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被外國人"割韭菜"的中藥產業

被外國人"割韭菜"的中藥產業





文|孔令娟




十七年前有一部電影《刮痧》,以中醫刮痧為線索,講述了由於文化差異,西方對傳統中醫藥曲解,華人在國外陷入困境的故事。




但是這幾年,這種文化壁壘好像突然之間就坍塌了,中醫藥變成了「洋網紅」。從當下的川貝枇杷膏到之前的馬應龍痔瘡膏,從菲爾普斯肩上的紅印到無所不搭的枸杞,都被中文媒體渲染成外國人膜拜的神葯神術,帶著滿滿的文化征服自豪感。




中醫藥在西方真的那麼紅嗎?它的價值是真的被理解了,或者只是部分人獵奇的談資而已?






2月22日,《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條中規中矩的健康新聞:Herbal Supplement Has Some New Yorkers Talking, Instead of Coughing(一些紐約人在談論一種能止咳的草藥補充劑)。文中提到一個消費者Alex Schweder感冒十幾天咳嗽不停,服用了川貝枇杷膏後效果明顯,於是不停地向身邊人安利,但另外幾個人則對該葯心存疑慮。




美國專家表示,服用川貝枇杷膏這類草藥補充劑不當很可能帶來健康風險。美國FDA也建議消費者在服用前先與醫生溝通,並警惕那些過度誇大療效的產品。






這原本是一條提醒美國民眾的新聞,到了中文媒體這裡就變成了:川貝枇杷膏在美國被奉為感冒神葯;「中國神葯」在美國徹底火了;一瓶7美元炒到70美元,還賣到脫銷……彷彿川貝枇杷膏成了美國流感的大救星,到處閃耀著中華傳統文化強勢輸出的驕傲和愛國心。




心存懷疑之一的好萊塢演員馬修·莫迪恩也被中文媒體臆想成喝得停不下來。在《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他說「我唯一擔心的是,它來自一個有著不同標準的國家」,在中文報道里變成了「在他眼中,川貝枇杷膏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貴」。



此事還驚動了國社,結果走訪當地藥店發現,川貝枇杷膏並未脫銷;無論是藥店,還是沃爾瑪超市和亞馬遜網站上,它的價格也是穩定親民的;紐約和洛杉磯的華人朋友也未聽說枇杷膏走紅一事。




不過,這款非處方中成藥和類似產品的銷量提升也是事實。這與美國遭遇十年來最嚴重的流感分不開,「一星期內超過4000人死於流感或肺炎」的美國疾控中心數據使得人心惶惶,許多藥房的抗病毒藥物都已脫銷,流感疫苗也是供不應求。







不過,枇杷膏不能作為抵抗流感的第一防線。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不同於一般感冒,必須使用抗病毒的藥物,並要針對併發症服用相應的藥物。




抗病毒治療後,後期咳嗽如果與肺熱肺燥有關,具有養陰清肺、止咳化痰功效的川貝枇杷膏正好能解決該問題。但流感引起的咳嗽並不都是該類型,如果是「少陽火型」咳嗽,川貝枇杷膏就未必有效了。




川貝枇杷膏在國外到底火沒火撲朔迷離,但我們能親眼看到的是它在國內火了。它的獨家代理商、港股上市公司金活醫藥此前股價一直在1港元附近徘徊,2月26日突然出現大幅上升,一度暴漲

55%

,最終以25%的漲幅收盤,2月27日再度上漲4.14%。







川貝枇杷膏在美國沒有中文媒體炒得那麼火爆,但是中醫藥在世界範圍內,包括我們自己,的確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尤其是在2003年SARS之戰後。




目前,中醫藥已經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我國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簽訂了86個中醫藥合作協議。針灸是歐美中醫藥最成熟的部分。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設立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18個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

