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學習命理的關鍵, 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推薦閱讀,值得細讀)

學習命理的關鍵, 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推薦閱讀,值得細讀)

原標題:學習命理的關鍵, 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推薦閱讀,值得細讀)


人與人之間最大區別,

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


聽同一個老師講課,有的學生一聽就懂,且能舉一反三,青出於藍。有的學生總是聽不懂學不會,活到老學到老,尚且達不到老師的水平。除了記憶力差、學習不用功等因素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了。學習命理也一樣,不少人在思考命理的角度和方法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具體表現主要有如下八大方面:


一、思想觀點偏激,缺乏理性思維。


如何看待算命,一般人都處於兩種極端:要麼不信,要麼迷信。


凡是沒有認真研究過命理的人,特別是那些受到過所謂「唯物主義」洗腦的人,一般都是不信算命的,即便是被算命先生算準了許多事情,他們也認為那都是「猜」到的或「碰」到的。他們拒絕接受能憑生辰八字推斷人生命運的事實,因為用他們所學的「唯物主義」無論如何也無法解釋。他們的思想像可憐的囚徒一樣被唯物主義的緊箍咒牢牢地控制住了。他們不敢想像,除了唯物主義之外,這世上也許還有更深層次、更全面、更正確的認知事物的方法。


而另一些人呢,起初也不信算命,初生牛犢不怕虎嘛,等到打拚數年後仍然覺得有志難伸時,才會覺得冥冥之中有一股什麼力量控制著他,倘若再遇到幾位算命高手算過之後,便相信了命運的存在,甚至還踏上了學習、研究命理的道路。然而就在這些人之中,有的很快便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他們相信算命高手能將人生一切大小事情都可以算得毫釐不爽,百算百靈。甚至還相信能用八字算出你某天某時在幹什麼具體事情的神話。


其實,這是對事物缺乏理性思考的一種表現。試想啊,神卜管輅尚且坦言自己有算不準的時候,諸葛亮也沒算出馬謖會失街亭。任何學問或技術都有其使用條件和應用極限,而且還必須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異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命學也絕不例外。這世上只有準確率很高的算命先生,而沒有無所不算、算無不準的算命先生,一如沒有從不失手的氣象預報員。


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事實,即:八字歲運完全相同的人,其實際人生遭遇卻並不完全相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滴水,哪裡會有命運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呢?八字算命是按近52萬種命式計算的,而世界人口卻有近70億,將70億人分成52萬種八字類型進行計算,那麼,平均每一個八字背後就有1萬多人。我們只能算出這1萬餘人的主要共同點,而算不出他們之間各式各樣的差異點。


這就是說,算命不能算盡人生一切,這世上也不存在百算百靈的算命先生。換句話說,即便人生一切皆是天定,也沒有任何算命術能將其算盡無遺。何況老天爺也不可能將每個人一生的所有大小事情都規定得十分詳盡,甚至畫出命運日程表,因為那樣浩繁而複雜的工程任誰也無法完成。老天爺只能以人命類型規劃人生,給人生制定一個基本框架,粗線條地勾勒人生軌跡,畫龍點睛式地描繪人生重大事件。


紀曉嵐說:「按推算干支,或奇驗,或全不驗,或半驗半不驗;余嘗以聞見最確者,反覆深思,八字貴賤貧富,特大概如是,其間乘除盈縮,略有異同。」為什麼算命有的「奇驗」,有的「全不驗」,有的「半驗半不驗」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算命是以八字類型推算的,同樣八字的人會有一些無法推算的差異點。此外,還有命師技術高低、八字時辰弄錯、出身家世不同、祖墳風水各異、國家命運干擾等因素,也會影響到八字預測的準確率。


總之,有海量的實例可以證明,我國先賢發明的八字預測法確實能預測人生命運,技術高超的命師大概能達到80%左右的準確率,對某些重大事件的預測常常還能收到「奇驗」的驚人效果,準確率至少可以和當今的天氣預報相媲美,其長遠性預測的準確率則更是天氣預報所無法企及的。雖然八字預測跟天氣預報一樣,永遠也達不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但遠遠要高於國家的地震預測、經濟危機預測、股市行情預測、城市犯罪率預測等其它預測方法,因而具有很大的實用和研究價值。我們不能呼風喚雨,不能人定勝天,但我們能較為準確地預測風雨,並在小範圍內還能躲避風雨,雖然在地震和海嘯來臨時我們還是顯得那樣脆弱無力,束手無策。

