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江湖路遠 大俠歸去

江湖路遠 大俠歸去

  著名作家金庸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病逝,享年94歲。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祖上是名門望族,不但善於經商,而且出了很多學識淵博的後人。筆名金庸,就是把自己本名的鏞字一分為二而成。

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55年2月8日,金庸在《新晚報》的「天方夜譚」版開始連載《書劍恩仇錄》,每天一段,一共連載了574天。直至1972年金庸一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

一九五五年,金庸在香港新晚報主編「下午茶座」。由於副刊上需要連載小說以吸引讀者,於是便根據幼年在家鄉聽到有關乾隆皇帝的民間傳說,敷衍成篇。每天寫一段,每段千餘字,次日刊出。因為一時想不出適當的筆名,就把鏞字分為兩半。豈料啼聲初試,一劍震江湖。隨著這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的流傳,金庸的名字也逐漸被人們所熟知。

一九五九年金庸創辦明報。為了打開報紙的銷路,他又漏夜揮筆,陸續寫了《神鵰俠侶》、《連城訣》、《鹿鼎記》等,使武俠小說進入了新的境界。這些作品打破了傳統的八股寫法,無論是寫情、述景、敘事、言志,皆能匠心獨運,自成一格,尤其在刻畫人物方面,更見功力。金庸說:武俠小說和其他小說一樣,也應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容易被人遺忘,而個性鮮明的人物,可以保持長期的價值。這正是金庸創作的成功之處。他的小說在各階層都擁有讀者,有些人還把它作為「金學」來研究。在東南亞,金庸著作也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14個字串起了金庸的主要作品,也是許多讀者整個青春的熱血與夢想。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先生作品年鑒: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江湖路

-----給新武俠小說開山祖金庸先生

中金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沉淪於金庸的江湖

通天徹地大道歸一

江湖路上

快意恩仇

江湖路上

血雨腥風

江湖路上

俠骨柔情

江湖路

是大義的天堂

是卑劣的地獄

是稗史的正名

是文明的遺脈

金庸的江湖

在天在地在人心

金庸的江湖

在山在水在靈魂

金庸的江湖

在遠在近在腳下

江湖路遠

我們一起走

江湖路近

做個獨行俠

江湖路險

我們仗劍行

江湖路惡

肩扛正義闖

江湖路我們走

人在江湖也由己

正念走正道

邪念走邪路

走一條

射鵰英雄天龍八部路

走一遍

書劍恩仇笑傲江湖路

走一次

鹿鼎記碧血劍俠客路

走一回

鴛鴦刀倚天屠龍路

雪山飛狐白馬嘯西風

闖一闖

金庸的江湖路

江湖路遠不停步

金庸的江湖沒結束

江湖世界

金庸永遠在走路

行走的金庸

為華夏文脈注入英武

俠肝義膽

為民族復興開路


青玉案·憶讀金庸

文/衛風碩人

幼循正統詩文路,

讀名著,

無旁騖。

一自識金魂鎖住,

寒燈深夜,

佳肴懶顧,

劍影刀光怒。

天龍八部奇招慕,

笑傲江湖罩迷霧。

快意恩仇生命賭,

俠肝義膽,

血腥跋扈,

撲朔迷離誤。


敬別大俠

文/楊海利

滾滾紅塵中

惜別射鵰英雄

朗朗乾坤里

誰去寶刀屠龍

濤濤江湖惡

誰能扛起鹿鼎

神鵰俠侶青涯遠

八步天龍水雲間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五律?懷念金庸先生

文/藏龍

武俠天才筆,

風流一代宗。

文思峰路轉,

恩怨意朦朧。

故事心弦扣,

悲歡變幻功。

江湖存浩氣,

書劍鑒英雄。


詩別金庸先生

文/周言

金庸先生辭世了,在昨天辭世

昨天是公元2018年10月30日

我很不情願聽到這個消息

我感覺金庸先生沒走

只是隱身,隱居,隱世

只是閉關,修鍊,培丹

入定老僧一般,紅塵之外坐著

人情世事,早就淡如輕煙

金庸先生就那麼無牽無掛地坐著

我眸前示出一副關於他的對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14部武俠小說,金庸先生思想奇幻