全美50個州中已有46個批准頒髮針灸執照。







雖然中醫藥市場越來越廣闊,但其他國家喝粥,我們卻連湯都喝得困難。




目前,傳統葯國際市場(不包括中國內地市場和出口提取物)每年千億美元,我們拿到的份額卻不到百分之二。歐美中藥顆粒劑市場80%以上由日本和中國台灣佔領,日本針灸針也佔據著50%以上的歐美針灸針市場。



面對人家的集團作戰,國內中醫藥還處於單打獨鬥的狀態,對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




不僅歐美人喜歡日本的漢方葯,中國人也在追捧。救心丸、真武湯、清肺湯、貼敷劑……幾乎每個中國遊客都會在日本葯妝店大買特買漢方葯和漢方護膚品,帶回來分贈親友。




就連京都念慈菴川貝枇杷膏,300年前緣起內地,現在也是屬於港企。



清代康熙年間,「神醫」葉天士被縣令楊謹的孝心所感,贈予其秘方——蜜煉川貝枇杷膏,治癒了楊太夫人久咳不愈的頑疾。其後,楊謹遵循楊太夫人遺訓,開廠制膏。




不過因為戰亂,楊氏後人輾轉南遷到香港,後來又欲遷至巴西。但其不忍配方失傳,於是委託給當時中正藥房的藥商謝兆邦先生。




京都念慈菴在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轉戰各地市場,80年代初走進歐美,80年代中期成為首批進入內地市場的企業之一。







業內人士這樣總結國際中藥市場的現狀:中國原產,韓國開花,日本結果,歐美收穫,中國淪為原料中藥材出產地。




現在,即使是作為原料出產地,國內的中藥材也越來越不合格了。




天然藥材的分布和生產離不開一定的自然條件,無論品種、產量和質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它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是天地自然最佳組合的產物。所以,自古以來,中藥材都講究「道地」,如甘肅的當歸,寧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黃,內蒙的黃芪,東北的人蔘等。




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目前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因此在中藥資源上我們佔據壟斷優勢。




過去,中草藥大多依靠野外採集。但是野生藥材數量在減少,市場的需求卻越來越大,中藥材在原產地以外的地區進行人工栽培越來越多。但為了經濟效益,在不具備種植條件的地區盲目種植,不僅藥效難以保證,還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對整個藥材市場造成不良影響。




「這(道地藥材)是五千年來通過實踐摸索出的規律。大量驗證表明,一旦改變了環境,藥效往往就不行了。」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場司司長駱詩文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痛心疾首地說:「文革之前,中藥如果需要異地種植,必須經過三代,直到療效和原產地藥材一致,才允許移植。現在則隨心所欲了,

想去哪裡種就去哪裡種。







比起異地種植和炮製加工不得法,更難解決的是環境污染和濫用農藥。重金屬含量超標、農藥殘留、種質質量較差等,已經嚴重影響到中藥質量,成了中藥及其製劑成品走出國門的最大絆腳石。




2013年,環保組織在不同城市購買了同仁堂、雲南白藥、九芝堂、天士力等9大中藥品牌的64種常用中藥送去第三方檢測,結果超七成含農藥殘留。與歐盟農殘標準進行比對,部分樣品超標數十甚至百倍,最嚴重的達到五百倍。




日本漢方葯在國際市場上佔據絕對優勢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對重金屬殘留量和農藥殘留量的監控非常嚴格。而且對於鑒別和含量測定的要求也非常高,普遍比中國中藥標準嚴格。




津村葯業先後在中國建立了70多個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藥材種植基地。國內擁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藥企業是同仁堂,才只有8個。




