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與甲午之戰的再認識:從洗刷劉公島所蒙受的恥辱開始

日本與甲午之戰的再認識:從洗刷劉公島所蒙受的恥辱開始

原標題:日本與甲午之戰的再認識:從洗刷劉公島所蒙受的恥辱開始


國人痛恨侵略,同時更嚮往強大。


長期以來,在軍迷圈提起劉公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感到屈辱和不甘,甚至諱莫如深。1895年2月14日,5124名清軍投降,「不沉的戰艦」劉公島陷落,北洋海軍覆沒。2月17日,北洋艦隊剩餘的10艘軍艦換上了敵人的旗幟。這是一段難以啟齒和回首的歷史。

實事求是地講,北洋水師乃至洋務運動的失敗並非以劉公島為標誌。最大的禍根或許從剛剛平息太平天國掀起的內亂時就已經埋下。李鴻章的恩師曾國藩在朝廷的指示下開始裁撤湘軍,唯獨保留了長江水師。這支由湘軍水師改建而來的經制綠營式長江水師每年耗資70餘萬兩白銀,朝廷並不能直接調遣,甚至不掌握財權,是曾國藩和湘軍集團的私兵,也是其與朝廷討價還價的資本,是他的「保命符」。可以說,以後軍閥割據由此而濫觴。這樣一來,滿人權貴對漢人軍功集團頗為忌憚,二者之間既相互協作又防範,從根本上就無法形成合力。



在這種體制下,「七鎮八遠」組成的亞洲第一艦隊實際是強化升級版的長江水師,是中堂大人好不容易攢下的家業,名義上的職責僅限於給朝廷充當保鏢。可如果在戰爭里消耗過大,朝廷不僅不會對其輸血,反而會趁機「削藩」。這就導致雙方形成博弈,內耗嚴重。表現在軍事方面,就是軍功集團盡量避免對外開戰,一味保泰持盈,與朝廷形成均衡之勢。所謂的「同光中興」,不過是遮蓋跳蚤的華美的袍。


可悲的是,這層窗戶紙很快就被天朝一向不放在眼裡的倭奴戳破。1874年,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出兵寶島,李鴻章避戰求和,讓日本看清了帝國的虛實。因此,在羽翼還未豐滿的情況下,日本就悍然決定吞併琉球王國,並於1875年派兵佔領。宗主國沒有什麼反應,出頭反對的居然是美國。藉助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東風,國力蒸蒸日上的美利堅擔心日本吞併琉球之後影響自己與清國的經貿往來,向東京發出威脅的信號。日本不得不作出讓步,向清國建議把琉球群島分為3個部分,日佔主要的東北部,西南部劃入清國,中間給琉球王國留下幾個島。這個建議雖然遭到清國拒絕,但接下來日本的擴張並未受到遏制。

於是日本趁機在1878年將琉球王國改為沖繩縣,1879年正式滅亡了琉球。幾乎沒有海權觀念的清國官吏對此計無所出,李鴻章等人不敢也不願為了一個貌似無足輕重的藩屬而與外國開戰。1880年11月20日,赴清國求援的琉球使節林世功憤然揮劍自刎。


琉球王國實際上就是清廷的第一個「劉公島」。多米諾骨牌倒下第一塊,厄運接踵而來。日本人的胃口很大,下一個獵物是長期以來奉中華正朔的韓人。這一段歷史基本就像大家從教科書里學到的那樣。



而往往被忽略的細節是,甲午戰爭時清日之間基本不存在武器的代差。像1分鐘射速1200發的加特林轉管機槍(當時稱為格林快炮)清軍早在1881年就開始裝備。而野戰炮與要塞炮更是有1000多門,僅淮軍裝備的新式後膛鋼炮就有700多門,士兵手握的是連發後膛槍。英國人認為清國海軍可以排到世界第8位,美國人認為清國陸軍可以排到世界第3位。反觀日本使用的大多還是村田式單發槍與自製青銅炮。


在那次關鍵戰役里,左寶貴壯烈殉國。可曾在平亂和剿捻中奮勇向前的淮軍名將葉志超卻狂奔500里,一直逃到鴨綠江,丟下了大批先進武器、彈藥和糧草,損失2000多人。日軍甚至撿起清軍的武器來追擊清軍。這一戰,16000多日本所攜帶的彈藥和補給最多只能維持7天,而11000多清軍據守城池,完全能夠維持1個月。日軍入城後,繳獲火炮35門火炮、步槍1100多支、子彈足足56萬發。


