於牙齲腫痛,如二辛散。

醫生必備:治病開方,你必須掌握這141組常用藥對!

24.知母、貝母:清肺潤燥。用於咳嗽,如二母散。

25.梔子、豆豉:清熱除煩。用於熱病懊儂,如梔子豉湯。

26.山梔、丹皮:平肝涼血。用於肝脾血虛發熱者,如丹梔逍遙散。

27.竹葉、石膏:清熱和胃。用於熱病口乾,如竹葉石膏湯。

28.犀角、地黃:涼血解毒。用於發斑、吐血、衄血,如犀角地黃湯。

29.天花粉、天冬、麥冬:清肺潤燥。用於咳嗽、咳血、如滋燥飲。

30.元參、貝母、牡蠣:軟堅散結。用於瘰癧、結核,如消瘰丸。

31.青蒿、鱉甲:清虛熱,除骨蒸。用於骨蒸勞熱,如青蒿鱉甲湯。

32.地骨皮、桑皮:清肺瀉火,平喘止咳。用於咳嗽、氣喘,如瀉白散。

33.知母、黃柏:清泄下焦。用於熱結小便不利、腰痛、骨蒸,如知柏地黃丸。

34.黃芩、厚朴:和脾胃,清濕熱。用於胃脘脹痛、口苦口臭,如芩朴湯。

35.黃連、木香:燥濕止瀉。用於赤白痢下,如香連丸。

36.黃芩、黃連、黃柏:瀉火解毒。用於瘡毒,如黃連解毒湯。

37.黃連、蘇梗:清胃止嘔。用於嘔吐,如蘇連湯。

38.黃連、吳萸:平肝和胃。用於吞吐酸水,如左金丸。

39.青黛、蛤粉:解毒利濕。用於濕疹瘡毒,如黛蛤散。

40.紫花地丁、蒲公英:解毒消腫。用於瘡毒、疽疽,如二丁湯。

41,荷葉、六一散:清熱解暑。用於夏日中暑,如荷包六一散。

42.藿香、佩蘭:解暑辟穢。用於夏日中暑、口甘口臭,如《時病論》芳香化濁法。

43.蒼朮、厚朴:燥濕健脾。用於納呆兼脘脹者,如平胃散。

44.砂仁、白豆蔻:芳香化濁。用於胃寒、腹脹,如《濟生方》之太倉丸。

45.白朮、茯苓:健脾化濕。用於乏力、納差,如四君子湯。

46,豬苓、澤瀉、茯苓:利水滲濕。用於水腫、尿閉,如五苓散。

47.穿山甲、王不留行:活血行滯。用於乳汁瘀滯不通者,如湧泉散。

48.白朮、澤瀉:祛飲化痰。用於支飲眩暈,如澤瀉湯。

49.車前子、白朮:利水止瀉。用於水瀉尿少者。

50.秦皮、白頭翁:清濕熱,止瀉痢。用於熱毒痢,如白頭翁湯。

51.茵陳、梔子、大黃:清熱退黃。用於黃疽,如茵陳蒿湯。

52.滑石、甘草:清暑利濕。用於中暑煩熱,如六一散。

53.苡仁、竹葉:清熱利濕。用於濕郁身熱者,如苡仁竹葉散。

54.冬瓜仁、桃仁:排膿利濕。用於腸癰初起,如大黃牡丹皮湯。

55.防己、黃芪:祛風退腫。用於風水浮腫,如防己黃芪湯。

56.木通、竹葉:降火利尿。用於熱淋,如導赤散。

57.杏仁、苡仁、蔻仁:利濕化濁。用於濕溫證,如三仁湯。

58.瞿麥、扁蓄:利水通淋。用於熱淋、血淋,如八正散。

59.當歸、赤小豆:解毒排膿。用於狐蜮證,如赤小豆當歸散。

60.羌活、獨活:祛風止痛。用於痹證,如羌活勝濕湯。

61.木瓜、吳茱萸:舒筋活絡。用於腳氣病,如木萸散。

62.豨薟草、海桐皮:祛風蠲痹。用於痹痛、腰腿痛,如豨桐丸。

63.附子、乾薑:回陽救逆。用於陽氣欲脫者,如四逆湯。

64.人蔘、附子:急救回陽。用於亡陽證,如參附湯。

65.肉桂、黃連:交通心腎。用於失眠,如交泰丸。

66.丁香、柿蒂:溫中降逆。用於呢逆,如丁香柿蒂湯。

67.良姜、香附:溫胃止痛。用於胃痛,如良附丸。

醫生必備:治病開方,你必須掌握這141組常用藥對!

