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在袁紹集團的地位堪比曹操集團的荀彧,袁氏內亂皆由此人引發

此人在袁紹集團的地位堪比曹操集團的荀彧,袁氏內亂皆由此人引發

原標題:此人在袁紹集團的地位堪比曹操集團的荀彧,袁氏內亂皆由此人引發


官渡之戰結束後,天下局勢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袁紹和曹操依然以黃河為界。袁紹依然佔據黃河以北的冀、青、幽、並四州,曹操依然佔據黃河以南的兗、徐、司、豫四州。


官渡之戰前,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是袁紹和曹操;官渡之戰後,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是曹操和袁紹。人沒變,先後順序卻改變了,這意味著袁紹和曹操的攻守之勢發生逆轉。


大漢十三個州,曹操和袁紹各佔四個州。其它諸侯最多也就佔一個州,單看實力對比,曹操和袁紹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雖然通過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的攻守之勢發生逆轉,但最終鹿死誰手仍未可知。官渡之戰後,曹操本想發兵攻打劉表,荀彧勸他:「如果我們遠征荊州,袁紹收拾殘部趁虛偷襲,那我們之前的所有努力就白費了。」


這段話本身就證明,曹操雖然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但他還沒有資格小覷袁紹。因為袁曹爭霸戰必然會是一場持久戰,任何分心的舉動都有可能遭至滿盤皆輸。


通過史書記載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從公元200年10月官渡之戰結束,一直到公元207年袁尚袁熙被殺,曹操花了近7年的時間才結束這場爭霸戰,最終統一北方。


7年很長嗎?在我看來,如果不是袁譚和袁尚內訌,如果不是袁譚請曹操出兵河北,曹操想打敗袁氏集團,還需要更長的時間。甚至最後鹿死誰手,都是一個未知數。


只要了解到上述內容,大家自然可以得出一個清晰地結論:官渡之戰的價值,被史書過分誇大了。



因為官渡之戰的價值被史書過分誇大,所以讀者常常有一種錯覺:袁紹在官渡之戰不久後就病故了。


官渡之戰於公元200年10月結束,袁紹於公元202年5月病故。一年半的時間,在歷史長河中固然很短,但在具體地歷史事件中,一年半絕不是一個短時間。至少可以很判定,官渡戰敗和袁紹病故沒有直接關係。


很多人都有一種想法:「因為袁紹戰敗心情抑鬱,所以病故。」這種說法完全經不起推敲,打了敗仗就要心情抑鬱而亡,那世界上估計不會有什麼名將了。因為但凡名將,幾乎都吃過敗仗。


再做一種假設:如果官渡之戰後,曹操突然病故,而袁紹活著,大家會不會認為這種事實違反常識呢?其實並不違反常識,因為人的命運充滿了偶然性,而壽命的長短就是最明顯的表現。用一場戰役的結局來揭露兩人的壽命,是非常荒謬的做法。


袁紹逃回河北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撫主戰派的情緒。


在袁紹出征前,審配等人主戰,田豐等人主張緩攻。田豐還因為一再勸阻袁紹出征,被關進了監獄。


袁紹拒諫出征,最後慘敗而回。用冠冕堂皇的道理去說,袁紹就應該檢討自己,並且馬上重用田豐。而袁紹最終逼田豐自殺,在後人看來這就是袁紹心胸狹窄的表現。


可如果從權利博弈的角度去看,袁紹是必須要殺田豐的。如果袁紹檢討自己並重用田豐,他還怎麼安撫主戰派呢?


很多人此時有另外一個問題:袁紹逃回河北之後,為什麼要立刻安撫主戰派,繼續打壓緩攻派呢?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地位問題。袁紹南征,緩攻派早已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此時袁紹突然安撫緩攻派,會讓主戰派感到心焦。這種時候,內部極有可能加速分裂。


而袁紹的做法就是向手下證明:南征沒有錯,主戰更沒錯,我不會打擊主戰派。這次的失敗,錯不在我,更不在諸位主戰派,錯在緩攻派。如果他們一開始就跟我們同心協力,我們又怎會遭受如此慘敗呢?希望大家不要有疑慮,繼續支持我。



袁紹這個做法有沒有道理?在我看來是非常有道理的。以田豐為首的緩攻派一直不支持袁紹的南征,而縱覽官渡全局,曹操勝得極險。而袁紹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內訌,這一點我們之前分析過了,所以袁紹現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整合內部。既然要整合內部,又怎麼會讓田豐這種寧願牢底坐穿也不服從的人存在呢?

