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統書畫裝裱品式——立軸

傳統書畫裝裱品式——立軸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創 | 公共教育 | 綜合服務

書畫裝裱的品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立軸、手卷、屏風、冊頁、鏡片等等。手捲髮展於簡牘書寫時代,立軸則是由屏風和手卷演化而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幀幡。

唐代敦煌絹本設色幢幡(9世紀末)

圖片取自《西域繪畫10(紙本·幢幡)》

南宋 趙伯驌《風檐展卷》

描繪了懸掛於室內的立軸畫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立軸出現於唐末而盛行於北宋,且多是由屏風畫、幀畫拆裝而成,方便於懸掛欣賞,畫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題字讚賞。按顏色來分,有一色裝二色裝三色裝三種形式,其中一色裝俗稱「一塊玉」。這三種顏色的裝裱形式組成了立軸裝裱的基本形態,另外在工藝上還有挖鑲正鑲之分。

故宮博物院敬思殿

展出的多種裝裱形式的歷代書畫作品

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宋代《人物圖》中,所繪屏風上懸掛有一副頭像畫,即為一色裝立軸樣式。其上端較細的畫桿叫「天桿」,下端叫「地桿」。地桿較天桿粗重一些,能起到垂墜畫面的作用。天桿下方與畫心上方之間的區域叫「天頭」,相對應,畫心下方與地頭上方的區域則叫「地頭」。「軸頭」固定於地桿兩頭,凸出於畫幅,以便收卷、存放書畫時,不會因碰撞剮蹭傷害到作品。還有一種在「畫心」上下端加鑲錦條的法,稱之為「錦眉」或「錦牙」。

宋《人物圖》中的立軸畫像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人物圖》中垂掛於天頭上的兩條飄帶,稱之為「驚燕」,是古人為防止燕子或其它鳥類停留在畫桿上污染畫面而添加的附件。驚燕發展到後來,出現了實貼於天頭的作法,成為了一種純粹的裝飾。一色裝整體來說簡潔莊重,可以很好地突出人物肖像,不至於喧賓奪主,因此清宮重新裝裱的帝後畫像,多選擇一色裝樣式。另外,如果立軸的畫心尺幅過大,選擇一色裝可以縮短天頭、地頭的長度,不會造成懸掛困難。

清 乾隆御筆《仿趙孟頫汀草文鴛圖》

二色式錦眉裝立軸

明清時期,還流行一種在立軸畫心上方添加「詩堂」的做法。如故宮博物院所藏《盤山靜夜圖》,其畫心上方就有乾隆御題「怡神」二字,這便是當年重新裝裱之時,裝裱師特意留的詩堂,以供乾隆題字。然而,有的文人並不推崇添加詩堂。如周嘉胄就認為立軸書畫不宜隨便添加詩堂,會破壞書畫本來的面貌。正所謂:「大畫隨宜,推廣式之,惟忌用詩堂。往與王百穀切論之,百穀經裝數百軸,無一有詩堂者。小幅短,亦不用詩堂。非造極者,不易語此。

《盤山靜夜圖》軸

詩堂由乾隆御題「怡神」二字

關於書畫裝裱尺寸、配色的選擇,明末周嘉胄裝潢志》中都有具體建議:「中幅如整張連四大者,天一尺九寸,地九寸五分,上玉池六寸五分,下四寸二分,邊之闊狹酌用。小幅宜短,短則式古,便於懸掛。畫心三尺上下者俱嵌邊,太短則挖嵌,用極淡月白細絹。畫如設色深者,宜用淡牙色,取其別於畫色也。小畫天一尺八寸,地九寸,上玉池六寸,下四寸。」

總之,具體採用哪種裝裱形式,裝裱布料、木杆、軸頭採用什麼樣的顏色、材質,都需要通過考量作品畫面的顏色、構圖、大小等等多方面因素。只有量身「設計」,才能呈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當然,裝裱師的技術高低是最為決定性的因素。

往期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守護千年,中國古代墓葬里的守衛者!
這樣的書籤,會讓你愛上看書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