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中的各種「軍陣」源於北宋的用兵策略?

《水滸傳》中的各種「軍陣」源於北宋的用兵策略?

湘橋月

銀臨;鴉青

00:00/04:32

作者:陳二虎


一、《水滸傳》中寫了許多陣法

筆者很小的時候,大約也就小學四五年,從同學手中得到一冊大部頭的《水滸傳》,雖然僅一冊還有些殘缺,但還是一下吸引了我的小心臟,被書中的梁山好漢所吸引,更加被書中那精彩的內容所誘惑,而且書中的一些「戰陣」更是令我有點著魔,原來古代打仗有這多講究,擁有各種各樣的戰陣。

什麼「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三才陣」「四斗五方陣」「九宮八卦陣」「渾天陣」等等,眼花撩亂的,特別是一百單八將聚義後,樞密使童貫領著八個兵馬都監征討梁山,宋江好漢排出九宮八卦陣,一隊隊的大將統兵,各有節制,按照陣法,軍容浩大,威風凜凜,那陣勢,「明分八卦,暗合九宮」,「四維有二十八宿之分,周回有六十四卦之變」,好讓人羨慕,並且暗想,這水泊英雄,個個神人一般,那招展的旗幟,那馬分五色的馳騁,多麼令人神往,殺得童貫大敗,休整了一番,童貫也布了一個「長蛇之陣」,卻敗在梁山好漢的「十面埋伏」陣。

更好奇作者是從那裡學來的「陣圖」,有板有眼,說的頭頭是道,金戈鐵馬,磅礴壯觀,真乃「三十六員天罡下臨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間」。


二、宋太祖發明的用兵之道,每戰先頒發陣圖,按陣圖迎戰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歷史逐漸感興趣,也就接觸了許多史料。說來北宋立國以來,最大的威脅來自北方的契丹鐵騎,這讓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屢屢吃敗仗,而且擁有天險的北大門燕雲十六州又牢牢把控在契丹人的手裡,一來令宋軍無險可守,二來又失去了產戰馬的燕雲地區。

宋太祖趙匡胤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收復燕雲十六州,據有長城沿線的主要關隘。

為了有效防禦與抗衡契丹鐵騎,宋太祖時就有一個軍校上書,「獻陣圖,請討幽州」。於是,對於北宋君臣而言,戰陣可以戰勝沒有規矩的契丹鐵騎。

這一下令趙匡胤有了一個用兵思路,吸取唐末五代以來藩鎮擁兵自重,大將統兵隨心所欲,就制定了作戰的陣圖,削弱了諸將用兵權,每逢戰事,都要向統兵將領頒發作戰的陣圖,按照要求排軍打仗,不得違詔,這幾乎成了宋軍每戰必敗的重要原因,因為這事先安排的陣圖,根本不符合戰場環境、地形與敵我雙方的兵力布置,無法應變戰場上的實際情況與突發情況,讓將士被動挨打,是一種自以為是閉門造車的「鬧劇」,也只有老趙家能想出這奇怪的方法來統治「武人」,省得他們擁兵造反,弄出黃袍加身的「大舉動」來。

(趙匡胤)


三、宋真宗更是喜歡「陣圖」的皇帝

更有趣的是宋太宗的寶貝兒子宋真宗趙恆,自小生活在宮闈之中,從末經歷過行武打仗,兩軍衝殺,卻對「陣圖」頗有「研究」,當上皇帝後,時不時地學學其老子宋太宗,把將校們叫來,諄諄教導地對將校講解一番戰前運用陣圖致勝的方法,乃天下一大奇聞。

