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科幻與女權:一位不合時宜的「硬核」作家

科幻與女權:一位不合時宜的「硬核」作家

利維坦按:如果說畫家博斯是通過畫筆呈現了一個人獸雜交、異獸遍野、天堂地獄的超現實世界的話,那麼本文中《熾熱的世界》則無疑通過文字更加深化了那個異世界:一個來自地球的女子,通過各種「類人」組成的強大軍隊,最終向她的母星發動了戰爭。

對於這個故事的解讀可以有千萬種。但我比較認同作者的觀點:在當時的歷史語境,一個敢於署真名來思考神學和宇宙命題的,的確需要一定的勇氣。更何況,在一個幾乎沒有女性話語空間的年代,卡文迪什通過天馬行空的權力想像完成了其對於男權的征服。

文/Emily Lord Fransee

譯/喬琦

校對/斬光

原文/publicdomainreview.org/2018/10/11/mistress-of-a-new-world-early-science-fiction-in-europes-age-of-discovery/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喬琦在利維坦發布

許多人都認為《熾熱的世界》(The Blazing World)是一部科幻小說的奠基之作。《熾熱的世界》糅合了人獸雜交生物、無形的幽靈和焚燒敵人等各種元素,令當時的讀者們眼花繚亂。這本小說主要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一位女性在一顆與地球並行的行星當上了女皇,並建立起了絕對統治。

本文作者艾米莉·洛德·弗蘭西(Emily Lord Fransee)深度探討了《熾熱的世界》一書及其作者瑪格麗特·卡文迪什(Margaret Cavendish,第一批用自己的真名出版作品的女性之一)向我們展示的有關17世紀帝國、男女關係以及幻想作品的種種內容。

瑪格麗特·卡文迪什所著《自然哲學基礎》(

Grounds of Natural Philosophy,1668)一書中的卷首插畫,中間那個就是卡文迪什本人的肖像。某些版本的《熾熱的世界》也用這張圖作為卷首插畫。圖源:Science History Institute

故事發生在17世紀中葉,女皇試圖用顯微鏡觀察一頭鯨,一個半人半熊的「熊人」正幫著她進行操作。他們發現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之後,一夥半人半蟲的「蟲人」向女皇解釋了沒有血液的生物是如何生存的,以及乳酪是怎麼生出蛆的。輪到女皇發言時,她斥責了一群「猿人」和「虱人」,批評他們只知道追尋那些又無聊又沒用的知識(比如空氣的真實重量),還勒令他們轉而做些「可能對老百姓有用的實驗」。在這些自然知識的武裝和龐大帝國資源的支持下,女皇向自己的母星宣戰,並派遣了無數「鳥人」組成的空軍和「魚人」組成的海軍,最後征服了許多敵人。

這就是《新世界:熾熱的世界》(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World, Called The Blazing-World)一書中講述的生命、知識與權力之間的關係。這本散文式小說於1666年出版,作者則是「高貴、傑出、卓越的紐卡斯爾公爵夫人」——她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瑪格麗特·盧卡斯·卡文迪什(Margaret Lucas Cavendish,1623-1673)。

卡文迪什肖像,周邊裝飾的是手持花環的丘比特,1800年。圖源:wikimedia

這本書集烏托邦小說、帝國主義遊記以及博物學的特點於一體,講述了一位「年輕女士」的故事:她慘遭綁架,被擄到異國他鄉,但很快就逃到了一片神秘的新大陸上,那兒到處都是人獸雜交生物。這位女士一到該地就成了女皇。沒過多久,她就建立起了一個崇尚自然哲學的社會,還出資興修劇院、鼓勵藝術發展,而她的敵人也在憤怒和戰火中被消滅了。

書里的情節曲折並且還頗令人費解,裡面既有對軍事侵略的描繪、對虛構雜交生物的討論,還穿插著透鏡知識小課堂以及日食現象本質大宣講這樣的自然科普知識。饒是如此,卡文迪什的這本《熾熱的世界》還是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思考的地方,其中就包括她從歷史和文學的角度闡釋兩性概念、自然哲學、政治理論、宗教體系以及其本人在17世紀歐洲的生活的方法。比如,卡文迪什在書中強調王國的穩定性——從社會地位最低的「跳蚤人」到最高貴的帝王,王國內的每個人都清楚了解並且接受自己的自然社會階級。從中,我們便能看出卡文迪什不時對保皇黨流露出的同情。

女權主義的發展歷史同樣也能在卡文迪什的作品中找到線索:這位公爵夫人在作品中表明,她意識到當時那個由男性和上層階級塑造的社會大大限制了自己的地位。然而,這部作品中還是有些內容沒有被深入發掘,比如小說是如何描繪17世紀歐洲帝國主義歷史的?是如何將有關權力、種族、征服的概念與那些有關性別及自然知識的概念聯繫在一起的?