一個又一個人物耳熟能詳

郭靖,黃蓉

東邪,西毒

楊過,小龍女

蕭峰,令狐沖

還有丐幫,還有降龍十八掌

北國狼煙,金戈鐵馬

豪俠義士,力挽國難民危於水火

人間情仇,愛恨不絕

金庸先生手握一支文曲筆

行雲流水,天馬踏空

筆力蒼勁,洞天別具

布局神妙,引人入勝

先生終成一代武俠小說之大師

凡華人處,必有金庸武俠之讀者

斯言誠是

我感覺先生沒有走

音容笑貌在他的書中

一言一行在他的書中

象個大俠,出沒不定

絕情谷底有他的足跡

襄陽城裡有他的仗劍長嘯

大漠邊關如起烽火

他的駿馬賓士如電

看!金庸先生來了,他沒走

(2018-10-31於長白山下海蘭江畔)


悼金庸先生

文/霍慶來

笑傲江湖誰不曉,

神鵰俠侶盡人知。

筆鋒過處風雷動,

今睹遺容難自持。

如椽筆下鬼神驚,

書劍恩仇俠客行。

豪氣干雲誰與比,

倚天笑傲數先生。

少小書中知武俠,

射鵰論劍起風雲。

先生是日西行去,

悵喟無緣再識君。


用一生締造武俠帝國

——祭奠金庸先生

文/成先進

何為江湖

武俠小說告訴你

那是遠離廟堂之高

身處江湖之遠,展現

俠客與草莽英雄快意恩仇的天地

從小暢遊在武俠的世界裡

似乎懂得如何仗劍走天涯

然而網路偶然彈出的消息

儼然晴天霹靂,質疑問難

寧願相信是某人的惡作劇

一場遊戲一場夢

縱觀網路噩耗襲來

簡直難以置信,竟然是真的

金庸先生已作古

把整個思緒都打亂了

拿什麼來撫慰

這悲傷而又沉痛的心靈

思緒萬千,久久難以平靜

隨之而想到的卻是中學時代

滿城書店席捲地搜索

金庸·武俠書籍的畫面

那段將武俠壓在課本下面

邊偷看邊無限暢想的歲月

那些年因武俠

被師長罰站的場面

那些年因武俠

曾經天南海北地尋找

神谷和武功秘籍

幻想有朝一日

機緣巧合無意中

墜落深淵幽谷偶得秘籍

感受那神功蓋世和

一統江湖的豪情狹義

然而,金庸先生的訃告信訊

如潮水般淹沒眼帘,憶往昔

郭襄的秀美,楊過的情俠

周芷若的冷美,張無忌的英豪

腦海立刻浮現著

這一張張笑容可掬的面容

總想隔空對話

走進虛幻與現實的歷史

尋找那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浮浮沉沉所思所想

猶如泉眼細流涓涓不息

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

鹿鼎記

主題曲的音符縈繞耳畔

看著詞曲便心潮澎湃

聽著旋律便心馳神往

敬仰一代宗師的武俠情結

無愧為「文壇聖俠」、「武林泰斗」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創造了一個武俠帝國的神話