天子尚且如此,宋軍與契丹兵馬打仗,勝率可想而知。據說這宋真宗小的時候就喜歡「打仗」的遊戲,自稱「元帥」,帶領一幫皇家小兒與近侍,捉對廝殺,頗有點打仗的天賦。

趙恆幸運地當了皇帝,更是熱衷於「戰圖」,喜歡看手下禁軍按照他的旨意排軍布陣,對閱兵更是有點著迷,並且不止一次表示,親征河北,與契丹人大戰一番。

歷史上最盛大的一次「閱兵」,也就是「排軍布陣」,就是宋真宗上台後的咸平初年,有關契丹人入侵的戰報紛至沓來,宋真宗便任命禁軍侍衛馬步都虞候、忠武軍節度使傅潛為鎮、定、高陽關行營都部署(也就是前線總指揮),富州刺史張昭允為都鈐轄(前線副總指揮),入內副都知秦翰為排陣都監(必須要先排陣,後打仗),萊州防禦使田紹斌為先鋒大將(宋真宗十分看重布陣時的先鋒,他覺得這是取勝的關鍵),崇儀使石普、單州防禦使楊瓊為副先鋒,統軍布防(應該是統軍布陣)。

(宋真宗)


四、歷史上最盛大的一次閱兵

宋真宗覺得這樣還不夠,就在開封城含輝門外校武場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閱兵儀式,激勵士氣,安定將心,也是傳遞給契丹人一個信號,俺這兵強馬壯的,大陣威嚴呀。

話說半夜三鼓響起,歸屬殿前、侍衛馬步的二十萬禁軍分別從不同的城門出城,絕對比《水滸傳》中宋江那個九宮八卦陣更顯赫(筆者覺得,老施寫水滸時,那一百單八將聚義後迎戰童貫的九宮八卦陣應該就是從宋真宗這次大閱兵演義出來的)。

宋真宗坐騎黃龍駒,雕鞍金轡,在一隊隊的御林軍「諸班」的護衛下,雄糾糾,氣昂昂地聖駕出東華門,宗室、近臣、文武百官全部戎裝侍從出動,那場面真叫一個震撼。

當太陽緩緩升起來的時候,宋真宗趙恆緩步登上閱兵台,諸班衛士翼侍於台後,親信重臣分列左右。

而台下的二十萬禁軍(說來林沖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是一個不大的小官,頂多正連級,而徐寧的諸班值,卻要比林沖高出許多。諸班是趙匡胤被柴榮重用後一手創建的,是禁軍中的嫡系)分屬諸軍(宋軍的殿前禁軍、侍衛馬軍、侍衛步軍各有軍名)列陣於閱兵台下。

閱兵的總指揮是殿前都指揮使王超。

王超手握五方軍旗,威風凜凜地站在閱兵台前沿,揮動手中的旗幟指揮諸軍進退開合,校武場左右各豎起一個高大的瞭望台,有軍卒站在台上觀望王超打出的旗語,再揮舞大旗傳達給台下各軍統兵將校。

當王超的黃旗展招,所有參加閱兵的將士列隊向宋真宗行軍禮。接下來紅旗一動,騎兵列陣前進;青旗一揚,步兵整齊向前。每一次旗幟的變幻,都是金鼓大作,號角齊鳴,隨著鼓點的緩急而變幻陣形,往複三次,王超的手中的白旗高舉,諸軍複位列隊,山呼「萬歲」三次,行拜禮。

閱兵監軍叩拜奏告「陛下聖明,陣堅而整,士勇而厲,請指示。」

宋真宗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手握寶劍,讚美了一番。監軍尋問是否還要演練,趙恆說:「十分好了,可止矣!」

於是,王超遵旨,舉起黑色旗幟,鼓聲又起,左首的軍馬按布置從右面而出,自閱兵台前出西北隅;右首的軍馬按布置從左面而出,自閱兵台前出西南隅,有序地退出。

興緻勃勃的宋真宗在將校與侍衛的簇擁下登上東華門,望著雄武的諸軍歸營,不由地回頭稱譽殿前都指揮使王超說:「士眾嚴整,戎行練習,卿之力也!」

王超叩首謝主隆恩。

於是,有史料記載的最大一次閱兵結束,也讓老施寫《水滸傳》時得到啟發,玩了不少「戰陣」。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紅樓夢》作者為什麼要把林如海寫得那麼優秀呢?

史海鬧劇:被大臣精心包裝的宋真宗第一次御駕親征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蘇軾第一個使用「油膩」一詞,其實他就是一個地道的油膩大叔
《紅樓夢》作者為什麼要把林如海寫得那麼優秀呢?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