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速效胰島素:降糖效果到底如何?

速效胰島素:降糖效果到底如何?

即使採用了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大部分 1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仍舊很難達標。目前常用的皮下注射胰島素,缺乏早時相胰島素效應、對肝糖輸出抑制比較微弱,仍可存在延遲出現的餐後高血糖,且血糖波動很大。

入型重組人胰島素

Technosphere Insulin(TI 胰島素, Afrezza)是一種吸附在納米微球上的乾粉口鼻吸入型重組人胰島素

相比目前使用的皮下注射速效胰島素(賴脯、門冬胰島素等),通過肺部組織快速吸收模式的 TI 胰島素,其起效作用時間更快(0~12 分鐘),持續作用時間更短(0~2 小時),峰值效應在 35~45 分鐘。

小規模臨床試驗結果

先前已有幾項小規模的臨床試驗研究了 TI 胰島素與皮下注射胰島素的降糖效果。

例如,一項在 1 型糖尿病患者中,TI 胰島素對比速效胰島素在血糖控制方面的臨床試驗,TI 胰島素的降糖效果達到了非劣效,且在低血糖事件和體重增加方面表現更優 [1]。

另外的一項臨床試驗,TI 胰島素的額外使用可以在 6 周內顯著改善 HbA1C 水平 [2]。

STAT 研究

在這項最新發表在 DIABETES TECHNOLOGY & THERAPEUTICS 雜誌(Nov 10, 2018 DOI: 10.1089/dia.2018.0200)上的研究,採用實時動態血糖監測條件下,開展了為期 4 周的開放標籤多中心(美國 5 家醫院)隨機臨床試驗(STAT 研究)來評估 TI 胰島素與皮下注射速效胰島素(門冬胰島素)的總體降糖效果 [3]。

1. 研究納入標準與分組

18~70 歲診斷 1 型糖尿病至少 6 個月,HbA1C 為 6.5%~10%,非吸煙者,BMI ≤ 35 kg/m2,規律使用胰島素 ≥ 3 個月,研究時間為 2017.6~2017.12。

患者以 1:1 分配至 TI 胰島素組和門冬胰島素組,並按照 HbA1C 8% 分層。臨床試驗期間每位患者佩戴實時動態血糖監測系統。

共有 60 名 1 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配至 TI 胰島素組(26 人)和門冬胰島素組(34 人)。表 1 所示基線時兩組研究對象的臨床特徵,包括年齡、糖尿病病程、HbA1C 水平、胰島素基礎量等。

表 1 門冬胰島素與 TI 胰島素組臨床指標基線水平

2. 終點效應事件

該項試驗的終點效應事件為動態血糖監測數據中餐後血糖偏離值(餐後 1~4 小時內血糖最高值與餐前血糖的差值)和血糖達標持續時間。

其他的次要終點效應為 HbA1C 的降低值、餐後血糖 AUC 曲線下面積、低/高血糖事件及血糖波動性等。

圖 1 STAT 臨床試驗流程

3. 研究結果

(1) 日單次注射總量

終點研究結果顯示,單變數對比分析日胰島素量(基礎、餐前、餐後以及校正量)方面,TI 胰島素組的日單次注射總量顯著高於門冬胰島素組(38.5±17.2U vs. 20.6±7.8U, P

線性回歸分析中,兩組每周的日單次注射總量沒有明顯變化(P = 0.12)。餐前注射胰島素量,兩組沒有顯著差異(22.7±12U vs. 19.0±7.2U, P = 0.17)。

額外胰島素注射量方面,TI 胰島素組顯著高於門冬胰島素組(4.4±5.2U vs. 1.6±1.8U, P = 0.01)。

(2)體重影響

雖然,TI 胰島素組使用了更多的胰島素,但在體重方面卻顯著優於門冬胰島素組,體重改變數:TI 胰島素組: -0.22±1.3 kg vs. 門冬胰島素組: +0.76±1.3 kg, P = 0.006。

另外,整個臨床試驗中,兩組均沒有報道嚴重的低血糖事件。

(3)降糖效果方面

最終有 22 名 TI 胰島素組和 34 名門冬胰島素組患者納入動態血糖監測系統數據的對比分析,且對性別、年齡、研究地點、HbA1C 及總胰島素量等變數進行校正。

在血糖水平波動性、低血糖(

表 2 門冬胰島素與 TI 胰島素組臨床指標終點水平

此外,平均血糖水平、低血糖(

依從性方面,TI 胰島素組達到 91%,依從性好的 TI 胰島素組患者對比門冬胰島素組,在血糖波動、高血糖佔比時間、血糖達標持續時間、餐後血糖偏離值等方面顯著更優。

HbA1C 方面,TI 胰島素組與門冬胰島素組在基線及終點均無顯著性差異。

小結

STAT 研究是第一個證明 TI 胰島素在餐後血糖、血糖達標持續時間、餐後血糖偏離值、低血糖、總體血糖波動等更具優越性的臨床試驗。

吸入型 TI 胰島素的超速效作用,餐時的即時效應,持續時間短等優於目前常用的速效胰島素,可更加便捷地優化餐後血糖控制,且不增加低血糖風險。因此,吸入型 TI 胰島素的未來前景可期。

編輯 | 玥廷

題圖 | shutterstock.com

參考文獻

[1] Bode BW, McGill JB, Lorber DL, et al. Inhaled technosphere insulin compared with injected prandial insulin in type 1 diabetes: a randomized 24-week trial. Diabetes Care 2015;38:2266–2273.

[2] Garg SK, Kelly W, Freson B, Ritchie P. Treat-to-Target Technosphere[reg] Insul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bstract number: 941-P; 2011.

[3] Akturk HK, Snell-Bergeon JK, et al. Improved Postprandial Glucose with Inhaled Technosphere Insulin Compared with Insulin Aspart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on 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 The STAT Study.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8 Oct;20(10):639-64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分泌時間 的精彩文章:

2019 內科主治醫師考試乾貨都在這!
診所籌備期就賺了 100 萬,線上流量你挖掘了嗎?

TAG:內分泌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