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583年,滿清始祖努爾哈赤襲封為建州左衛指揮使,並統領著建州女真部落,此時的建州女真還是女真三大部落當中相對弱小的一個部落,雖然建州女真部與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會生產力也相對提高,但相對而言在領土、人口上都要比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來的弱小。這個時候誰也不知道,也不會相信這麼一個弱小的部落會在之後統治著整個中國。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建元天命。努爾哈赤憑藉祖、父遺甲十三副為基礎,築城池、設大臣、定法律、理訴訟、並建立了後世著名的八旗兵,之後努爾哈赤憑藉著手下勇武的努爾哈赤於1615年吞併東海女真,東海女真主要指分布在「極東」、「遠甚」地方,即今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的女真人,他們的發展都落後於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所以他是最早被努爾哈赤吞併的。1619年兼并海西女真部,海西女真部是明朝人對居住在松花江大屈折處及今哈爾濱以東阿什河流域女真人的統稱,並擁有烏拉、哈達、輝發、葉赫四部,其中哈達部曾經是女真部落中絕對的霸主,葉赫部在明末也曾成為與建州女真抗衡的勁敵,但最終海西女真部還是被努爾哈赤兼并。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618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誓師伐明。1619年,後金與明的第一場關鍵戰役——薩爾滸之戰爆發。明神宗任命楊鎬率領四路明軍合擊後金軍,準備直搗後金大本營赫圖阿拉。四路軍的主帥分別為山海關總兵杜松、遼東總兵李如柏、開原總兵馬林和遼陽總兵劉鋌。然而,明軍情報卻泄露給後金軍,使後金軍早有準備。結果努爾哈赤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法,即「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努爾哈赤以少勝多大敗明軍,從而改變了遼東的戰略格局,使得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此後金採取主動出擊的方針,而明朝相對於後金處於被動局面,明朝也在幾年間喪失遼東七十餘城。

1621年,努爾哈赤攻佔遼陽、瀋陽。1625春,努爾哈赤遷都瀋陽。當年農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後,便率親族百官自東京(遼陽)起程,夜宿虎皮驛,翌日抵瀋陽。從此瀋陽成為後金的統治中心。

1626年(明天啟六年,清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於攻打寧遠,是為寧遠戰役。然而寧遠在明軍將領袁崇煥的防守下久攻不克,後袁崇煥採用紅夷大炮,擊退金軍進攻,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不久逝世。同年皇太極登基為帝。

1635年,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極稱帝且改國號「金」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號為崇德。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627年,陝西澄城饑民暴動,拉開明末民變的序幕,隨後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事,最後發展成雄踞陝西、河南的李自成與先後佔領湖廣、四川的張獻忠。1644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三月,李自成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最後攻克北京。崇禎在煤山自縊,朝作為統一國家的歷史結束。而滿清在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後,多爾袞指揮八旗兵,以吳三桂為前導,兼程入關,擊敗大順軍,進佔北京。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是他全中國的君主。此時的明朝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建立弘光政權,史稱南明。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643年4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順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遭村民誤殺。