《殖民主義的寓言》(

Allegory of Colonialism,1638),威廉·德普爾特(Willem de Poorter)。圖源:Szépm?vészeti Múzeum, Budapest

在研究《熾熱的世界》中體現的帝國主義傾向時,先研究一下卡文迪什本人的情況會頗有幫助。自生前至今,她都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貴族、哲學家、詩人。粗略看一下她的出版作品就知道她學識廣博、興趣廣泛了:詩文集、一部名為《虛構女人的喜劇》(A Comedy of the Apocryphal Ladies)的戲劇,以及像《實驗哲學觀察》(Observations on Experimental Philosophy)這樣的科學作品,樣樣俱全。

實際上,《熾熱的世界》一書原本就是以《實驗哲學觀察》附錄的形式出現的。卡文迪什是第一個出席英國皇家學會正式會議的女性——當然,哪怕她只是列席且未作正式發言,也引起了當時在座所有男性的集體抗議。對於這件事,塞繆爾·皮普斯(Samuel Pepys )在日記中如此評價:卡文迪什「是個漂亮標緻的女人,但她的穿著實在是太滑稽,她的言行舉止又太不尋常,所以我一點兒也不喜歡她,我也沒聽到她說什麼值得一聽的話」。

「潛水艇」中的亞歷山大。圖源:British Library, Royal MS 15 E. vi f. 20v, Author provided

她那與眾不同的穿著經常成為當時社會評論的關注焦點。英國作家約翰·伊夫林(John Evelyn)就在回憶他造訪這位公爵夫人的過程時,這般評論:「(她)那別具一格的習慣、妝容、言論」以及她那「誇張過度的幽默感和穿著方式——確實很特別——讓我非常高興」。卡文迪什那「確實很特別」的服裝選擇也在其性別觀念上有所體現:她酷愛男性馬甲,這點在一個著名事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當時,她穿著一套自己設計的古代克里特島風的戲服,在其夫創作的一部戲劇的演出過程中向觀眾致辭——最關鍵的是,這套服裝讓她的胸部「一覽無餘」 。

卡文迪什像。圖源:Ram Pages

雖然卡文迪什的智力成果無論在圈內圈外都堪稱頗具特色,但她不走尋常路的行為方式還是奠定了她「古怪叛逆者」的名聲,並且收穫了外號「瘋狂的馬奇」(Mad Madge,Madge即Margaret)。比如,當時有個人在倫敦和卡文迪什會面後,這樣描述同她的對話:「輕鬆愉快、天馬行空、古怪異常,就和她的書一樣漫無邊際,話題包括科學問題、社會難題、高度抽象的概念,常常在胡言亂語、發誓賭咒和污言穢語中結束。」據說,在他們會面的過程中,卡文迪什還宣布了自己在智慧偉人行列中的地位。她宣稱:「如果現在哪所學校不禁止亞里士多德的東西,並只讀紐卡斯爾公爵夫人瑪格麗特的作品,那他們就是太小瞧我了,應該被徹底廢除。」

許多年後,弗吉尼亞·伍爾夫在散文《一間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中,又再次提到卡文迪什的這種特質:古怪而不合時代主流的自我主義者。伍爾夫將卡文迪什的作品描述為「一派孤寂和放縱的景象……就好像種著玫瑰和康乃馨的花園裡爬滿了巨大的黃瓜,這些花卉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窒息死亡」。

《熾熱的世界》以半自傳的形式體現了這種特質的另一面,不僅是因為卡文迪什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聰明又備受尊敬的角色代入小說,更是因為她將故事的主角帝國女皇描繪成了一位胸懷大志,立志要將自己擁有絕對統治地位的孤立世界推向繁榮富強的智慧女性。從這個角度上講,在這部作品中,卡文迪什這個此前總是將自己不必要的觀點強加於他人的半吊子自我中心藝術家,轉變成了一位在無法欣賞自己成就的社會中捍衛自我獨立、自己觀點的受困女英雄。

