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趣談漢武帝治下 你的生存幾率有多大?

趣談漢武帝治下 你的生存幾率有多大?

原標題:趣談漢武帝治下 你的生存幾率有多大?



主流影視劇中,漢武帝以「雄主」手段摧殘民生的歷史,極少被呈現

公元前119年,也就是元狩四年,是「漢武大帝」一生最輝煌的年份。該年,衛青、霍去病率軍發起漠北之役,取得了「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巨大勝績。但是呢,這一年,也是幾乎所有漢朝人的噩夢。因為武帝在這一年,連續出台了四項暴政,即:發行白鹿皮幣、推出白金三品、發動算緡告緡運動、啟動鹽鐵官營。(請那些妄圖用抗擊匈奴來為武帝洗地之人注意:武帝的這些暴政,俱出台於公元前119年,恰好在這一年匈奴已被逐出漠南,這些暴政卻直到武帝去世仍未停止)


雄主治下,民生不如豬狗


1、白鹿皮幣,搜刮的只是王公貴族,普通人還不必擔憂


因白鹿皮幣而肉疼的,主要是王公貴族。按漢制,每年正月,王公貴族們都要「奉皮薦璧」,簡單說來,就是用一塊獸皮,托著一塊玉璧,進貢給皇帝。這張獸皮,一般要數千錢。但武帝為了斂財,在公元前119年想出了個新主意。他下令把上林苑裡的白鹿殺掉剝皮,製成皮幣,然後定價四十萬錢。所有參加正月朝覲的王公貴族們,都必須購買這種皮幣。按《漢律》的說法,這張皮幣的實際價值,不超過一萬錢。這種變相勒索,引起「大農令」顏異的反對,武帝遂以「腹誹」之罪將其處死。①

2、白金三品,兩百萬人入獄,普通人有1/20的幾率中選


武帝連年興戰造成的財政虧空,當然不是靠幾萬張(漢代王侯數量)白鹿皮幣就能解決的。所以同年他又發行了另一種奇怪的新貨幣「白金三品」。這種貨幣名字叫做「白金」,其實是用銀和錫混合鑄造——因為皇家庫房裡銀和錫存量很多。「三品」呢,就是三種紋刻(龍、馬、龜)不同的錢,分別代表不同的面值。白金三品不是真金,但武帝強行給它定了一個比真金還離譜的面值。以龍紋錢為例,其面值是三千錢;而其實際價值(銀、錫等金屬的價值),連一百錢都不到。武帝的如意算盤,是希望通過濫發這種貨幣,從民間大規模購買物資,來填補財政虧空。但民眾不是傻子,白金三品在防偽上沒有技術含量,一時間,「吏民之盜鑄白金者不可勝數」,釀成了西漢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貨幣危機。據《史記》載,因武帝的嚴厲打擊,有至少兩百萬盜鑄者被投入了監獄(武帝時代總人口估計在3000萬-4000萬之間)。整個國家的貨幣秩序崩潰掉了。②


3、「算緡告緡」,有點錢的中產之家,基本上都跑不掉


「白金三品」沒能順利從百姓手中搜刮到財富,主持此事的張湯,也被武帝殺了。但同年推行的另一場群眾運動「算緡告緡」,卻取得了空前的成效。「緡」,按《史記集解》的說法,指民眾「非桑農所生出」的那部分財富,即非農業收入。「算緡」,就是對這部分非農業收入徵稅。武帝規定,凡存在非農業收入的家庭,在「算緡令」頒布後,必須馬上到有關部門去報告財產總額及其構成,然後按比例繳納「算緡錢」。這個比例,有普通經商行為者,按6%;從事鹽鐵且得到國家特許經營者,按3%;商人有馬拉車者,按12%。


這個稅率,今天看起來似乎並不高。但武帝的難題在於:漢帝國還沒有能力完整地監控民眾的收入構成,按正常徵稅手段想要把這項政策落實下去,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武帝又利用人性的弱點,在公元前114年出台了一項「告緡令」。簡略說來,就是鼓勵民眾向政府舉報周圍其他人隱匿的資產,舉報成功後,被舉報者資產全部沒收,沒收之半獎賞給舉報人。隨後,一場持續四年之久的全民告密運動就開始了。所謂的稅率,其實已然作廢——據《史記》載,這場運動帶來的後果是:商人、中產之家幾乎全都遭到舉報,全都破了產;新民風出現,民眾僅滿足於吃喝,再無用心經營、積累財富的慾望;官府鹽鐵緡錢豐饒,多到用不完。③