你可以說審配許攸內訌如何如何,你可以說袁紹打壓張郃如何如何。但有一點必須肯定:審配許攸一直以來都是支持袁紹南征的,張郃一直以來都是兢兢業業的。


要說矛盾,哪個集團內部沒有矛盾呢?田豐是對是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田豐已經成為了矛盾的集中點,這就是政治的血腥和黑暗。


很多人認為袁紹在官渡之後已經無力回天,因為他殺了田豐。對此,我們對比一下淝水之戰後的苻堅。


苻堅淝水戰敗,國家分裂,自己也被羌人殺害。而袁紹的相關舉措讓黃河以北迅速走出了戰敗陰影,強力遏制了曹操的反攻勢頭。曹操發現追擊袁紹討不到好處,還想著要去打南方劉表的主意。如果袁紹因為殺田豐而導致自己人心盡失,曹操肯定樂呵呵地去黃河以北撿便宜了,怎麼會去打劉表的主意呢?



袁紹安撫主戰派,穩定了大局勢,但也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說:如何處理審配。


從表面上看,官渡之戰失敗的導火索就是審配點燃的。如果不是審配在後方整許攸,許攸就不會投降曹操。許攸不投降曹操,曹操就無法順利突襲烏巢。


但從根本上講,審配打擊許攸,卻不是為了個人私利。


審配一直是袁紹集團首席參政官,地位堪比曹操集團的荀彧。曹操出征時,留守許昌的是荀彧;袁紹出征時,留守鄴城的是審配。後來,袁紹的繼承人袁尚每次出征時,還是審配留守鄴城。


如果審配是為了私人利益而爭權奪利,就絕對無法獲得袁紹和袁尚兩代人的如此器重。

而在袁氏覆滅時,審配也表現得極為忠烈。投降曹操的人痛罵審配不識時務,審配表示自己不屑於理睬叛徒。曹操希望審配可以投降他,但是審配始終沒有一句好話。這樣的審配,怎麼看都不像小人。


根據審配之後的表現,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審配早已把自己的利益與袁氏家族捆綁在了一起。與曹操作戰時,審配沒有抱任何幻想,也沒有任何腳踏兩隻船的計劃。



大致了解了審配的為人,再回過頭來看審配的作為。審配之所以對其它豪門勢力咄咄逼人,主要還是為了幫助袁紹加強中央集權。而田豐等人之所以旗幟鮮明地唱反調,主要也是為了反對袁紹加強中央集權的做法。


大規模戰爭是加強中央集權的絕佳方案。因為大規模戰爭開始後,指揮部的權力就會加大,從而可以更加明正言順地把手伸進各個地區和各個領域。


非常時期,誰敢抗命,軍法從事。


但這對於地方實力派卻是一個壞得不能再壞的消息。因為,加強中央集權就是讓他們喪失許多權力、地位和利益。


審配或許不是一個大公無私,只知道傾情為袁紹奉獻的人。如果協助君主加強中央集權,就可以讓自己換取更多的權力,任何一個豪門代表都會協助君主加強中央集權的。但在加強中央集權的過程中,大部分豪門士族都會逐步喪失利益,只有少數豪門士族可以藉此獲取更多利益。


袁紹不想處理審配,但審配犯了眾怒。原因前面說了,從表面上看,就是審配導致了烏巢失守。想要安撫人心,袁紹必須得有所交代。


袁紹的做法是把審配撤職,才算讓眾人勉強接受。


審配雖然被袁紹撤職,但袁紹並不想真正的觸動審配,所以審配依舊是袁紹的左右手。而袁紹病故以後,袁譚和袁尚爭權奪利,主要也是因為大家反對審配當政。


袁尚繼續重用審配,那些不滿審配的人就通過支持袁譚的方式,繼續與審配爭權,其結果就是袁氏內訌不斷。


許多人總認為,袁紹病故後諸子內訌,主要是因為袁紹沒有確立接班人,這種看法大錯特錯。就算袁紹明確了接班人,只要接班人依舊重用審配,不滿審配的人也一定會想方設法地搞內訌。


這種內訌發展到後期,就是辛評支持袁譚請曹操幫忙。曹操藉此摻和到了河北的爭奪之中,最終擊敗袁氏集團,成為了北方的真正主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道驚城 的精彩文章:

袁紹與曹操背靠背闖出一片天地,又在相愛相殺中祭奠對方
官渡之戰,袁紹先聲奪人,卻被關羽和荀攸聯手打敗

TAG:顧道驚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