二、不分真假優劣,好壞一鍋煮。



有些人認為:在命理各派之中,既然任何一派都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那各派就應該平起平坐,不分軒輊,不必爭長論短,評是論非。因此,他們對各種算命方法都照單全收,比如香港名師鍾義明的命書中就充斥著各種算命方法,連西方的星座都有,誰也不知道他究竟是用什麼方法算命的。一般命師則將各種亂七八糟的四柱算命法,分別名之為「傳統派」、「新派」、「平衡派」、「格局派」、「盲派」等等,認為它們都有道理,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主張將它們結合起來,綜合運用。


這些人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各種算命方法都是由人創造的,而只要是人創造的東西,便有真有假,有優有劣,有長有短,有是有非。各種金首飾的含金量也都沒有100%,難道我們就不用辨別金首飾的真假優劣了嗎?易學市場跟其它商品市場一樣,到處都充斥著假冒偽劣產品,稍有不慎,我們就會跟許多喜歡玩收藏的文人一樣,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最後才發現用天價買回的戰國陶器,竟然就是民國時期仿造的一個破罐兒。因此,我們要像精明的商人一樣,去仔細考究每一件商品的真假優劣,同時還需要有人出面不斷打假,這樣我們才不會被各種花言巧語的廣告詞所迷惑,上當受騙。


正因為易學市場有不少假命師、假命理、假廣告,所以古代明師都不忘辟謬:世有不肖之說,未遇名師,道聽途說,錯論古道,迷誤後人,焉能中理。


八字本有定理,理之不明,遂生異端,妄言妄聽,牢不可破。如論干支,則不知陰陽之理,而以俗書體象歌訣為確論;論格局,則不知專尋月令,而以拘泥外格為活變;論生克,則不察喜忌,而以傷旺扶弱為定法;論行運,則不問同中有導,而以干支相類為一例。人苟中無定見,察理不精,睹此謬論,豈能無惑等。


實際上,各種算命方法是不能融會貫通兼而用的,尤其是真假方法之間更不能相互通融,因為真理是具有排他性的。傳統派說「用神」是月令用來成格之物,而新派和平衡派卻說「用神」是用來平衡五行、扶抑日元之物;傳統派說財官印食要保護,官不可傷,印不可壞,而新派和平衡派卻說凡是破壞八字五行平衡的都是忌神,不管什麼正官正印;傳統派說當殺傷梟刃為用神時要有克制,而新派和平衡派卻說只要是「用神」就都不能剋制;還有某些所謂「盲派」說看命不用取用神,而新派和平衡派卻說看命的關鍵就是看「用神」,取不準「用神」就算不準命!


如果我們不把算命當兒戲,而是當做一門高深學問或技術來看,那麼,只要我們稍具邏輯常識,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這些自相矛盾的東西融會貫通起來。當然,他們這樣做是有好處的,那就是在遇到命理難題時可以自圓其說的應付人家,特別是應付自己的學生。無論什麼命理難題,為了能從理論上給一個說法,他們會在用傳統派不行時就用新派,新派不行時就用平衡派,平衡派還是不行時就用格局派或其它什麼派,或者將各派理法一起上,來個漫天撒網,十面埋伏,讓你無處可逃。不管哪種方法,只要能套著都算他對。


三:迷信名師名著,缺乏懷疑精神。


不少學習命理的人,不肯埋頭鑽研子平經典,不多實踐,沒有形成自己的定見,便盲從名師名著,人云亦云,哪邊吆喝聲大就往哪邊站。很多名師便利用這種心態,拚命給自己披紅挂彩,打扮成「中國著名命學大師」、「世界華人命學專家」,甚至「易學泰斗」、「易聖」等等,還有的更說自己得到了什麼江湖異人、寺廟高僧的秘傳絕學,甚至說「書上的東西不能信,真東西都是師父口傳心授的」。


但是我們想想:歷史上許多祖師宗師級的人物如周文王、諸葛亮、管輅、楊筠松、張子微、蔡牧堂、駱用卿、高其倬等,他們的師父都是誰誰誰呢?李虛中的師父是誰?徐子平的師父又是誰?古來自學成才的人多如牛毛,很多名師也是虛有其名。俗話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父所能教的也只能是一些基本規則以及他自己的一些實踐經驗而已,須知「大匠能誨人以規矩,而不能誨人以巧」也。書上寫的東西不正是一些基本的規矩性的東西嗎?最高深的東西也都是從這些基本的知識裡面升華出來的。為什麼我們不能相信書上的東西呢?假如書上的東西全是假的,哪為何命學宗師們都要費盡心力著書立說,藏諸名山而傳諸後世呢?難道他們是為了留個萬世罵名嗎?誠然,有師父帶,容易入門,少走彎路,但是如果師父錯了,你也會跟著錯的。名師未必就是明師,即便是明師,也只是身懷一技之長的大凡人一個,還不是無所不知的神仙。