如果把《熾熱的世界》中那些描繪智慧生命的長篇大論,視作卡文迪什對那個時代由男性統治的「學術團體」給她帶來的壓迫和限制的控訴,那麼這些冗長的內容就有了更深層次的重大意義,同時也反映了她主張自我表達和作品無需修正的觀點。(她曾寫道,她「既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去作那些粗製濫造的解釋說明」以「修改或修正」自己的作品。)

《熾熱的世界》一書同樣也是17世紀推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和原始科幻小說大家庭中的一員。這些作品多是涉及有關生命和宇宙運行規律新概念的自然哲學類地球和宇宙幻想旅行類小說。即便是在後哥白尼時代的歐洲,這樣的觀點也仍被視作危險的異教徒觀點。1600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喬爾達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 )就因宣稱宇宙是無限的並且包含了無數個像地球這樣的世界而慘遭火刑——實際上,布魯諾不得不死的真正原因是,他擁護自由想像可以用來獲取知識的觀點。到了17世紀中葉,當諸如約翰內斯·開普勒( Johannes Kepler)、弗朗西斯·戈德溫(Francis Godwin)以及西拉諾·德·貝爾熱拉克(Cyrano de Bergerac)這樣的知名人物開始借宇宙旅行和烏托邦故事思考人類在時空中的位置和重要性時,這類有關宇宙運行規律的幻想小說才開始變得流行起來(並且出版的風險也降低了)。

西拉諾·德·貝爾熱拉克作品《月球國家與帝國趣史》(

Comical History of the States and Empires of the Moon)1687年出版的某個版本的卷首插畫。圖源:quirkbooks.com

在當時宗教改革持續進行的大背景下,這些故事中有許多都把關注重點放在了神學問題上。比如,作者描繪了在潛在的無限宇宙中,地球人與各類奇異「外星」生物(從人獸雜交體到月球人,再到高級烏托邦社會中的政治精英)碰面時的情景,那麼,救世主是否只在地球上做出犧牲,也即是否地球還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呢?

教義與宇宙觀發展產生的這類衝突,向我們提出了一些問題:在基督教的世界觀里,誰(或者「什麼」)是可以或者不可以拯救的。之所以這些作品會在那些虛構的「他物」上花費如此之多的筆墨,當然是因為它們和當時歐洲人在世界各地不遺餘力的圈地、殖民、掠奪活動有著相當緊密的關係。正是這樣的時代背景賦予了小說中關鍵故事情節特殊的重要意義。

耶羅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畫作《荒野中的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 in the Wilderness)局部細節。圖源:wikipedia

脫離了時代背景,這些情節就有可能顯得匪夷所思或者難以理解了。舉個例子,在閱讀小說時,代入歐洲征服美洲的暴力歷史,你就會發現,書中對是否可以將月球生物從詛咒中拯救出來的神學討論,其實就是當時歐洲社會討論如何對待那些生活在「新大陸」上的「未被拯救異教徒」的翻版。這類推理幻想小說不斷強調探索和改變的重要性,常常(雖然不是總是)頌揚科學進步在人類征服想像中的新世界時發揮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將此類作品理解成對帝國主義的文學想像。

從很多方面來說,《熾熱的世界》都和17世紀其他那些推想小說頗為相似,尤其是在虛構與現實「新大陸」之間的聯繫上。卡文迪什的丈夫威廉·紐卡斯爾(William Newcastle)在給這本書作的深情題詞中就闡明了這種聯繫。他稱妻子講述的這個故事是「純粹用智慧」造就的「奇幻」小說並且映射了哥倫布的「大發現」——「發現新大陸,也就是美洲」。不過,和許多同時代的人不同,在卡文迪什創造的這個新世界中,那些「大發現」是由一位女性做出的。在她自己的這個「奇幻」王國中,女皇徹底擺脫了作者本人所處現實社會中的諸多性別限制——她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而且她的人民還會因此更加崇拜她。確實,縱觀《熾熱的世界》一書中的故事,女性角色都因政治征服、領土征服以及智力征服而備受敬仰——哪怕(或者說尤其是)當她們訴諸浩大的暴力行動時。