68.小茴香、桔核:理氣止痛。用於睾丸偏墜疼痛,如香桔散。

69.石菖蒲、萆薢、烏葯:分清別濁。用於白濁,如萆薢分清飲。

70.石菖蒲、川連、石蓮肉:開胃醒脾。用於噤口痢,如開噤散。

71.琥珀、遠志:安神寧心。用於失眠,如琥珀多寐丸。

72.龍骨、牡蠣:澀精止帶。用於遺精滑泄,如固精丸。

73.酸棗仁、茯神:安神定志。用於失眠、健忘,如酸棗仁湯。

74.羚羊角、鉤藤:平肝熄風。用於熱病抽搐,如俞氏羚角鉤藤湯。

75.旋復花、代赭石:平肝降氣。用於噫氣不除者,如旋復代赭湯。

76.天麻、鉤藤:祛風止眩。用於頭目眩暈,如天麻鉤藤飲。

77.天麻、川芍:祛風止痛。用於偏正頭痛,如《普濟方》天麻丸。

78.僵蠶、地龍:解痙止咳。用於百日咳。

79.全蠍、蜈蚣:祛風止痙。用於驚癇、破傷風,如撮風散。

80.陳皮、半夏:燥濕化痰。用於咳嗽、痰多,如二陳湯。

醫生必備:治病開方,你必須掌握這141組常用藥對!

81.青皮、陳皮:疏肝和胃。用於脘脅脹痛,如木香順氣丸。

82.丹參、陳皮:祛痰化瘀。用於慢性肝炎、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炎。

83.枳實、竹茹:和胃止嘔。用於嘔吐,如溫膽湯。

84.枳實、白朮:健脾消痞。用於痞滿,如枳術丸。

85.桔梗、枳殼:調氣寬中。用於胸膈脹滿,如杏蘇散。

86.香附、烏葯:理氣止痛。用於疝氣痛,如青囊丸。

87.柴胡、白芍:柔肝泄熱。用於熱厥證,如四逆散。

88.烏葯、山藥、益智仁:溫腎止遺。用於小便頻數或失禁、遺尿,如縮泉丸。

89.瓜蔞、薤白:通陽宣痹。用於胸痹證,如瓜蔞薤白白酒湯。

90.金鈴子、延胡索:理氣止痛。用於胸腹作痛,如金鈴子散。

91.蒲黃、五靈脂:行瘀止痛。用於產後兒枕痛、痛經,如失笑散。

92.三七、肉桂:活血止痛。用於跌打損傷,常配入散劑吞服。

93.茜草、海螵蛸:收斂止血。用於崩漏、帶下,如烏賊骨丸。

94.地榆、甘草:止血止痢。用於便下膿血,如地榆甘草湯。

95.側柏葉、乾薑、艾葉:溫經止血。用於吐血、嘔血,如側柏葉湯。

96.鬱金、廣木香:行氣解郁。用於脅痛,如木金顛倒散。

97.三棱、莪術:破血行氣。用於氣塊、血積、食瘕,如《沈氏尊生方》三棱煎。

98.丹參、檀香、砂仁:和胃止痛。用於胃脘痛,如丹參飲。

99.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用於經閉,如桃紅四物湯。

100.當歸、白芍:養血活血。用於月經不調,如四物湯。

101.白芍、甘草:酸甘化陰。用於筋脈拘痛,如芍藥甘草湯。

102.人蔘、丹參:補氣養血。用於胸痹,如二參湯。

醫生必備:治病開方,你必須掌握這141組常用藥對!