迷信名師之人,一般也會迷信名著。他們把《滴天髓》吹捧成「命理聖經」,說它如日月經天,千古不廢,有誰說半個不字,就往誰頭上拍磚;把《窮通寶鑒》吹捧成「子平之模範」,讚譽它字字珠璣,妙不可言,你要不捧場,他就罵你無知。你要較真,拿一些實際命例來論證《滴天髓》《窮通寶鑒》的錯謬,他們就會群起而攻之,罵你考你,甚至編造一些故事詆毀你,因為你擋了他們的財路,看低了他們的智商!


這些人不知道,這世上壓根兒就沒有哪本名著字字閃金光,句句是真理。即便是子平真傳的《淵海子平》《子平真詮》等書,其中也不乏舛錯謬誤之處。至於任鐵樵注釋的《滴天髓》,徐樂吾注釋的《窮通寶鑒》,則在許多基礎知識上都已嚴重誤解了子平本義,又哪裡算得上是什麼「命理聖經」、「子平模範」呢!


名人感冒時傳播有害病菌更廣泛,名著在宣揚錯誤觀點時為害更嚴重。希特勒的名著把德國變成了一片焦土,列寧的名著把蘇聯變成了人間煉獄。須知,真理常常是被少數人發現的。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哥白尼一人說地球是圍繞著太陽旋轉的。五十多年前,數千名「全國人大代表」中只有陳少敏一人不舉手通過打到劉少奇的會議決定。四十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也只有少數幾個人能夠提前預見到。三十幾年前,全中國九億人中只有一個小學生髮現大家使用了多年的兩分硬幣上的「貳」字是錯的。


所以,研究命理不能迷信名師名著,我們要有一種認理不認人的懷疑精神。不管是誰說的,都要合符邏輯常識,並經得起大量的實踐檢驗。只有具備很大普適性的理論和技法,才是可以採信的。否則,命算得再准再神,也是瞎碰瞎猜得來的。


就像民國時期的著名命師林庚白,雖然世人把他視為神算,但他自己卻老老實實承認:「這本是偶然的,但中國人為僥倖心所支配,更因歷來的封建政治,都以命數為愚民之具,同時在家族制度的社會,也有很多利用著命數之處所以『玄之又玄』的命數,不期然而然的,普遍了整個中國的人們潛在的意識中,我就不得不倒霉,而被認作『預言家』,雖則我並不以此為職業。」實際上,林庚白只是靈感很強,有好多次說准了人家的事情,但大家卻認為他的算命方法很好、技術水平很高。所幸林庚白說了大實話,沒有自吹是易壇泰斗,大肆招生辦班,否則就會有很多人盲從這樣的名師而誤入歧途。


四:喜走旁門左道,不走通天大道。



有些命理學者對世人皆知隨處可買的《淵海子平》《三命通會》《子平真詮》《神峰通考》等子平經典不感興趣,放著通天大道不走,只想尋一條捷徑,找幾個秘訣,來個劍走偏鋒,出奇制勝,在一夜之間掌握子平。於是,他們一門心思去找什麼「九天玄女」、「王母娘娘」、「江湖奇人」、「民間異人」的所謂「不傳之密」,諸如什麼《馬倒祿斜斷生死秘法》《追魂鏟度定吉凶》《命訣十八口》《巾箱秘術》《串宮壓運斷流年法》等奇招怪式,整天神神叨叨,詭詭秘秘,說秘訣都不在書上,真東西都是他們師徒口口相傳的。誰要他把真東西拿出來晒晒,哪怕是肯花大價錢,他也還是遮遮掩掩,欲說還休,緊捂著葫蘆吊胃口。等到哪天傾倒葫蘆一看,不過是些騙騙貧下中農的江湖「大力丸」。

