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為什麼崴腳的人總是你?骨科醫生3招挽救你的腳踝

為什麼崴腳的人總是你?骨科醫生3招挽救你的腳踝

走路時不小心崴了腳,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活動活動腳腕,若只是輕微疼痛,就不在意了。

即使疼痛難忍、腳腕腫起來,也只是熱敷或用繃帶簡單包紮一下。

可你有沒有發現,崴了第一次後,就特別容易再崴腳……

為什麼崴腳會有慣性?崴腳後怎樣科學處理?《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骨科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受訪專家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關節與骨病外科副主任 王健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足踝外科主任 曾參軍

腳崴了, 踝關節就慘了

崴腳的學名是「踝關節扭傷」。小腿一側有脛骨、腓骨,它們共同形成前後開口的凹槽,而足部的距骨填充其中,構成踝關節,周圍包裹著關節囊和韌帶。

由於距骨前寬後窄,腳尖上勾時,寬的部分在凹槽中,穩定性好;而腳尖下踩時,窄的部分在凹槽中,關節不穩定,容易內外翻。

再加上內側韌帶比外側韌帶強韌,所以多數扭傷發生在內翻的位置 。

一般程度的扭傷會拉傷關節囊和韌帶;嚴重點就會導致韌帶斷裂,患處可出現紫色瘀斑。

為什麼崴腳會有慣性?

有研究表明,既往扭傷過踝關節的人,再次扭傷的風險會增加兩倍。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扭傷會對關節穩定結構造成破壞,雖然這種破壞大多能自愈,但不能做到完全恢復如初,不穩定的踝關節自然容易再次扭傷;

二是踝關節韌帶中有感知活動速度、位置等的「本體感受器」,對運動的協調性有重要作用,扭傷會對其造成損傷,從而增加受傷機會。

要想防止二次扭傷,骨科醫生教你3招:

按照損傷情況,配合醫生進行減少負重、支具制動,甚至手術等治療,要促進關節穩定性的修復。

加強下肢運動,不僅是傷側,對側肢體也要進行鍛煉,從而提高運動協調性。

注意生活細節,比如,在濕滑地面上小心行走;在不平路面活動時,為保護踝關節,盡量穿高幫鞋或靴子;不要穿鞋底被磨損不平的鞋子;在黑暗中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夜間活動要注意照明。

崴了腳,做到5點好得快

踝關節扭傷後,有人會落下踝關節疼的毛病,早期可能是韌帶撕裂處疼,但由於踝關節長期不正常受力,將導致創傷性關節炎。

如果不小心崴到了腳,注意以下細節,會幫你較快恢復並減少再次崴腳風險。

即使沒有骨折,扭傷後也該制動2~3周,使受損的韌帶在正常位置修復、癒合

冷敷,用冰袋敷於患處;

適當加壓包紮,減輕腫脹,防止水泡產生;

抬高患肢,讓腫脹消退;

當合併皮膚損傷時,千萬別自行處理、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Science》新研究:腸腦快速「通信」!健康長假最新指南
中秋送禮送什麼?就送「健康年輕態」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