清軍陸戰敗得憋屈,敗得窩囊。2天之後,黃海海戰爆發,日本聯合艦隊逆轉獲勝。北洋水師戰沉5艘軍艦,退入威海衛和劉公島。100多年來,國人對這一戰扼腕嘆息,恐怕主要就是因為差一點就能獲勝。譬如說,哪怕帶夠開花彈,哪怕也使用無煙火藥,哪怕戰前能夠多買兩艘鐵甲艦,哪怕……更何況日本也不是沒有嚴重失誤,聯合艦隊指揮官伊東祐亨模仿納爾遜的中間突破戰術,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但歷史從不憐憫如果。當最高統帥決定避戰保船和避戰保人,在決定民族命運的關鍵節點上,失敗主義已經扼住東方古國的咽喉。



殺人盈城的阿喀琉斯是勝利者,但誰也不能否認,為了保衛家國、明知不敵卻拚死一戰的赫克托耳才是真正的英雄。不能只盯住失敗的結果,而刻意忽略與貶低民族英雄們的英勇奮戰與殞身不恤。2018年9月24日,沉沒124年的「經遠艦」被發現。木質鎏金的「經遠」銘牌確認了無畏之艦的身份。「經遠艦」二副陳京瑩曾在家書里寫道「茲際國家有事,理應盡忠,此固人臣之本分也,況大丈夫得死戰場幸事而……」考古結果顯示,北洋水師並不畏戰。沉船上散布不少毛瑟步槍子彈,就是水兵們準備用步槍與日本「比睿艦」進行接舷戰的明證。「經遠」的將士們戰鬥到最後一刻,用生命捍衛了海軍的榮譽。


而大東溝一戰,定遠艦以一敵五,305mm克虜伯後膛炮轟擊日本旗艦松島號,一炮擊毀其第4號速射炮,引起彈藥庫爆炸,迫使其退出戰列。日本水兵甚至在臨死前都哀鳴「定遠為什麼打不沉」。在劉公島最後的日子裡,「亞洲第一巨艦」定遠悲壯地選擇自沉,43歲的劉步蟾踐行了「苟喪艦,必自裁」的諾言。事實上早在1892年,他已經意識到日本艦隊實力超過了北洋,請求添購船炮,但朝廷和李鴻章之間的「能量守恆」斷送了一切。


定遠艦如今就靜靜地躺在劉公島旁邊9米深的海底,守護著威海灣。據威海方面透露的消息,最近的水下探測有了重大發現。致遠、經遠已經發現,期待定遠早日返航。魂來滄海鬼為雄。為國犧牲的北洋將士們永護海疆!


歷史,往往由殺害英雄的人書寫。如果遺忘英雄可以成為減輕羞恥的鎮痛劑,那麼距離下一次割地賠款已經不遠。奪回「歷史書寫權」,必須重新定義與闡釋「劉公島精神」。這裡是傷心之地,這裡更是崛起之基。


曾在甲午戰爭中鎮守劉公島南側日島炮台、率領麾下兵士用8門大炮力抗日軍25艦數百門速射炮的著名將領薩鎮冰寫過一首詩:「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游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2018年4月12日48艘艦艇、76架戰機、萬餘官兵參加的海上大閱兵,對英靈來說是一次告慰。而在2018年10月31日,南沙群島的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正式啟用氣象觀測站,隨著安全邊界的外擴,它們成為新時期的「劉公島」。


隨著國際形勢發生變化、國家戰略日趨清晰、認知水平逐漸提高,劉公島的重要意義需要被挖掘。劉公島不僅僅是個島,還是建設強大海軍的出發點、積極捍衛與爭取海權的象徵、凝聚國民意志的教育基地、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的起跑線。這個只有3.15平方公里的小島,是華夏古國的剜心之痛,是夢碎和夢醒之地,更是崛起之路上的燈塔!(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短短半個月5名反美人士遭毒手,美方採取下三濫的手段並不稀奇
巴基斯坦為省下340億支持中資項目而甘願吃苦,馬來西亞應羞愧

TAG:海外探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