103.党參、黃芪:補氣健脾。用於子宮下垂、脫肛,如補中益氣湯。

104.黃芪、防風、白朮:固表止汗。用於自汗、畏風,如玉屏風散。

105.山藥、扁豆:健脾止瀉。用於納差、泄瀉,如參苓白朮散。

106.人蔘、蛤蚧:補腎納氣。用於老年性喘咳,如人蔘蛤蚧湯。

107.補骨脂、肉果:溫腎止瀉。用於五更泄瀉,如四神丸。

108.仙茅、仙靈脾:溫腎壯陽。用於更年期高血壓,如二仙湯。

109.黃連、阿膠:滋陰熄風。用於溫病後期之動風抽搐,如黃連阿膠湯。

110.枸杞、甘菊:平肝明目。用於視物昏花,如杞菊地黃丸。

111.沙參、麥冬:養胃陰。用於熱病後口乾咽燥,如益胃湯。

112.天冬、麥冬:潤肺生津。用於乾咳,如二冬膏。

113.人蔘、熟地、天冬:養陰潤燥。用於虛損,如三才湯。

114.烏梅、麥冬:生津養液。用於虛熱口渴,如玉泉丸。

115.百合、地黃:清心安神。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清,神志恍惚,如百合地黃湯。

116.女貞子、旱蓮草:平補肝腎。用於腰酸、耳鳴、耳聾、白髮,如二至丸。

117.黑芝麻、桑葉:清補肝痛。用於頭暈目眩,如桑麻丸。

118.龜板、鱉甲:滋陰熄風。用於溫病後期,抽搐不止,如三甲復脈湯。

119.萊菔子、丹參:和胃調肝。用於慢性遷延性肝炎和小兒疳積。

120.神曲、山楂、麥芽:消食和胃。用於食積,如焦三仙。

121.雞內金、海金沙:消結利尿。用於尿結石、膽結石,如二金湯。

122.半夏、厚朴:消痰散結。用於梅核氣,如半夏厚朴湯。

123.半夏、硫黃:溫腎散寒,泄濁通便。用於便秘,如半硫丸。

124.白芥子、地鱉蟲:祛痰化瘀。用於跌打損傷及外傷後遺症。

125.白芥子、蘇子、萊菔子:利氣豁痰。用於老人痰嗽,如三子養親湯。

126.白芥子、甘遂、大戟:豁痰除飲。用於懸飲,如控涎丹。

127.牙皂、明礬:祛痰開竅。用於中風閉證,如稀涎散。

128.白礬、鬱金:化痰解郁。用於癲癇,如白金丸。

129.桔梗、甘草: 開肺化痰。用於肺癰,如桔梗湯。

130.半夏、瓜蔞:化痰寬胸。用於胸痹、心痛,如瓜蔞薤白半夏湯。

131.杏仁、貝母:止咳化痰。用於久咳氣急,如貝母散。

132.葶藶子、大棗:瀉肺平喘。用於痰飲咳逆,如葶藶大棗瀉肺湯。

133.竹茹、桔皮:和胃止嘔。用於嘔吐,如桔皮竹茹湯。

134.昆布、海藻:化痰散結。用於癭瘤瘰癧,如海藻玉壺湯。

135.貝母、半夏:軟堅化痰。用於瘰癧,如半貝丸。

136.赤石脂、禹餘糧:止瀉止血。用於久痢不止,如赤石脂禹餘糧丸。

137.烏梅、川椒、黃連:安蛔止嘔。用於蛔厥,如烏梅丸。

138.乾薑、五味子:溫化痰飲。用於痰飲,如苓甘五味姜辛湯。

139.人蔘、麥冬、五味子: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用於乾咳短氣,如生脈飲。

140.金櫻子、芡實:止帶固精。用於遺精、帶下,如水陸二仙丹。

141.木香、檳榔:行滯化積。用於食積兼氣滯者,如木香檳榔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教育網 的精彩文章:

真的?30萬考生即將不能報考全國執業藥師考試?
你知道中草藥用是哪一部分嗎?史上最全的中藥來源匯總!建議收藏

TAG:醫學教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