圖源:Thomas Barwick

我們剛剛簡介了《熾熱的世界》一書中這位不知姓名的女主角,現在馬上細說她的遭遇。她在靠近北極的地方, 「被迫進入了」與此地相連的「另一個世界」(譯者注,經查看小說原文,設定是兩顆星球的北極是相連的,就像兩顆緊挨的糖葫蘆)。正是在那個世界中,女主角「發現」了一片新大陸。孤身一人身處這個陌生的新地點,她對自己的生命安全感到擔心和恐懼。最後,一大夥熊人救了她,並把她帶到了由底下洞穴構成的城市之中。很快,她就成了這個國度里頗受尊敬的國民,「男女老少都蜂擁而來,只為一睹這位異鄉女性的風姿。見到了她的人們都崇拜得舉起了爪子」並決定「把她當成禮物獻給自己這個世界的皇帝」。在前往「帝國皇族」居住的都城的路上,女主角遇到了熾熱的世界中的其他國民,包括狐狸人、鵝人、鳥人、羊人和「草綠色皮膚的人」。這位外鄉人學會了當地的語言並且看到了許多先進技術,比如由「某種特殊引擎」的「非凡工藝」提供動力的船隻。這種引擎的運作原理是像發動機那樣吸入並排出「大量空氣」,然後就可以在波濤洶湧的水體之中劈波斬浪,創造一條平靜的航路。

甫一見到這位異鄉客,皇帝就被她的美麗和容光折服,確信她就是值得自己崇拜、娶為妻子甚至交出皇冠的「某種女神」。於是,皇帝就此放下了一切,而女主角則擁有了「隨意統治、管理這個世界的絕對權力」。為了彰顯自己全新的身份地位,如今已成女皇的她穿上了一件光彩奪目、鑲滿珠寶的衣服,上面綴滿了同樣奢華的配飾。所有這些服飾都利用了當地的自然資源,以此更好地彰顯她的政治權力。她一手持著一面綴滿鑽石的「彩虹色小圓盾,寓意捍衛國家的領土」,另一手握著一根「白鑽石打造的長矛,就如同流星的尾巴那樣銳利,寓意隨時準備打擊那些與她為敵的對手」。為了迅速利用自己剛取得的權威,這位女皇建立了「學術團體」以確保所有國民(半人半獸)都能「從事最適合他們種族的職業和學術方向」,其中包括哲學、天文、化學、物理、政治、數學、演說以及建築。這樣一來,社會的自然階級就得以延續,並且每個國民都清楚明白地知曉自己在宇宙秩序中的位置。

卡文迪什的坐像,點刻法版畫,1799年。圖源: Silvester Harding

在全國上下推行一連串針對思想文化的改革措施(以及逆改革措施)之後,女皇又把改革的觸手伸向了宗教精神事務。她和那些無形的幽靈合作,創立了自己的「浪漫詩意的神秘宗教」並且還將紐卡斯爾公爵夫人瑪格麗特·卡文迪什的靈魂招來,讓其擔任自己的秘書。儘管並不是「老鄉」,但這兩位女性很快就在熾熱的世界中成了密友——主要是因為她們都渴望榮譽和權力。公爵夫人(其實就是瑪格麗特·卡文迪什本人)很快就變得焦躁不安起來,因為她可沒有能實現自己理想的帝國。於是,女皇和公爵夫人就討論了後者應該如何獲取這樣的國家。她倆覺得武力征服「領土」的辦法不能滿足公爵夫人的需要,幽靈便建議她寫下自己的「精神世界」,「因為所有人類都可以創造一個住滿無形生物且擁有眾多無形國民的無形世界……而這一切都只在頭部或者說頭蓋骨內運行。」在建立符合自己規則的世界的過程中,公爵夫人可能就會享受到「不受任何監管和反對」的權力,最終創造一個「符合自己心意的世界」——她還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改變、享受這個自己的世界。

耶羅尼米斯·博斯作品《聖安東尼的誘惑》三聯畫(Triptych of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里左聯那幅的一處細節(約1505)。圖源:Web Gallery of Art

