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萬聖節後,剩下的南瓜能不能吃?

萬聖節後,剩下的南瓜能不能吃?

原標題:萬聖節後,剩下的南瓜能不能吃?


後台回復書名一鍵免費閱讀西遊記| 美國人的歷史| 英格蘭簡史| ……


《西遊記》第十回,唐太宗死而復生,為感謝閻王回魂之恩,許下諾言:「朕回陽世,無物可酬謝,惟答瓜果而已。」


閻王大喜:「我處頗有東瓜西瓜,只少南瓜。


唐太宗還陽後,張榜求賢,招人「頭頂一對南瓜」,去陰曹地府給閻王送過去。

如此,唐太宗用兩個南瓜,換回了二十年陽壽,真是太划算了。


因為他在地府受了驚嚇,還陽後有了做水陸大會的想法,才引發了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



注意這個小細節,要想實現「頭頂一對南瓜」,長條或短圓的南瓜是做不到的,似乎只有這種圓圓寬寬的萬聖節南瓜更合乎邏輯。


這樣的話,可就細思極恐了。


首先,這段情節其實是有bug的:唐朝根本沒有南瓜。


南瓜是在明朝,從美洲大陸、經過南洋才傳入中國的植物。最早有記錄的是《本草綱目》,說南瓜種出南番,轉入閩浙,今燕京等處都有種植。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在著作時是明朝中後期,可見當時南瓜已經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植物了,還在吳承恩筆下成為了一種溝通鬼神的重要信物。


至今這段情節仍是「西遊記未解之謎」,對比如今南瓜是萬聖節的重要道具,頗為微妙。


但南瓜會登上萬聖節舞台,純屬意外。

南瓜


美國第一網紅


美國人對南瓜執念很深,不僅是最受歡迎的國民蔬菜,還是一部優秀的印鈔機。


很多人認為美國人不種地,開玩笑,美國農民分分鐘把南瓜產量拿出來打臉好嗎!


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光是伊利諾州,一年的南瓜產量就有3億多磅,大部分種植的南瓜都是為了萬聖節準備的,很多美國農民都是南瓜養殖大戶。


他們還會爭相以種出巨型南瓜為豪,目前最高紀錄是去年一位美國農民種植出近1噸的南瓜。



目前主流南瓜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裝飾用南瓜,也就是萬聖節南瓜,造型渾圓,色澤橘黃,表皮光滑;


第二種是加工用南瓜,外表比較不起眼,但口味一級棒。

南瓜在西餐中的做法非常豐富,南瓜湯,南瓜沙拉,南瓜派,南瓜蛋糕,遠超我們想像。


南瓜還催生了多個網紅,許多公司都推過各種南瓜風味產品,從奧利奧餅乾,到華夫餅,再到M&M巧克力豆。


還有超級紅的南瓜拿鐵,2003年一經星巴克推出就引起了轟動,截止2014年賣出了至少2億杯。



為什麼美國人那麼熱愛南瓜?


大概因為南瓜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吧……


南瓜是人類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 已有9千年栽培史。


目前學界主流觀點認為,美洲是南瓜起源的中心地,是當地原住民的主食,他們把南瓜放在火上烤著吃,把南瓜當做葯來使用,還會用南瓜的纖維織成墊子。


1492年,哥倫布開始他的第一次航行,在發現新大陸後,將南瓜同番薯、玉米等原產美洲作物帶回了歐洲,後來被葡萄牙引種到日本、印尼、菲律賓等地,明代開始進入中國。


19世紀四十年代,美洲大陸發生了第一次移民高潮,大量的愛爾蘭移民湧入美國和加拿大,還帶來了他們家鄉的萬聖節傳統。


悲劇的是,剛登陸美洲大陸的歐陸移民,種不出玉米和小麥;但還好有本地南瓜,成為了他們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當時種啥都不結果,只有南瓜豐收了。


由於沒有太多的麥子來釀造啤酒,他們只能把目光轉向了當地產量豐富的南瓜,無奈地發明出了南瓜啤酒。


南瓜真是承包了物資匱乏年代全美國人的吃和喝。


在《新英格蘭的煩惱》這首美國民謠中唱到:我們早餐吃南瓜,午餐是南瓜,如果沒有南瓜我們成不了事。


聖路易斯大學美國研究教授奧特說:南瓜被認為是絕望時代的食物。


在愛爾蘭移民將萬聖節概念引入美國後,南瓜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上升為是能祈福禳災、消災滅難的吉祥物。


為了感謝南瓜,美國各州在十月都會舉辦南瓜節,這個節日是美國民間的重要活動,結合萬聖節一起,讓南瓜真正成為了美國社會習俗化的重要符號。


美國人讓萬聖節成為了今天的全球盛會


儘管現在普遍認為萬聖節是美國人的節日,但在180年前,美國原住民大多都不知道萬聖節是什麼玩意兒。

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最早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愛爾蘭、蘇格蘭等地。