更有一些所謂的「大師」,在並未真正弄懂傳統命理的前提下,對傳統命理斷章取義,胡批亂改,說什麼傳統命理已經過時,我們不能抱殘守缺,要大膽創新,勇於改革。於是,什麼「大運不分男女」、「冬至換年柱」、「干支互不相剋」、「未戌燥土不生金」、「身旺財為子,身衰印作兒」、「看八字無須斷旺衰,取用神,論格局」等奇談怪論紛紛出籠,這個要給子平穿衣戴帽,那個要對子平換頭截肢,似乎流傳了上千年的子平術早已成一堆破爛,只有他們的所創的「新法」才能讓子平起死回生。然而,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子平,就會發現這些人連子平的許多基本概念尚且沒有整明白,哪有什麼能力創出「新法」呀!他們才剛剛爬上子平的腳背,便自以為已經站在了子平這位巨人的肩膀上!


孰知大道至簡至易,最高深的東西就是最簡單的東西,最厲害的武功並無奇招怪式,真正的「秘訣」就在很普通的基礎知識裡面。子平術是我國算命術的首席代表,也是江湖上最大的名門正派。上千年來,經千百萬命師的大量實踐檢驗,早已證明它確實是一宗理論完備、技法精妙、應驗率很高的實用預測學,雖然裡面也難免有許多瑕疵,但基本大法是沒錯的。學習子平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沒有哪本書能使我們一看就全會,更沒有任何秘訣使我們百用百靈。好的子平書籍只能教給你一套正確方法,但成功=正確方法+時間+汗水+靈感。沒有正確方法,努力學習一輩子也是白搭。但光有正確方法也不行。學習命理就跟學下象棋一樣,基本法則是人人都能學會的,多下棋多研究就一定能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時間愈長,流的汗水愈多,則成就愈大。但要想成為國手,就還需要較強的靈感或是這方面的天才。從命理角度說,該吃哪碗飯都是有命的,如果命中帶有這方面的信息,運氣又不錯,那就不難成為真正的命學大師。當然,如果運氣不錯,靈感又強,即使是略得子平皮毛也能像林庚白一樣成為名盛一時的命學大師。


五:只重自我經驗,不重理論研究。



有些人被命理界一片是是非非的爭論鬧昏了頭,找不著北,乾脆就以「白貓黑貓論」的思維方式說:「公理婆理,誰算得准誰就有理」。於是便拿一兩個命例逢「師」就考,算準了就是神仙,沒算準的全是騙子。假設他遇著林庚白一類靈感很強的大師,很可能就會被算個奇准,從而他們就會認定全天下只有林庚白的方法是正確的。他們自己在學習命理的過程中也是如此,今天給人家算準了,就說命理可信,這法子靈光;明天給人家算錯了,便說命理不可信,都是瞎碰的。許多年來就這樣反反覆復,最終對命理還是半信半疑,學習無法長進。


這些人的思維錯誤在於只重視自我經驗,不認真思考和研究這些理論,看看其議論是否精當,思路是否明晰,邏輯是否通順,技法是否有章可循,是否經得起大量的實際命例的檢驗。要知道,拿一道算術題去考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有的能答對,有的會答錯,有的會半對半錯。倘若你五次看見白貓抓住了老鼠,但你也不能就此斷定白貓才是好貓,也許更多的老鼠都是黑貓抓的呢。


因此,我們對各種命理的評價都不能那樣簡單直接,那樣以某幾人某幾次的成敗論定真假高低,也不能以少數幾個命例所出現的狀況就妄下定論,甚或歸納為普遍性的論命斷語。我們一定要看其所斷技法是否有根有據,合理合法合邏輯,並禁得起大量的實例論證,如此方能走上命理探索的陽關大道。


六:只求順證,不求反證。



很多命理學者最常犯的思維錯誤就是對命理斷語只求順證,不求反證。

比如說「傷官見官,禍患百端」,命師們就找幾個傷官見官確實有了災禍的命例來證明,而不找傷官見官反而發財陞官的命例來探求其中的原因,致使一般命理學者使用起斷語來,感覺時靈時不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有一些注重以象論命的所謂「盲派」命師,他們離開格局喜忌而論象,其方法就禁不起反證。


男命:乙巳 戊子 癸卯 庚申


盲派命師解釋說:「卯申合,特指銀行。庚主收之象,卯是財源,申收卯放,卯為食神為財的原神,申金為印。甲申運是升遷大運,現在是地市銀行行長。」但是,另一男命同此八字,父親為省委書記,命主一直在電視台工作,現任某市廣電局局長。他就沒從事過銀行工作,可見卯申合特指銀行的象,不能廣泛運用。