近年來,中國藥材品質不斷下降,價格卻在快速上漲。所以,日本漢方葯企開始加速國產化。2017年,他們從中國進口藥材已經由過去的80%以上降到了65%。




憑藉一款枇杷膏打天下的京都念慈菴為了確保藥材的質量,早在2001年就不遠千里在海拔3000米高的青藏高原上開闢了多個川貝母綠色基地,培植優質天然的貝母。




近些年,提取物出口額已經超過我國中藥出口總額的半數。美國作為最大需求方,也取代日本成為我國中藥出口第一市場。他們進口這些主要用於膳食補充劑和食品添加劑生產。




提取成就了更高明的造假手段。在此前的暗訪中,多次在我國藥材市場中發現,將提取過有效成分的藥渣進行烘乾、漂白等技術處理,摻入正常藥材中以次充好,高價售賣。




「有的造假一公斤成本才幾元,可利潤回報卻在10倍、甚至100倍以上。」業內人士透露。許多藥材都被發現過出售提取後的藥渣,尤其是像冬蟲夏草、人蔘這樣昂貴的藥材,十有七八假。



中藥材問題比食品問題更嚴重,也更致命。




過去三五服就見效,現在十服八服也不管用。南京國醫大師周仲瑛前些年甚至發出了這樣的哀嘆:「中醫將亡於葯。」







從神農嘗百草開始,中國人生老病死就離不開中醫藥。經過數不清的天災人禍,點不完的戰爭瘟疫,中醫藥庇佑我們不僅存活下來,還開枝散葉成人口最多的族群。




北宋校正醫書,《黃帝內經?靈樞》殘缺。高麗國使臣帶來全帙《靈樞》進獻,他們想用此書換得《冊府元龜》等治國典籍。蘇軾連上了五個奏摺反對,但當時在位的宋哲宗趙煦沒有採納,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全本《黃帝內經》。




在哲宗看來,醫術比治國之術還重要。但這些積累下的經驗和精華無法用現代科學標準和數據說明,於是它們失去了信任,走上了風雨飄搖之路。







在東西文化之爭過程中,中醫不僅在西方被斥為「偽科學」,中日韓也都曾打壓過它。但現代科學和醫學也囿於局限,不能完全解釋和應付這個世界,於是又向回追溯古老的智慧。




日本明治維新後廢止漢方葯館、禁止漢方自由買賣……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患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國民人數迅速增長。西醫常常束手無策,而漢醫卻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這才帶來二次復甦。當時中日建交,中國中醫藥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紹到日本。




而中國能夠保留這些成果,則在於毛澤東主席的大力扶持。50年代初,衛生部副部長王斌提出,中醫是封建醫,應隨封建社會的消滅而消滅。毛澤東提出「古為今用」,中醫才得以存留下來。




「中醫是基於生命的醫學,西醫是基於疾病的醫學。」中醫名家王永炎院士說。




在追求自然、有機、綠色生活的潮流下,國內出現了「中醫養生熱」。而西方從排斥中醫到信中醫、看中醫的過程,逐漸開始出現「中醫熱」,中醫藥作為合法的醫療保健手段被越來越多的國家納入醫療保健體系。




不過由於中醫和西醫在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上存在本質差別,中醫藥在大多數國家還歸屬於替代醫學或補充醫學。例如,川貝枇杷膏是作為草藥膳食補充劑進入美國市場,所以美國人並沒有把它當做葯來服用。




目前,中國有9家中藥企業在開展美國FDA藥品註冊。雖然已經努力了15年,復方丹參滴丸、桂枝茯苓膠囊等品種仍處在臨床試驗研究的不同階段,至今沒有一個品種成功突圍。




而且由於國內企業對名優中藥配方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力,致使這些配方被其他國家搶先申請專利,日本的210個漢方葯製劑的處方全部來自中國。




中醫藥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又利在當代。面對種種亂象和傳承發展的緊迫形勢,2016年年底,我國同時發布了《中醫藥法》(去年7月1日起實行)和《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我國「國家戰略」。




《中醫藥法》對國內國外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它不僅改革完善了中醫醫師、診所和中藥等管理制度,對突出問題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也有利於建立統一的中醫藥世界標準。




中醫不必與西醫爭長短,但也應該有自己的獨特語系。







西方對東方文化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一個是輕蔑和漠視,另一個則是神秘和浪漫化。




