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遺憾!這個未完成的世紀之約,卻促成了中國首座商用核電站的建造

遺憾!這個未完成的世紀之約,卻促成了中國首座商用核電站的建造

改革開放40年

那些不為人知的瞬間

1985年1月19日,鄧小平接見香港中華電力董事局主席嘉道理勛爵

「再過7年,你93歲,我87歲,開一個慶祝會,用這個合作項目作為我們對外開放的典範。」1985年1月19日,鄧小平在廣東核電站合營合同簽字儀式後與香港中華電力董事局主席嘉道理勛爵一起這樣約定。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良好環境吸引了大批企業湧入珠江三角洲,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紛紛在這裡搶灘落戶。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能源供應日顯滯後,於是發展能源逐漸提上中央的議事日程。而廣東省資源貧乏、人口眾多,高效、安全、可靠的核能自然成了首選方案。

隨後,廣東省大膽引入外資,採用「借貸建設、售電還錢、合資經營」等合作模式,即與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在鄧小平的支持下,1985年2月9日,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87年8月7日大亞灣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七年後,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於1994年2月正式投入商運。

令人遺憾的是,嘉道理勛爵在1993 年去逝,鄧小平也因年事已高,以及身體原因,未能成行。這個「世紀之約」雖未能實現,但這次真摯而友好的交談,在中國核電發展歷史上寫下了值得紀念的一筆。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原董事長昝雲龍曾感慨道:「我們能夠站在巨人肩膀上跳高,得益於小平同志的長遠眼光!」

經濟高速發展,能源危機逐漸顯露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年輕的共和國積蘊已久的能量正以最熾烈的方式迸發出來。改革開放不僅使這個古老的國度煥發青春活力,一座座城市正以嶄新的面貌矗立在世人眼前。一種種改造世界的新方法、新思路也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鄧小平在國商大廈眺望建設中的深圳

改革開放的良好環境吸引了大批企業湧入珠江三角洲。港商來了、台商來了,美國的、日本的、東南亞的、歐洲的,紛紛在這裡搶灘落戶,準備大幹一番。中國的經濟駛上了快車道。但是由於經濟的超速發展,致使能源供應日顯滯後。

擺在面前的局勢是嚴峻的。廣東省資源貧乏,水力發電無路可行,若依靠火力發電,按當時的消耗能力,僅維繫一座1000萬人口城市的正常運轉,每年就需耗煤370萬噸,這意味著火力發電廠的大爐膛,每天僅從數千里之遙運輸來的煤炭就得張口吞噬200多節車皮,同時每年還將排放數以百萬噸計的廢渣和廢氣。無論從環保、經濟還是運輸能力等角度考慮都難以承受。

「新出路」帶來建設核電站曙光

1978年4-5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常務副省長的王全國隨谷牧副總理出訪西歐後,萌生了「在廣東建設核電站」的想法,以此解決廣東缺電問題。可是,在沒有資金、技術、設備、人才和經驗的情況下,如何建起一座核電站?

同一年12月4日,適逢中法兩國政府即將簽訂一項為期七年的關於「發展經濟關係和合作」的長期協定,鄧小平在回答法國記者的問題時,鄧小平表示,中國已決定向法國購買兩座核電站設備。

王全國主持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第一次董事會會議

1979年5月,正在廣東省為籌建核電站愁眉不展時,美國國際核能公司總經理林傑克出訪廣州時帶來一個石破天驚的方案——在廣東省建設核電站,把部分電量賣給香港,以取得的外匯償還建設核電站所欠外債。

林傑克的方案,讓正為廣東缺電而寢食難安的王全國大喜過望,腦海中迅即閃過「不謀而合」四個字。對於深圳特區建設,鄧小平給的指示是:「殺出一條血路來」,而「借貸建設、售電還錢、合資經營」正是在當時國家財政困難形勢下,一條解決核電站起步建設資金和外匯問題的「出路」。這條路,猶如電石火花,讓廣東省看到了率先建設核電站的曙光。

大亞灣核電站廠址原貌

1982年,國家正式批准了大亞灣核電站項目。總設計師鄧小平及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此十分關注,還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特別對核電站規模提出,功率太小不行,應建一座百萬級的。