然而,她們樂在其中的這部推想小說不得不告一段落了,因為女皇得知她的故鄉遭到敵人攻擊。於是,她動員了大量人力物力,發誓必要復仇並且承諾拿出「熾熱的世界能拿出的所有資源幫助自己的故國」。皇帝建議,讓幽靈寄生在敵人的屍體上,這樣就可以組成最高效的機動部隊。但女皇認為,這個方案「不會成功」,因為這麼做的前提是,他們必須先奮力殺敵,弄出這麼多屍體來。此外,在激戰過程中,這些肉體很快就會「化成塵土灰燼,這樣一來,自身沒有物質形體的幽靈就沒有任何宿主了」。「亡靈大軍」方案被否決後,大家最終採納了公爵夫人的建議作為作戰方案:鳥人和魚人為先鋒,帶領空軍和海軍率先發起攻擊。巨人(熾熱的世界的設計師)則受命設計「可以在水下航行的黃金船」,以此開拓新型水運模式,並更好地將軍隊投入戰場。此外,女皇還派出蟲人收集、囤積大量「火石」——火石是一種類似「希臘火」的材料,即便是在潮濕環境下也能燃燒,因此無法被撲滅。

這次侵略行動在軍事上大獲成功。在為自己的故國扶植了一位國王,並尊他為「這個世界無可爭議的絕對領袖」之後,女皇警惕地關注著一切異動跡象,打擊那些妄圖拒絕支付軍事賠款的敵人,「用火燒毀他們的城鎮」,並且警告那些反對她的人,「如果繼續執迷不悟的話,她就會處以極刑,不再從輕發落了」。處理完了故國事宜,戰船重回水下,大家重返熾熱的世界。此後,女皇和公爵夫人醉心於各項國家事務之中,以此確保自身能力足以彰顯自己的智慧並進一步鞏固政治權力。

《聖安東尼的誘惑》三聯畫里中間那幅的一處細節(約1505)。圖源:Web Gallery of Art

自17世紀起,科幻小說和推想小說中對征服的描寫就一直很受歐洲讀者的歡迎。儘管他們飽受帝國主義的困擾,但這些故事還是可以很好地幫助讀者理解這樣的意識形態會對過去及現在造成怎樣的影響。同時,就這方面而言,像《熾熱的世界》這樣的作品也存在自身的局限,大多數此類作品甚少站在那些無奈成為殖民地居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最近幾年,原住民未來主義以及其他一些後殖民時代的科幻小說改變了這種狀況。作家、電影製作人以及藝術家都開始用這種題材去批判帝國主義的歷史和遺產。儘管科幻小說和帝國在歷史上的確存在聯繫,但這種關係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而非一成不變。

就瑪格麗特·卡文迪什《熾熱的世界》一書本身而言,帝國主義的存在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意象。卡文迪什通過女皇這個角色驅動帝國征服敵人並在自己虛構的國家(這個完全屬於她自己的「新世界」)中展現權力,這似乎是她對自己作為一個女性在17世紀的現實世界中遭受種種限制的一種回應——雖然只是針對公爵夫人特權世界中的不公的回應。

如果說,帝國主義意識形態是以想像男人們在星際戰爭前線耀武揚威的方式出現在科幻小說中,那我們在卡文迪什的小說里看到了一種更加出乎意料的形式——在這個空想王國中,女性會大膽表達自己被壓抑的意志,她們不但不會被最有學識的學術團體拒之門外,自己更是這些團體的締造者。

確實,卡文迪什鼓勵她人,尤其是那些歐洲精英女性,去創造符合自己意志的幻想王國,大膽表達對政治權力的渴望以及希望自己的知識科學能力得到認可的願望。就這方面來說,女皇這個角色映射的其實是作者自己,其貴族身份決定了「無論自己的性別過去、現在、未來是什麼,她都會一如既往地胸懷大志」,而書中創造的各類世界則象徵著「儘管我做不了亨利五世或者查理二世,但我有勇氣成為瑪格麗特一世。儘管我沒有成為像亞歷山大大帝或者凱撒大帝那樣的征服者的權力、時間以及客觀環境,也沒人能阻止我成為新世界的主人。既然客觀環境和命運沒有賜予我任何能夠達成這一目標的有利條件,那我就自己把這個世界創造出來」。

往期文章: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維坦 的精彩文章:

邪惡的源頭
開悟:玄秘意識的最高境界如何界定?

TAG:利維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