在這個社交泛濫、一切都靠「秀」的時代,後一種人把中華文化當作獵奇的時尚,裝點自己的個性,但並不是真正理解中華文化。




網路上,有外國人把枸杞做各種搭配,現在又有人炫耀把川貝枇杷膏當零食吃、配菜吃、調酒喝。他們和那些不認識中文字卻覺得很酷,就不管不顧地紋在身上的人一樣,只是為了秀而秀。







不過,紋錯字最嚴重的後果無非是啼笑皆非的笑話,亂吃藥則會危害健康和生命。




例如,正在感冒發燒、脾虛、腹瀉、身體有炎症的朋友不宜吃枸杞,蜜煉川貝枇杷膏也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患有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更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枸杞、川貝枇杷膏、馬應龍痔瘡膏、風油精……這些「網紅中藥」讓歐美在針灸、推拿、按摩之外,對中醫藥有了更多的印象。但是要想真正復興中醫藥的榮耀,讓國人真正為民族文化感到自豪,還路漫漫其修遠兮。




「中醫藥是我國非常寶貴的財富,但是,這麼豐富的資源以及古人所留下的豐富經驗,並不是我們拿來就可以用的,是需要在古人的基礎上再探索、再思、再挖掘,才能創造出價值。」

屠呦呦說。她因為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本文轉自

華商韜

略(hstl8888),作者孔令娟。


延伸閱讀1




2018年,中醫藥產業將迎來怎樣機遇


2017年初,國家發布新版的醫保目錄對上百種中成藥做出了相對嚴格的適應報銷限制


9月,喜炎平和山西振東產紅花注射液應頻頻發生不良反應,雙雙遭遇召回、受到「危機」


10月,國務院發文鼓勵創新葯,並同時要求對重要注射展開


整個2017年,感覺整個中藥產業都處在一片寒冬之中,很多上市葯企的老闆都在感慨中藥企業實在是不容易,但是,中藥難道真的完了嗎,其實我們認真發現這兩年的國家醫改政策,我們會發現,中醫藥產業在推廣、安全、有效三大角度面臨著生死劫,只要活下來,那麼就會迎來新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一、慢病醫保管理不斷加強,簡、便、驗、廉的中(成)葯,是基層醫療的基礎


二、政策利好,中醫診所將「爆發」,為中藥供給開闢新的市場空間


三、國家級發展規劃頻出,為中藥產業釐清未來市場空間


四、抗限令不斷升級,門診藥房遭剝離,為療效明確的常見病治療中成藥贏得市場空間


2018年起,中藥行業將面臨巨大的行業洗牌,但只要按照國家要求重新改進,進行產品創新,調整營銷策略、回歸理性利潤預期,發展的潛力仍然是巨大的


筆者在一家上市的中藥企業調研的時候發現,該企業沒有核心項目,還在擠破腦袋走醫院市場,而隨著醫院市場的價格壓縮,營銷日益艱難,依靠代理商和槍手的日子營銷,也逐步難以為繼。於是幫助他們引入了麥斯康萊的中醫透骨五聯療法,構建了核心產品+技術的運營模式,在維持醫院市場的前提下,營銷中心從醫院市場逐步向基層醫療市場轉移,現在應收賬款大幅度減少,營銷業績也逐步拉升。


所以,希望醫藥行業的同仁們不要氣餒,合理調整產品劑型,重視對慢性病治療品種,同基層藥店連鎖、聯合經營,為醫藥行業市場提供質量保障、安全放心、療效明確、價格合理的中藥產品。


延伸閱讀2


中醫行業樸素的「修身治家格言」





I

導讀

中醫深受儒家、道家和佛家影響,以仁為重,以術為用。由於那時中醫師都是個體行醫,自開藥號、醫館,醫事以坐診和出診相結合,故而那時的中醫均特彆強調醫生自身修養。在小編看來,這篇文章可稱之為當時中醫行業樸素的「修身治家格言」。(編輯/廣車)