第二年,大亞灣核電站廠址選定並獲批准,位於深圳市東部大亞灣畔,距深圳市直線距離約45公里,離香港約50公里,符合國際上對核電站距主要供電城市距離的規定。大亞灣畔,一邊是峰巒如聚,一邊是碧波萬頃,像一個巨大的蚌殼,大亞灣核電站正是鑲嵌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兩位老人許下世紀之約

1984年,大亞灣核電站正開展前期工作,現場一片開山填海的繁忙景象。1月份,鄧小平視察深圳期間做出指示:「深圳要辦好兩件事,一是建設核電站,二是辦好深圳大學。深圳核電站的同志要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好!」

1985年1月18日,廣東核電站合營合同簽字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次日,鄧小平親自接見了參加簽字儀式的香港中華電力董事局主席嘉道理勛爵。

鄧小平同志會見中華電力董事長嘉道理勛爵

會談中,鄧小平說:「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外合資的最大一個項目,這是了不起的事情。這個項目的意義,不僅是最大的合作項目,而且對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以及增加香港人的信心起到重要作用。這個項目協議的簽訂,不但在七年建設過程中,而且在1997年以後還會產生影響,把大陸和香港的經濟聯繫得更緊密了。別人怕冒風險,而你不怕,你帶了頭。」

鄧小平與嘉道理還約定:「再過7年,你93歲,我87歲,開一個慶祝會,用這個合作項目作為我們對外開放的典範。」 這個「世紀之約」,雖因嘉道理勛爵去世而未能實現,但這次真摯而友好的交談,卻在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5年1月19日,鄧小平接見參加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合營合同簽字儀式的代表

1985年2月9日,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舉行了開業典禮,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最大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由此誕生。

「恐核」情緒高漲

總設計師當機立斷

大亞灣核電工程剛剛開始建設不久,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1986年4月26日凌晨,前蘇聯發生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受此影響,「恐核」情緒波及到香港,由民間團體組成的「爭取停建大亞灣核電廠聯席會議」發表了據稱有102萬人簽名的公開信《要求停建大亞灣核電廠》。「反核」風波聲勢浩大,剛剛起步的大亞灣核電站面臨夭折的危機。

1986年4月26日凌晨,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

關鍵時刻,已辭去廣東省委書記職務、擔任廣東核電合營公司董事長的王全國於7月6日致電國務院領導,力陳「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的堅定態度」。電報發出後,他夜不能眠,再擬電稿並於次日一早又向中央發了第二封電報。

事態緊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鄧小平。7月10日,鄧小平秘書王瑞林向李鵬傳達指示:「王全國同志和港澳工委給中央的電報已送小平同志看過了,小平同志說,中央領導對建大亞灣核電站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中央充分注意核電站的安全問題。」7月11日,鄧小平再次指示:「建核電站不能改變。」

在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大亞灣核電站於1987年8月7日正式開工。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原董事長昝雲龍感慨地對記者說:「我們能夠站在巨人肩膀上跳高,得益於小平同志的長遠眼光!」

1987年8月7日,隨著第一罐混凝土的澆築,大亞灣核電站宣告主體工程開工

1994年2月6日,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投產慶典

1994年2月6日,歷經七年建設,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正式投入商運,我國商業核電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

建成後的大亞灣核電站,75%的電力供應香港,25%供應內地,電力銷售收入主要是外匯,且電價不錯,對償還外債非常有利。此外,核電站還建有配套的廣州從化抽蓄電站,大幅度增加了高峰電出力,同時一直安全高效運行,保證了企業良好的經濟效益。大亞灣核電站此後運行十五年,每年實現利潤五十億元人民幣,按照出口信貸合同履約安排,按時還清全部外債本金和利息共計五十三億美元,雙方股東也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回報。

30多年光陰,小平同志播下的一顆種子,已長成一個巨人。大亞灣核電站作為中國大陸首座大型商用核電站,不僅見證了改革開放的不易和成績,更見證了中國核電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的砥礪之路。

參考資料:

《四十年?能源記憶丨大亞灣核電站:改革初期我國最大中外合資企業誕生》中國能源報

《經典中國 百年小平:小平情系大亞灣》 人民日報

《鄧小平播下的一顆種子大亞灣核電站》 人民網

《與深圳改革開放同行 大亞灣核電站「高起點」走向世界》 晶報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文字整理:劉義陽

稿件統籌:岳靚

編輯:左常睿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早期鳥類可隨環境「變形」;人類細胞內新結構現身丨科技早新聞
今天,國產航母離開碼頭開始第二次試航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