此時大順國已然滅亡,南明和滿清開始正面對抗。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李自成死後,大順軍余部與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明抗清。1647年大敗清軍於全州,次年幾乎收復湖南全境。江西金聲桓和在廣州李成棟先後反正,出現了第一次抗清鬥爭的高潮。但永曆政權不能團結對敵,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1649—1650年,何騰蛟、瞿式耜先後犧牲。1652年,李定國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廣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克複川南。東南沿海的張煌言等的抗清軍隊也發動攻勢,抗清鬥爭再次出現高潮。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孫可望投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由於華南反清勢力較大,清帝冊封吳三桂、耿仲明與尚可喜為王以鎮守雲南、貴州、廣東與福建等地,史稱三藩。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滅亡。自此漢地十八省除了台灣,其餘全部被滿清佔領,滿清建立大清王朝。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673年11月,吳三桂起,殺雲南巡撫朱國治,拘捕了按察使以下不順從的官員,發布檄文,自稱「原鎮守山海關總兵官,今奉旨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佯稱擁立「先皇三太子」,興明討清,蓄髮,易衣冠,傳檄遠近,致書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舊將吏,並移會台灣鄭經,邀約響應。雲南提督張國柱、貴州巡撫曹申吉、提督李本深等隨吳三桂反。雲貴總督甘文焜在貴州聞變,馳書告川湖總督蔡毓榮,急走至鎮遠,被副將江義以兵包圍,甘文焜自殺,三藩之亂由此開始。

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戰亂不斷擴大,吳三桂兵出三貴,進據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長沙;清軍雲集荊州、武昌、宜昌,但不敢渡江攖其鋒。孫延齡叛於廣西,羅森、鄭蛟麟、吳之茂叛於四川,耿精忠叛於福建,台灣鄭經渡海進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廣東潮州,提督王輔臣又叛於寧羌,擊殺清陝西經略莫洛。四方震動,人心動搖。康熙帝欲親征,經議政內大臣密議諫止。清軍東征西討,顧此失彼。隨後尚之信又叛於廣東,總督、巡撫俱附之,清廷增兵兩江。

1676年(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以王輔臣敗降平涼為轉機,形勢向有利於清軍發展。隨後,因鄭經部爭據福建漳、泉、興、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敵,倉促撤兵請降。尚之信也相繼投降。孫延齡又被吳世璠殺於桂林。於是,清軍集中兵力進逼長沙、岳州,吳三桂聚眾固守。兩軍在江西吉、袁二州、廣東韶關、永興和廣西梧、潯二州及桂林等湖南外圍要地反覆爭奪。清軍將帥每多觀望,曠日糜餉,在軍事上仍處於相持階段。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679年(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1673年(康熙十七年),年已七十四歲的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國號大周,但未能改變叛軍的困境。同年秋,吳三桂病死,形勢陡變。叛軍無首,眾心瓦解。其孫吳世璠繼承帝位。清軍趁機發動進攻,從此叛軍一蹶不振,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等地逐步為清軍攻陷。但馬寶、胡國柱等叛軍仍困獸猶鬥,節節頑抗;滿洲將帥仍多遷延,以致時逾兩年,清軍才進逼雲南,康熙二十年底,圍攻省城昆明。吳世璠勢窮自殺,餘眾出降,三藩之亂終告平定。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康熙二十年(1681年),鄭經中風而死,明鄭發生政變,年僅12歲的鄭克塽繼任延平王,大權實際上為馮錫范、劉國軒掌握,鄭氏官員向心力開始動搖,負責與清朝談和的傅為霖甚至願當內應。福建總督姚啟聖認為是進攻台灣的好時機,向康熙帝推薦施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敗劉國軒所率領的鄭氏海軍,隨後明鄭納土歸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灣設一府(台灣府)三縣,即台灣縣(今台南)、鳳山縣(今高雄)、諸羅縣(今嘉義),隸福建省,並在台灣設巡道一員,總兵官一員,副將二員,兵八千。