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香港又一座老戲院或將強制拍賣,但開發商說會保留歷史風貌

香港又一座老戲院或將強制拍賣,但開發商說會保留歷史風貌

香港又一座老建築走到了轉折點上,但這次的境遇有些不同。

據《南華早報》報道,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New World Development,「新世界發展」)考慮在皇都戲院(State Theatre)的開發工程中保留一些原有的歷史風貌。這家 1952 年開業的戲院於 1997 年閉門謝客,但建築仍保留下來。

2015 年,新世界發展開始收購皇都戲院舊址上的商鋪,並計劃拆除整棟大廈,以重新開發。這一計劃一經披露,便引發民間抗議。有市民認為,皇都戲院見證了香港娛樂業的歷史,承載了許多人的私家記憶,也是北角(North Point)一帶的標誌性建築。它的歷史價值不應被輕易抹殺。

皇都戲院原名帝國戲院,1959 年更名為今天被公眾熟知的名字。1952 年開業時,這家戲院配備了 56 英尺的銀幕、鑽石形狀的天花板以及金色的天鵝絨幕布,橋樑式的外露屋頂架構吊著放映室,以降低外界噪音的影響。它還是全港首家配有地下停車場的戲院。戲院老闆、香港電影業的傳奇人物歐德禮(Harry Odell)曾驕傲地向《南華早報》宣稱:「我得強調,它不同於其他任何一家戲院。」

浮華沒能一直延續下去。隨著戲院的廢棄,皇都戲院大廈如今只剩下一家簡陋的商場、一家撞球館和一些小公寓。

皇都戲院趕上了香港電影院的黃金年代。電視尚未普及,電影是娛樂的主要方式,旺盛的觀影需求讓戲院蓋得越來越豪華。對於香港整個城市來說,那也是經濟起飛的時刻。香港中文大學的建築史研究員Haider Kikabhoy 指出,皇都戲院「印證了一個樂觀的時代」。

但官方對建築價值的最初評估令很多人感到失望。2016 年 4 月,古物古迹辦事處(古迹辦)建議將皇都戲院大樓評為三級。這是香港歷史建築中的最低級別,意味著業主可以將其拆除。

古迹辦對此解釋稱,戲院大樓被扣分的主要因素是內部改動較大。這個理由遭到本地文化企業「活現香港」的駁斥。活現香港引述專家意見稱,皇都戲院內部並沒有太大的改動工程,隨時可被複原。抗議者更質疑了香港古建築評級的操作流程,直指古迹辦委任的「專家小組」對建築物的歷史缺乏認知,無權草率決定什麼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甚至連聽取古迹辦建議的古物諮詢委員會也普遍認為評級過低。有委員認為,皇都戲院的外部建築可評為一級;另有委員強調了這座戲院對香港電影史的意義。

輿論壓力之下,皇都戲院大廈最終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僅次於「歷史遺迹」。對於一級建築,業主仍有權對其進行重新開發,但應當儘可能地加以保護。

新世界發展已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令(compulsory sale order)。一旦法庭放行,新世界發展有望統一業權,重新開發皇都戲院大廈,而無需保留歷史遺迹。但這家開發商表示,正在「積極考慮如何保留這座老戲院的精華部分」。《南華早報》給出了相對樂觀的預期,認為開發商不太可能漠視公眾保護歷史的呼聲。

今年 10 月 22 日,新世界發展宣布申請強制拍賣的同時,也宣布將和民間團體合作,「徵集一代港人的集體回憶」,邀請多名學者擔任顧問。其中,香港流行文化學者吳俊雄博士也曾接受活現香港採訪。當時,他就戲院的歷史意義給出了如下闡述:

「戲院對香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香港基本上是一個平民為主的社會,本身就不是一些很大的烽煙浪潮,也沒有一些非常華麗的宮廷式建築。香港的歷史故事,其實就是說一些平民百姓怎樣由小時候長大,從愚昧無知到知識的吸收而到最後成為世界上一個很顯赫的人種(註:原文如此),其實也是一個平民當道的歷史。而其中戲院就是平民生活之中其中最重要的一環。記錄戲院的歷史,同樣也是記錄香港平民過去幾十年走的這一條路。」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Meme:為什麼 Bongo Cat 在微博還沒火,肥腸著急啊
俄羅斯飛船發射失敗,幸好兩名宇航員沒事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