男命:壬子 癸丑 辛酉 乙未


盲派命師解釋說:「食傷透干,癸水坐丑土,丑酉合,故是騙子。辰運丑不能沖未,29歲庚辰年因詐騙巨資,判死緩。原局只有一個陽,陰制陽,酉丑組合為黑道……」


然而,另有某男命:壬辰 癸丑 辛酉 庚寅


一樣的食傷透干,癸水坐丑土,丑酉合,但命主既非騙子,也非黑道人物,而是當兵出身的正團級官員。可見,所謂「酉丑合為黑道組合」的象,沒有普適性。


男命:壬子 癸卯癸卯 壬子


盲派命師解釋說:「拉麵館老伴,食神卯木為面,壬子為手,一輩子拉麵。子卯破,目前沒有孩子。」


可是,另有某男命:壬子 癸卯 癸卯 辛酉

一樣的年柱為壬子,月日柱為癸卯,但命主先任某市銀行副行長,後辭職任某大企業副總,生有一女。其一生從未乾過拉麵的活,可見所謂「壬子為手,食神卯木為面」的象,完全是不合子平命理的隨意想像。


另如一種僅以日柱斷命的方法,面對一個庚申日柱的男命,某命師就直斷。


1:此人婚前損過孩,是個兒子,而且損的這個兒子,不是他現在老婆生的,是以前那個女朋友的;


2:沒結婚老婆就懷了孕,是先有孩,後結婚;


3:不孝父母,和父親處不來;


4:得不了家財;


5:老婆不愛幹活,身體不好等等。


並解釋說這些都是從十二長生宮看出來的,如庚金的妻子是乙木,乙木在申為胎地,就是胎和妻一道有之象。庚金的兒子是丙火,而丙火長生在寅,庚申一衝,就把丙火長生的寅木踹掉了,所以先損兒子。申金所沖的寅木是偏財,因之孩子是以前那個女友的,不是後來妻子的。而財星在申為絕地,故妻子多病,不愛幹活。申又與代表父親的寅木相衝,所以還與父親處不來等。總之,不看格局不看歲運,僅憑庚申日這一柱,該命師就推斷出了命主十幾條,而且據說還條條準確無誤!


於是,不少人就相信這種推斷方法最厲害、最靈光、最簡單。其實,只要我們多找幾個這種庚申日柱的男命看看,就會發現這位命師的推斷只是碰對了,禁不起反證。


比如清代吏部侍郎何端命:丙午 辛卯 庚申 甲申

也是庚申日,他15歲辛酉年與徐氏結婚,18歲生長子,之後陸續又生三子。其妻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後來受封為二品夫人,並沒有上述命造所論諸條情況。


此外,還有明朝閣老呂本命:甲子 辛未 庚申 壬午;太子太師周應秋命:戊午 庚申 庚申 庚辰;湖廣按察使黃希憲命:丁丑 己酉 庚申 辛巳;太常寺卿袁昶命:丙午丁酉 庚申 乙酉,等等,考其歷史均無某命師所斷之數條。


七:只重平衡,忽略不平衡。



中國古代先賢根據《易經》原理,首先發明了伏羲的先天八卦,乾上坤下,坎離對峙,山澤通氣,雷風相薄。這是上下左右陰陽對峙而平衡的八卦,用以表達事物的平衡靜態。但天地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發展,要以八卦模擬萬事萬物,就必須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所以,古人又發明了文王的後天八卦,震東兌西,離南坎北,巽東南,艮東北,乾西北,坤西南。這表達了《易經》中「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的四季陰陽變化的義象。


物不平則鳴,水不平則流。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任何事物只有失衡才會變化發展,平衡就會靜止不變,不變則會歇滅生機。


因此,事物貴在運動,貴在變化。變則通,通則順。《易經》的「易」就是變化的意思,《易經》就是研究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書。咱們看八卦,既有純陽的乾卦,也有純陰的坤卦,這就是事物極度失衡的卦象。而這兩卦卻是《易經》的主卦,其餘諸卦都是由這兩卦演變出來的。顯見,《易經》並不是很看重陰陽平衡嘛。