在澎湖設副將一員,兵二千。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台灣的管轄,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而此時在漠北開始出現了一股強大的勢力。清初,西北方居住的蒙古分為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大部。漠北喀爾喀蒙古內部又分為扎薩克圖、土謝圖、車臣等三部,漠西厄魯特蒙古內部又分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清軍入關之前,漠南蒙古就已歸附大清,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各部,也與清政府關係密切。但此時,準噶爾在領袖噶爾丹的統治下,勢力強盛,頗有想進入中原的意思,也就這個時候,當初加中俄邊界談判的全權代表戈洛文,在伊爾庫茨克專門接見了噶爾丹的代表,策動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噶爾丹本來就與喀爾喀三部中的土謝圖汗部有矛盾,遂掀起對喀爾喀的戰爭。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親率騎兵三萬自伊犁東進,越過杭愛山,進攻喀爾喀,很快佔領整個喀爾喀地區。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與哲布尊丹巴一世決定投清,於是喀爾喀三部數十萬分路南奔,逃往漠南烏珠穆沁一帶,向清廷告急,請求保護。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688年中旬,康熙一面把喀爾喀三部數十萬安置在科爾沁放牧,一面責令噶爾丹罷兵西歸。但噶爾丹氣焰囂張,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勢南下,深入烏珠穆沁境內。對於噶爾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徵集兵馬,嚴行防堵,一面調兵遣將,準備北上迎擊,先後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大破準噶爾。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鑒於噶爾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詔親征。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死去。至此康熙時期討伐噶爾丹之戰始告結束,漠北喀爾喀地區納入清朝版圖。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698年9月,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清朝,獻上噶爾丹屍體,向清朝臣服。次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登上了首領的寶座。就在這個時候「阿克巴錫汗國」興起,這個汗國佔領了準噶爾汗國近一半的領土。1692年末,馬哈麻特額敏汗被白山派所殺,葉爾羌王統中斷,權力落入伊達雅圖勒拉手中。1694年初,伊達雅圖勒拉去世,葉爾羌(今莎車縣)、喀什噶爾兩地隨即陷入哈尼木·帕的沙與伊達雅圖勒拉之子雅雅和卓的戰爭之中。不久雅雅和卓與哈尼木·帕的沙相繼被殺害,吐魯番和葉爾羌等地的伯克不堪忍受白山派的統治,擁立馬哈麻特木明為繼任葉爾羌汗,號稱「阿克巴錫汗」(意為白頭汗)。木明在各地伯克們的支持下進入葉爾羌城,對白山派信徒進行報復。《和卓傳》記載,木明及其官員屠殺了一千個白山派信徒,並用他們的血來碾磨。為打擊白山派的勢力,木明從忽氈(今塔吉克斯坦苦盞)請回了黑山派首領達涅爾。達涅爾原為葉爾羌的宗教領袖,在1680年左右躲避伊達雅圖勒拉和準噶爾人的鎮壓逃往克什米爾。在鞏固了對葉爾羌的統治後,木明隨即派兵攻克了白山派的大本營喀什噶爾,並委任自己的兒子速檀阿哈瑪特管理。但速檀阿哈瑪特被掌握喀什噶爾實權的吉利吉思部落(柯爾克孜族)和當地貴族擁立為汗,公然與木明對抗。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木明聯合吐魯番的伯克進攻喀什噶爾,但不敵吉利吉思軍隊,最後兵敗被俘。吉利吉思比(部落首領)阿爾祖·馬哈麻特殺死了木明,並乘勝攻克了葉爾羌。速檀阿哈瑪特被喀什噶爾和吉利吉思聯合立為葉爾羌汗。但葉爾羌的貴族不甘失敗,於是向準噶爾部求援。準噶爾琿台吉策妄阿拉布坦趁機出兵南下,再次控制了天山南路各城,並將其置於自己任命的伯克管理之下。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策妄阿拉布坦與其兒子噶爾丹策零統治時期(1698年~1745年),是準噶爾汗國的鼎盛階段,管轄包括今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西伯利亞南部以及中亞地區的哈薩克以及烏茲別克等廣大地區,人口達到五百餘萬,擁有三十萬大軍,數次擊敗清朝軍隊,使哈薩克及烏茲別克等中亞王國成為向其領土的組成部分。