「白金三品」中的「龜紋錢」


4、鹽鐵官營、國家均輸,老老實實做個種田黨,也成了奢侈的幻想


讓漢帝國百姓最具切膚之痛的政策,是鹽鐵官營。西漢舊制,鹽鐵可以私營,民間有很多大鹽鐵商。桑弘羊告訴武帝:為生存,民眾必須吃鹽;為生存得更好,民眾必須購買鐵制農具。故鹽鐵官營是向民眾收稅的絕佳手段。武帝遂將鹽鐵收歸國家管理,將民間大鹽鐵商招進體制內,迅速建立起龐大的官營鹽鐵產業。對膽敢私鑄鐵器、私販食鹽者,一律砍腳趾乃至殺頭。政策推行下去後,御史大夫卜式很快觀察到:官府專賣的鹽、鐵,不但質量差、價格高,而且還攤派指標,強買強賣。表達了這些意見後,卜式就被武帝從中央貶去了地方。直到武帝死後,來自民間的「賢良文學」們,才敢在霍光召開的「鹽鐵會議」上控訴鹽鐵官營政策的罪惡。他們說:官府鑄造的鐵器,只求完成上級指標,專鑄大塊頭農具,不管民眾對小件農具的需要,嫌鑄造小件農具費時耗工;器形不好也就罷了,質量還差,價格又高,用起來很費勁;質量差也就罷了,賣鐵器的衙門還經常不上班,民眾長途跋涉去買農具,卻常吃閉門羹買不到,耽誤農時……最後發展到「鹽鐵賈貴,百姓不便。貧民或木耕手耨,土梗啖食」——民眾退化到用木頭耕地、用手除草、吃帶鹹味的土和草梗的程度。當然,「賢良文學」們的這種控訴毫無用處,霍光利用他們打倒桑弘羊後,鹽鐵官營的基本國策仍牢不可動。④


公元前119年的民生災難,只是開端。前110年,桑弘羊獲得武帝支持,開始在全國推行「均輸法」——簡單說來,就是政府在甲地廉價買進當地特產,然後由政府均輸官將其轉運至不出產該商品的乙地高價出售,賺取差價。自此,國家機器全面商業化,民間商業徹底萎縮。「賢良文學」們在武帝死後回顧往事,曾言及當年朝廷均輸官的普遍做法:故意不徵收當地特產,而向民眾索求當地沒有之物,民眾只好以低價出售自產商品,再以高價買進本地不產之物,以滿足均輸官的要求;而那些本地不產之物,恰又都控制在均輸官手中。⑤

5、雄主治下,「天下戶口減半」,普通人只有一半的生存幾率


武帝最後把漢帝國的民眾折騰到了一種什麼程度呢?夏侯勝的總結可供參考:公元前72年,也就是武帝去世15年後,漢宣帝想要「立廟樂」來紀念武帝的歷史功績,儒生夏侯勝在朝堂上公開抨擊道:武帝暴政,導致天下民眾流離失所,半數死亡,蝗蟲大起,赤地千里,人與人相食,其傷害迄今沒有痊癒,有何資格「立廟樂」來紀念?夏侯勝當然不致於冒著殺頭的風險,在朝堂上誣衊武帝;事實上,參與討論的群臣也無人站出來反駁他的說法,只是警告他:紀念武帝,「此詔書也」。 ⑥



漢代農業已使用鐵制農具,但在武帝時代,又一度退化至以木器和石器耕作

注釋


①《史記·食貨志》:「上與湯既造白鹿皮幣,問異。異曰:『今王侯朝賀以倉璧,直數千,而其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天子不說。」②《史記·食貨志》:「自造白金、五銖錢後五歲,而赦吏民之坐盜鑄金錢死者數十萬人。其不發覺相殺者,不可勝計。赦自出者百餘萬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無慮皆鑄金錢矣。犯法者眾,吏不能盡誅……」③《史記·食貨志》:「楊可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杜周治之,獄少反者。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監分曹往,即治郡國緡錢,得民財物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田大縣數百頃,小縣百餘頃,宅亦如之。於是商賈中家以上大率破,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產業,而縣官有鹽鐵緡錢之故,用益饒矣。」④見《鹽鐵論》。⑤同上。⑥《漢書·夏侯勝傳》:「於是群臣大議廷中,皆曰:『宜如詔書。』長信少府勝獨曰:『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亡德澤於民,不宜為立廟樂。』公卿共難勝曰:『此詔書也。』勝曰:『詔書不可用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匯 的精彩文章:

民國時期「雙十一」 你可能遭遇這些奇葩廣告
民國時期老百姓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嗎?

TAG:歷史百家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