曾幾何許,尋遍整片竹林

斷竹為笛效仿影視劇

吹唱一曲笑傲江湖

貪念「戀戀不捨,莫若相忘於江湖。」

浪蕩情懷和江湖的樂逍遙

今天,讓我們重讀武俠經典,

送別一代宗師、「良知的燈塔」

送別那個笑傲江湖的武俠時代

金庸先生千古

2018.10.31.於中國·雲南·遙祭


《送別》

--寫給金庸先生

文/如果

當淚水漸濕枕席

當抽泣繼之以如江河決堤

為什麼悲傷 猝不及防的悲傷

會迅速從心底噴涌而出

瀰漫 以至於淹沒了我

和我身後被秋風拍響的門

曾經 看到懸繩我會看見小龍女

來到雲南我會想起段譽

吃著叫花雞我會突然說起北丐

還有我的喬峰、郭靖和黃蓉

甚至歐陽鋒

甚至楊康

我不在你的江湖

你的江湖卻在我心底

我不是你的大俠

你的俠義卻是我做人的標準

如今 這一個個江湖兒女滿含憂鬱

他們因你而來也要隨你而去

暢開了數十年的江湖之門

轟然關閉

你要帶走的不是大俠

而是我的大俠夢

你要毀滅的不是江湖

而是我的江湖心

那些魂飛魄散的不是原本就是的虛幻

而是被你的江湖恩仇灑滿的青春

終有一天 我也將離去

去尋找另一個世界之門

那個世界會不會是你的江湖

和我重逢的

會不會是你

和你的大俠們


七律兩首.痛悼金庸先生

文/煙之外

奇才謝世射良鴛,

健筆雄刀冠眾賢。

飛雪連天尋白鹿,

笑書神碧倚寒煙。

著文述史揚豪俠,

立德忠言合道禪。

應幸金公青眼我,

長思箋托憶佳篇。

閑來喜讀大篇章,

有感金公詩筆囊。

腹笥九經文倚馬,

口碑五德足流芳。

馨揚才俊春風暖,

飽品珍餚美酒香。

還憶熒屏豪俠味,

神仙高士兩茫茫。


送別新武俠大師金庸先生

文/傅曉陽

一支筆你把江湖書寫,

跌宕起伏令人拍案稱絕,

俠骨幽香英雄大義,

仗劍天涯笑傲虛偽的一切,

夜色深深,

疏影搖曳,

刀光劍影秉承大道,

風雲兒女快意恩讎正必勝邪,

精雕細刻人物鮮活,

峰巒如聚殘陽如血,

塞北烽火連綿大漠孤煙,

小橋雨巷江南亭台水榭,

忠義千古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濃墨重彩人字一撇,

情感天地雁丘生死相隨,

浪漫心懷追尋冥冥之間那一輪弦月,

草莽古剎卧虎藏龍,

紫禁之巔來去自如白衣勝雪,

泰山北鬥風雲變幻,

演繹傳奇奈何君心如鐵,

奔走四方難忘故國衣冠,

孤城肝膽何懼胡虜肆虐,

浩氣衝天只為心中那一抹信念,

書劍風流淡漠生死離別,

慈悲心懷春風化雨,

溫厚樸素大浪淘沙盡英傑,

襟懷坦蕩蕩一聲長嘯,

橫眉冷對頓感北風刺骨凜冽。

一生的靈氣都在塑造著你的武俠帝國,

虛幻和現實里有一種割捨不斷的情結,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這是你的付出,

你的一切,

這是你的神話,

你的心血,

鮐背之年撒手西行,

帶走了追隨的目光難以泯滅,

重讀那一部部經典,

也算一種緬懷,

一種送別。


悼金庸先生

文/張旭東

文壇太斗一仙翁,

威震江湖蓋世功。

武俠著稱三劍客,

忠肝義膽識英雄。


七律·致敬金庸大師

文/藍志榮

江湖笑傲恩仇泯,

俠侶情深倚碧鴛。

白馬嘶風迎冷月,

飛狐戲雪沐寒天。

天龍八部英雄膽,

鹿鼎七媳美女緣。

筆下武林傳百世,

胸中丘壑越千年。


此去江湖多寂寞

——挽金庸先生

潘志銘

只是別離,我們不相信江湖已老

今夜的華山不論劍,只飲酒

刀劍偃旗息鼓,拳腳相安無事

我們用千年的規矩

舉杯送盟主

我們,依然是夢中出自少年的英雄

練不完的武功防不完的小人

閱不盡的紅顏報不了的國恨家仇

江湖廟堂,如影隨形

一聲靖哥哥,勝卻屠龍刀

這場大雪有些早。千峰白頭盡淚顏

三山五嶽九大門派七十二洞

惶惶追問一代宗師

此去是俠客島棲鳳渡聚賢庄煙雨樓光明頂

還是燕子塢彈指峰黑木崖絕情谷試劍亭

聲聲嘆,聲聲慢。塵世殘詞幾闕

長河落日處,大漠孤煙直

美人回眸時是我的江南,你的塞北

鐵馬兵戈輪日月,豪俠激蕩數春秋

我們的歲月還在你締造的童話里馳騁

一筆壓落古今夢,高樓望盡天涯路

山一程水一程,你的英雄

都在憑欄處,一臉胡茬清淚兩行

肝腸寸寸斷。落花流水春不在

此去江湖多寂寞

2018-10-31


悼金庸隨筆 

文/大順

江湖浪靜生愁霧,

日暮天寒白露垂。

俠客仙游歸路斷,

神鵰遠逝渡舟隨。

龍吟痛卧桃花島,

鳳泣傷棲玉嶺陂。

四海英雄皆淚下,

華山論劍古今誰。


七律

懷念一代大俠金庸

文:蔣新生

先賢大哲濯清流,

粵地花城哭未休。

百代文章名燦爛,

千年事業國憂愁。

射鵰塞北英雄恨,

信步江南俠女羞。

縹緲雲天君遠逝,

吹簫潮上醉橫舟。

2018 10 31


  懷金庸先生

文/王寶松

黃葉西風雁聲寒

秋雨瀟瀟江湖間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刀劍猶鳴俠士骨

琴簫尚奏恩仇前

曲罷化羽酒未盡

誰人再論華山顛


彈指之間乘白鹿;

孤燈照徹半江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美文 的精彩文章:

作為信息時代的老師,我們究竟需要掌握什麼?
太陽的眼裡分明有你的血色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