10月31日,是他們認為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冬天自此正式開始。


原來的萬聖節,安靜、虔誠,簡單,沒有多少驚悚元素,以預言為主要目的,大多在教堂進行,直到19世紀愛爾蘭人進駐美洲,一切發生了改變。



▲1833年的愛爾蘭萬聖夜,完全沒有現在的萬聖節元素


種不出麥子的愛爾蘭移民,不僅一日三餐吃南瓜,發明了南瓜啤酒,還開發出了風靡全球的高級版「南瓜燈」。


說出來你可能很難想像,最早的「南瓜燈」,是用大頭菜(蕪菁)雕刻的。在古早萬聖節,根本沒有南瓜什麼事兒。


南瓜燈的本名叫「傑克提燈」(jack-o"-lantern)。


在古愛爾蘭傳說中,一個外號為「吝嗇鬼傑克」的人,憑著聰明的腦袋和靈活的嘴巴,把魔鬼甩得團團轉,還讓魔鬼稀里糊塗地答應永遠不取他的靈魂。


傑剋死後,天堂不收;魔鬼呢,也遵守諾言,不帶他去地獄。

於是吝嗇鬼傑克的鬼魂只好提著一盞燈滿世界晃悠。



▲蕪菁燈


古歐洲人用蕪菁雕刻傑克提燈,他們的後代移民到北美後,發現當地沒有蕪菁,但有更合適做雕刻的南瓜。


從此,南瓜燈成為了現代萬聖節的主角,蕪菁則再無人提起。


雖然萬聖節是愛爾蘭人的節日,卻被美國人發揚光大。


到了二十世紀下半葉,美國人越來越愛萬聖節,過法也越來越美國化了,說是全民盛會也不為過,連各屆總統都會與民同樂,美國總統及夫人在白宮舉行的萬聖節活動也已成為一項傳統。



▲里根夫人在白宮為孩子們舉行萬聖派對


▲奧巴馬夫人在萬聖節前夜為孩子們分發禮物



▲被雕刻成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南瓜燈


雕刻南瓜是當代美國人必備的生存技術。


在萬聖節,接近一半的美國人都會親手雕刻一個新鮮南瓜。


以至於現在部分歐洲媒體非常不滿,聲嘶力竭的喊出「萬聖節別再削南瓜了,蕪菁才是正統」,然而並沒人聽他們的。


南瓜文化,已潛移默化影響了全世界


美國人普遍認為南瓜是一種頗具懷舊色彩、令人愉快的植物。


他們熱愛南瓜,更熱愛因南瓜催生出來的南瓜文化。


在美國有個單詞叫pumpkin,特指專屬美國人的南瓜。

在美國俚語中,pumpkin一詞的含義也與四川話「瓜娃子」類似,都是既有「呆傻」的意思,又可以作為長輩對晚輩以及情侶之間的愛稱。


南瓜的主要色彩能量為橘色、橘黃色、金黃色和黃色,這是能代表美國的正統美式復古色,在很多部美國西部電影和文藝片中,都大量使用過這種色彩,令人一看就會不由自主想到美國,堪稱「美式濾鏡」。



▲第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西部片《西馬龍》海報,濃濃的南瓜系配色


改良後的美國南瓜燈,不僅是每年萬聖節的主角,還成為了充滿了萬聖節色彩的經典影視文學符號。


幾乎每年美國都會在萬聖節期間上映一部恐怖片,大量用到了南瓜燈元素。


美國文學祖師爺華盛頓·歐文在1799年創作的《沉睡谷傳奇》,主角是無頭騎士,說是在一個萬聖節的夜晚,一個窮青年在沉睡谷遇到無頭騎士並被其追趕,情急之下青年拿起手中的南瓜燈套在無頭騎士的脖子上才幸免於難。


後來被拍成電影《無頭騎士》。



▲美劇《斷頭谷》

1978年的黑馬電影《月光光心慌慌》,如今成為全世界的恐怖電影迷們推崇備至的標誌性作品,海報上就是一個南瓜燈持刀行兇。



2008年的《別惹小孩》,如果在午夜前熄滅南瓜燈就會有危險,主角是個頭戴布袋的南瓜人。



最後,還有一個也許你們都偷偷想過但又覺得似乎問出來也沒什麼用的問題,想給大家解答一下:


萬聖節過後,剩下的南瓜燈能不能吃呢?


答案是:南瓜燈是一種工藝品,能吃,但很不好吃。


美國人每年種那麼多的南瓜,就是為了在萬聖節這一天浪費掉的。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蝸牛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網易蝸牛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