醫家五戒十要




一、五戒




一戒

:凡病家大小貧富人等,請觀者便可往之,勿得遲延厭棄,欲往而不往,不為平易。葯金毋論輕重有無,當儘力一例施與,自然陰騭日增,無傷分寸。




二戒

:凡視婦女及孀尼僧人等,必侯侍者在旁,然後入房診視,倘旁無伴,不可自看。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誠窺睹,雖對內人不可談,此因閨閫故也。




三戒

:不得出脫病家珠珀珍貴等送家合葯,以虛存假換,如果該用,令彼自製入之。倘服不效,自無疑謗,亦不得稱讚彼家物色之好,凡此等非君子也。




四戒

:凡救世者,不可行樂登山,攜酒遊玩,又不可片時離去家中。凡有抱病至者,必當親視用意發葯,又要依經寫出葯帖,必不可杜撰藥方,受人駁問。




五戒

:凡娼妓及私伙家請看,亦當正己視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見戲,以取不正,視畢便回。貧窘者葯金可璧,看回只可與葯,不可再去,以希邪淫之報。




二、十要




一要

:先知儒理,然後方知醫理,或內或外,勤讀先古名醫確論之書,須旦夕手不釋卷,一一參明融化機變,印之在心,慧之於目,凡臨證時自無差謬矣。




二要

:選買藥品,必遵雷公炮炙,葯有依方侑合者,又有因病隨時加減者,湯散宜近備,丸丹須預製,膏藥愈久愈靈,線葯越陳越異,葯不吝珍,終久必濟。




三要

:凡鄉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輕侮傲慢之心,切要謙和謹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學者師事之,驕傲者遜讓之,不及者薦拔之,如此自無謗怨,信和為貴也。




四要

:治家與治病同,人之不惜元氣,斫喪太過,百病生焉,輕則支離身體,重則喪命。治家若不固根本而奢華,費用太過,輕則無積,重則貧窘。




五要

:人之受命於天,不可負天之命。凡欲進取,當知彼心順否,體認天道順逆,凡順取,人緣相慶,逆取,子孫不吉。為人何不輕利遠害,以防還報之業也?




:里中親友人情,除婚喪疾病慶賀外,其餘家務,至於饋送往來,不可求奇好勝。凡饗只可一魚一菜,一則省費,二則惜祿,謂廣求不如儉用。




七要

:貧窮之家及游食僧道衙門差役人等,凡來看病,不可要他葯錢,只當奉葯。再遇貧難者,當量力微贈,方為仁術,不然有葯而無伙食者,命亦難保也。




八要

:凡有所蓄,隨其大小,便當置買產業以為根本,不可買玩器及不緊物件,浪費錢財。又不可做銀會酒會,有妨生意,必當一例禁之,自絕謗怨。




九要

:凡室中所用各種物具,俱要精備齊整,不得臨時缺少。又古今前賢書籍,及近時明公新刊醫理詞說,必尋參看以資學問,此誠為醫家之本務也。




十要

:凡奉官衙所請,必要速去,無得怠緩,要誠意恭敬,告明病源,開具藥方。病癒之後,不得圖求匾禮,亦不得言說民情,至生罪戾。間不近公,自當守法。



市面上唯一一款食品級氣血雙補的調理品



專門調理脾腎濕寒的食品級葯食同源調理品


中藥不能隨便吃,必須要知道這幾個禁忌!


一遇到感冒發燒就西藥治療,再不反省,中國的下一代就要廢了!


中醫毀於中藥?中藥死於貪婪!


中藥運用秘傳【收藏】


大國醫!中國第一批453名中醫藥師帶徒專家!(最全名單)


知道了中藥的行走方式,就明白了中藥藥效!


【揭秘】李可用藥秘訣,理解必然成為國醫高手!中醫和西醫可以互補,但不能結合!


輔行訣中的五行藥物匯總


關於中醫藥影視劇,你看過幾部?


正確認識「無毒」中藥


百味相似中藥,百首方劑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中醫的問題到底出在哪?(深思)
為什麼你容易生病?說白了,就是體內有這三種瘀毒!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