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絲綢之路的起點:13朝首都史近千年,老外滿頭大汗也要去

絲綢之路的起點:13朝首都史近千年,老外滿頭大汗也要去

1877年,4年走遍中國14個省區的德國地理學家裡希特霍芬,在國際地理巨作《中國》一書中,首次將中國與中亞、印度之間,以絲綢、茶葉為主要交易品的商路取名為「絲綢之路」。從此,這條已知最古老的商路被全球學術界廣泛應用,如今已成為中國在海外最耀眼的名片之一!

發起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國家)必須足夠強大與先進,令沿路各國信服才會與之進行貿易與文化交流。事實證明,古代中國所擁有的實力與技術皆高於沿途國家,尤其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貴為13朝古都的西安(彼時稱「長安」),更是代表了當時世界上最高生活標準、技術水平以及人口經濟的城市。

2000多年前,太祖劉邦取「長治久安」之意,在西安關中建立西漢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最正式、人口與規模都是最大的都城由此誕生。但西安的建都史卻不僅僅從劉邦開始,而是早在西周(公元前1046年)起就一直是首都之地,經過西漢、秦朝、魏隋再到盛唐,3000多年歷史中竟有近千年是首都。

千年古都說來簡單,但放眼世界各國能有千年歷史的城市也不多見,更別提中華五千年文明,就有1/5時期奉西安為經濟、政治與文化中心,西安的文化底蘊以及歷史意義可想而知。國際學者更將各朝代的代表建築聯合為「長安情結」,其中耳熟能詳的就有阿房宮、兵馬俑、未央宮、長樂宮、大興城、大明宮、興慶宮等等,稱之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不為過。

13個朝代建都在同一座城市的經歷極為罕見,這也造就了現代西安極為濃郁的歷史氛圍,境內出土的文物遺址更是數不勝數,其中更有多種國寶級文物。陝西全省博物館內收藏的文物更達774萬多件,可移動文物總數佔全國的12%。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秦朝青銅龍,更是將古代中國的青銅製造工藝往前推了數百年,如此巨型青銅重器也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與遊客的關注,如今每天遊客都處於接待上限水平,其中老外遊客佔比約為9%(不完全統計)。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自稱自謂的「世界第九大奇蹟」,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卻只認可一個,也就是2004年公布的西安法門寺。法門寺的前身是周魏期間的「阿育王寺」,1700年歷史中多次更名,最終被唐高祖以皇家寺廟的名義定名為法門寺,其中最受人敬仰的是「佛祖指骨舍利」,以及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地位至高的文物。

建國後,西安政府欲對唐代華清宮進行重建,結果查閱的史料記載越多,對華清宮的規模與重建難度越震撼,其中還有部分工藝仍屬未知。根據華清宮數字博物館的顯示:三千年前的西周時期就已是天子游幸之地,唐玄宗期間成為每年十月必去的離宮,也因此被稱為「第二首都」,因為帝王皆會在此處理國事。有關華清宮的典故更是史料談資之首,烽火戲諸侯、楊貴妃溫泉情事以及「西安事變」等,皆屬耳熟能詳。

曾經有國外朋友問:西安是座什麼樣的城市?我的回答是:「西安是一座能讓你滿頭大汗卻依舊想去的城市」。

這麼回答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2018年騰訊大秦網公布的「西安上半年接待遊客量預計達1.14億人次」。180天1.14億人次,也就是平均每天都有63萬名遊客在西安旅行,所以,西安兵馬俑、鐘樓、回民街、華清宮、碑林以及永興坊等網紅景區,幾乎常年遊客滿滿,相對於早已習慣人擠人的中國人來說,老外則每次都會被擠出一身大汗,但仍對西安十分嚮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在陌路 的精彩文章:

歐洲泥長城:長度不及中國百分之一,被稱為羅馬最失敗工程
老外最仰慕的中國名山:不怕吃苦一住半年起,不當自己是外人

TAG:行走在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