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航空工業「20系列」武器裝備取得跨越式發展

中國航空工業「20系列」武器裝備取得跨越式發展

原標題:中國航空工業「20系列」武器裝備取得跨越式發展


(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 | 中國航空工業「20系列」武器裝備取得跨越式發展 )


國防在線客戶端北京10月30日電 (特約記者 楊鐵虎)10月20日至29日, 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主題,由中國航空報社組織的「中國航空工業40年攝影圖片展」亮相2018北京國際攝影周。

40年前,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航空工業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一大批國產軍民用航空產品出口到了世界各地,K-8「喀喇崑崙」教練機、FC-1「梟龍」戰鬥機、Y12運輸機、MA60支線客機等等,成為了出口明星飛機。


40年前,鼓起改革發展的勇氣,中國航空人走上了自主創新的新征程。從殲-10「猛龍」戰鬥機、直-10「霹靂火」攻擊直升機、H-6K「戰神」遠程轟炸機的橫空出世,到C919大型客機、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首飛,以及殲-20「威龍」隱身戰鬥機、運-20「鯤鵬」大型運輸機等「20系列」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實現了令世界矚目的跨越式發展。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航空工業大國,擁有了完整的飛行器研發製造體系,具備了獨立研發製造先進軍民機的能力,航空人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完成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正在向著建設「航空強國」的目標奮進。


記錄歷史,見證發展。圖片展用一幅幅珍貴的照片,展示了中國航空工業40年改革開放道路上的重大舉措、重點型號、重大成就,讓到場的觀眾感受到了一代代航空人鑄造的「航空報國」精神的偉大與震撼。


1979年,中航技成立之初,劉國民(前排中間)率團赴埃及,「五美元闖非洲」,簽署中國軍貿首單。 中國航空報社 供圖



1979年首單轉包生產,開創了中國航空工業與世界級航空製造企業合作轉包生產的先河,我國為西方航空工業公司生產航空零部件的序幕就此揭開。 中國航空報社 供圖


1987年4月23日,運7-100型飛機首飛瀋陽-平壤國際航線,結束中國民航國際航線只有外國飛機的歷史。 中國航空報社 供圖



1989年,中航技首次攜國產實物飛機參加巴黎航展。 中國航空報社 供圖



1993年,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成立。 卜石林 攝


1993年12月17日,第300架波音737飛機垂直尾翼交付。 中國航空報社 供圖



1994年9月21日,巴基斯坦空軍首批6架K8飛機交付儀式在航空工業洪都公司舉行。 中國航空報社 供圖


1998年3月23日,中國第一種自主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首飛成功,實現了我國航空工業研製能力從第二代到第三代的歷史性跨越。 李勇 攝



2005年4月23日,第一架民機出口,兩架「新舟」60飛機成功交付辛巴威,這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中國航空報社 供圖



2007年1月5日,轟-6K飛機首飛成功,一躍成為中國空軍進攻作戰的核心力量,更讓中國空軍繼火箭軍之後成為中國第二支可靠的戰略打擊力量。 中國航空報社 供圖



2012年11月23日,殲-15首次在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上成功著艦,並於當日順利完成艦上滑躍起飛。 盧剛 攝



2016年7月6日,運-20正式列裝空軍部隊,表明中國正式進入「世界大飛機俱樂部」行列。 岳書華 攝



2016年11月1日,殲-20戰鬥機首次公開亮相珠海航展並進行雙機飛行展示,國人振奮。 岳書華 攝



2017年12月24日,中國自主研製的世界在研最大的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陸上首飛成功,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領域的研製空白。 張藝 攝



埃及K-8E飛機合作生產,首次實現單一產品出口向航空技術出口的轉變,改變了中國航空工業單向從國外引進技術的歷史。 中國航空報社 供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知社會 的精彩文章:

普京擬與特朗普討論美退出《中導條約》事宜
這款被美軍黑到憎惡的戰鬥機,為何到了東線就如魚得水?

TAG:全知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