然而,自清以來,眾多命理學者都紛紛滑進了所謂「平衡用神」論命法的泥潭,一味強調八字五行要平衡,並以平衡八字五行的字作為所謂攸關人命吉凶成敗的「用神」。他們不知道平衡與不平衡是陰陽關係,就如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有多大的平衡同時就有多大的不平衡,二者互為表裡內外、互為其根、互相轉化。平衡是靜態的,不平衡是動態的,只有不平衡才能引起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八字五行本來就是不平衡的,隨著歲運的介入,可以說沒有一天是絕對平衡的。如果我們只追求平衡,那麼我們就不會知道失衡的好處,變化的好處。


《五言獨步》開篇即云:「有病方為貴,無傷不是奇」,這「病」與「傷」就是不平衡,而八字五行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不平衡才顯「貴」才顯「奇」。命書里又說「眾殺猖狂,一仁可化」,這「一仁」對「眾殺」是平衡的嗎?大家平常說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以弱勝強、以小搏大」、「四兩撥千斤」等語,講的不也是一種不平衡狀態嗎?須知正是這種不平衡方能顯出英雄本色啊。如果八字殺印平衡,或食殺平衡,或身財平衡,或印食平衡等,就一定會是無所作為之人,因為沒有壓力嘛。


官殺是功名壓力,財星是經濟壓力,食傷是技藝壓力,比劫是競爭壓力,壓力不大則不會努力拚搏,成就必然微小。古人為什麼說「印多印旺,彭祖困獲長年」呢?因為印為庇護,為福氣,其心性為良善、懶散,月令印星無傷,定生富貴之家,這時八字若財殺食傷輕微,則必然缺乏種種壓力,人便會恬淡平靜,清閑無為,壽若彭祖。

只有那些殺重印輕,或殺重食輕,或財旺印輕,或印多食輕的嚴重失衡的八字,只要歲運不悖,就一定是努力拚搏之人,其成功的幾率也相應增大。當然,前提是病要有治,無治就是絕症,自然更不行。但是,治也不求治到平衡,只要能有力牽製為最佳。比如八字殺重,只要在有制化的情況下,殺愈重則格局愈高,成就愈大。其餘傷官與印、財與印、財與比劫等,莫不如此。老百姓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近於此理。


八、先入為主,固守成見。



?古代有個和尚問他師父:「為什麼我學習佛法多年沒有什麼效果呢?」師父先不回答,拿起水壺往一個盛滿了水的杯子里添水,一添,杯中的水就立即溢了出來。師父這才回答說:「你的心中就像這盛滿水的杯子,我給你教的東西就是這要添加的水,你還能接受我教的東西嗎?」


這個故事說明,人們的思維習慣是先入為主,一但形成定見,就不會輕易改變,還會拒絕新的觀點,尤其是拒絕否定自己的觀點,因為死不認錯是人性的最大弱點之一。


學習命理也是如此。有些學者由於一開始不懂命理真假,跟錯了老師,讀錯了書,苦學命理多年尚且是一知半解。但他們先入為主,固守成見,堅持一條道走到黑,即便是用大量的實際命例證實其方法的錯誤,他們也不會幡然醒悟,而是用各種歪理進行辯解。當他們接觸到命理新書時,首先就是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閱讀,一字一句的挑刺兒,甚至是邊看邊罵,常常是書沒看幾頁就扔掉了。顯然,用這種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是無法學到新東西的。


正確的學習方法應該是,先要像新手一樣,沒有任何成見,所謂「虛心」就是空心,消除成見之謂也。


然後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閱讀全書,把書中的內容要完全看明白,並基本掌握其方法,然後再用隨機選取的大量命例去驗證。如果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命例都能通過驗證證,說明這個新思路、新方法就是可以採信的。不管這個新思路、新方法和自己以前所學的東西如何格格不入,我們都應該學習它,研究它,並反思自己從前所學的東西。


要寬容對待其瑕疵和不足,因為天下沒有十分完美的事物。如果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命例可以通過驗證,說明其思路和方法一定有可取之處,只是還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如果只有百分之五十以下的命例可以通過驗證,那麼就屬巧合,沒有普適性,應當予以放棄。不要希望百分之百的命例都能通過驗證,因為還有八字不確、國運不同、祖墳風水等多種因素影響命運。

綜上述,要想學好命理,一、找到正確的方法;二、有正確的思維方式;三、收集大量的命例;四、刻苦鑽研,勤學好問;五、大量實踐,反覆論證。如此堅持數年,必能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張侃易 的精彩文章:

《滴天髓》十天干精講癸水篇+八字預測案例
十二屬相各有各的命,看看你的如何?很准

TAG:小張侃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