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飛虎隊的傳奇座駕——P-40飛虎雄鷹誕生記

飛虎隊的傳奇座駕——P-40飛虎雄鷹誕生記

P-40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寇蒂斯的P-36(Model 75)戰鬥機,該機安裝一台星形氣冷發動機。之後出現的XP-37向P-40邁進了一步,該機換裝艾利森V-1710液冷V形發動機,並且安裝了通用電氣的渦輪增壓器,為此座艙進一步後移。之後是13架YP-37服役測試機,但是P-37項目因渦輪增壓器的問題而被放棄,於是又轉向更簡單的P-36換裝艾利森發動機方案。

寇蒂斯設計師多諾萬·柏林在認識到星形發動機已成為P-36A繼續提高性能的阻礙後,在1937年7月得到陸航的同意後,給第10架P-36A(38-10)換裝了1150馬力、帶機械增壓的艾利森V-1710-19發動機,公司編號Model 75P,陸航編號XP-40。

為了匹配液冷的艾利森發動機,要對P-36機身進行大量的管線改造。在機鼻上方的兩挺機槍間增加了單級機械增壓器的化油器進氣口,油冷器安裝在機鼻下方,散熱器安裝在機翼後的機腹位置。與XP-37不同,P-36的座艙沒有後移。

1983年10月14日XP-40首飛,試飛員是愛德華·艾略特。該機在機鼻上方安裝安裝兩挺12.7毫米機槍,通過協同機構穿越螺旋槳射擊,這也是當時美國驅逐機的標準武器。此外進行對地支援時,該機的翼下掛架可以掛載6枚9千克炸彈。

XP-40的早期試飛讓人失望,最大速度勉強達到483千米/時(300英里/時)。安裝在機腹的散熱器在試飛中逐漸前移,最後移到了機鼻前端與油冷器安裝在了一起,為此重新設計了散熱器進氣口,分別通向油冷器和兩個乙二醇發動機散熱器。最初XP-40在前機身兩側分別僅有一個整體式排氣管,後改為兩側各有6個獨立的排氣管。最初XP-40從P-36繼承了安裝在主起落架支柱上的輪艙蓋板,後經過了簡化,取消了輪艙蓋板,改為兩片小型的起落架支柱艙門。

XP-40在總重2840千克時在3720米高度飛到550千米/時的最大速度,這比霍克「颶風」要快,但是落後於「噴火」和Bf 109E。該機空重2457千克,滿載重量3116千克,裝378升燃油以480千米/時的速度飛行時的航程為740千米;裝600升燃油以322千米/時的速度飛行時的宣稱航程為1900千米,幾乎兩倍於同時代的「颶風」、「噴火」和Bf 109E。XP-40翼展11.38米,翼面積21.93平方米,機長9.47米,機高3.76米。在P-40的整個生產期間,翼展和翼面積保持不變。

30年代末,美國陸航計劃擴軍。1939年1月25日陸航邀請製造商提交驅逐機的方案,陸軍此時仍想要低空短程的戰鬥機。參加競標的方案有洛克希德XP-38、貝爾XP-39、舍維爾斯基/共和XP-41(AP-2)和XP-43(AP-4)、寇蒂斯提交了不下於三種方案——H75R、XP-37、XP-40、XP-42。儘管XP-40的性能比不上其中的渦輪增壓戰鬥機(尤其在高度上),但是比較便宜,並且能比其他戰鬥機早一年量產,此外XP-40的機身是基於已經量產多年的型號,基本沒有風險。因此陸航採用了保守的方案,在1939年4月26日訂購了524架生產型P-40(寇蒂斯編號Model 81)。在當時這是美國最大一筆戰鬥機訂單,同時陸航還訂購了YP-38和YP-39服役測試機。幾星期後陸航又訂購了13架YP-43。

作者:阿姆斯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報道 的精彩文章:

制導問題搞不定就換人操核導彈 當年的英國比戰鬥民族都會玩
超級颶風威力堪比千枚核彈 美國海軍忙遷戰艦進港唯恐避之不及

TAG:軍武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