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即位。雍正發軍進攻準噶爾,結果大敗,清軍退出科布多。1735年,雍正和準噶爾帝國簽訂和約,規定兩大帝國以漠北杭愛山為界,以東屬清,以西屬準噶爾。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720年清朝為了西藏地區在准高二地區開始了戰爭,這一次共分為三路,一條從蒙古出發,另外兩條分別從西寧和四川出發,最終,將西藏重新併入了清帝國的版圖。準噶爾汗國也開始步入了滅亡的倒計時。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723年5月,羅卜藏丹津乘康熙帝去世,雍正帝即位,部分官軍東撤之機,脅迫青海蒙藏各部會盟反清。同時,又讓塔爾寺住持堪布諾們汗號召西寧以及各處寺院喇嘛,共同起兵,發動叛亂,進攻西寧等地,形勢非常嚴峻。

同年10月,雍正帝派川陝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四川提督岳鍾琪為「奮威將軍」,率平叛大軍征討。第二年2月,羅卜藏丹津兵敗,逃入準噶爾。6月,清政府徹底平息了青海全境的叛亂。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毀滅性地打擊了青海境內的分裂勢力,維護了祖國的統一,而且也使甘肅、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得到了穩定。平定叛亂後,清政府吸取了經驗教訓,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了對青海地區各族的統治。加強對青海蒙古的控制 1725年,首先廢除青海蒙古部落聯盟,將其收為內藩,把青海蒙古劃編為29旗,授原各部台吉擔任札薩克,治理一旗事務。為了控制和籠絡王公貴族,規定了嚴格的會盟制度和朝貢制度。會盟制度規定:各旗每年會盟一次,只有在會盟時,在欽差大臣或辦事大臣監督下,選舉盟長,不得私下推舉。朝貢制度規定:各旗王公、貝勒等,分為三班,三年一次,九年一周,自備馬駝赴京朝貢覲見。同時,還規定互市制度。即每季度第二個月,在那拉薩拉(今日月山),與內地和藏族進行互市,由官兵督守,禁止私入「邊牆」。並且,劃定各旗游牧地界,不得互相統屬,不得私自往來。在蒙古各旗與西寧府轄地之間,劃定界線,增設與加固隘口,派兵駐守。通過上述措施,清朝加強了對青海蒙古的控制。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745年,噶爾丹策零去世,其子策妄多濟那穆扎勒即位,稱為阿占汗,他年少又荒唐不理政務,並且囚禁了替自己管理國家的姐姐鄂蘭巴雅爾,致使姐夫薩英博落克秘密擁立阿占汗的異母兄喇嘛達爾扎,殺死了阿占汗,汗國長年陷於內亂。經過一番內亂,1753年,猛將策零頓多布之孫達瓦齊即位。準噶爾蒙古的這些內戰,不僅使衛拉特蒙古各部人民蒙受巨大損失,生活遭受極大困難,同時也不斷削弱了為衛拉特封建主力量,使其再無力顧及自己的屬國哈薩克汗國,相反要藉助哈薩克汗國的力量來維護其搖搖欲墜的封建政權了。達瓦齊的登位除了得到哈薩克汗國阿布賚的支持外,還得到了輝特部酋長阿睦爾撒納的大力支持。原先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的牧地毗連,都在塔爾巴哈台地區,從這裡逃向以葉西爾河為政治中心的阿布賚汗處最為近便。開始兩人由於共同反對喇嘛達爾扎而形成同盟,可是達瓦齊登位後,暴虐混淫,倒行逆施。由於達瓦齊沒有滿足阿睦爾撒納所要求分給他的領地,兩人大動干戈,掀起戰爭。阿睦爾撒納戰敗,投向清朝。於是清朝籌集大軍於1755年春分南北兩路進攻達瓦齊。達瓦齊軍在清軍和阿布賚軍的東西夾擊下,很快就潰逃瓦解,達瓦齊也被霍集斯伯克擒獲送交清朝,後清朝又在1757年平定阿睦爾撒納的叛亂,準噶爾汗國徹底滅亡。 1759年,兆惠率清軍征服天山南路,至此天山南北盡併入清帝國版圖。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755清朝政府出兵平定了新疆準噶爾分裂勢力,乾隆二十年五月,清軍攻克伊犁,釋放作為人質禁錮於伊犁的大和卓(名波羅尼都)、小和卓(名霍集占)。波羅尼都率領他的弟弟霍集占等30多人投奔清朝軍隊。伊犁平定後,清朝命令他返回南疆,招撫舊部,統領維吾爾民眾。大和卓返葉兒羌(今莎車)統領回部,小和卓留伊犁掌管伊斯蘭教務。1756年小和卓霍集占從伊犁逃回,參與衛拉特蒙古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陰謀發動叛亂,兵敗逃葉兒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殺害清廷所遣前往招撫的副都統阿敏道,自立為巴圖爾汗,波羅尼都受到鼓動。他們號召各城起兵反清,一起集眾數十萬叛亂,舉兵反對清朝政府,叛軍控制了天山南麓的大部分地方。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二月,清廷命雅爾哈善為靖逆將軍,率滿、漢兵萬餘自吐魯番進發,進入南疆(天山南路)平叛。1759年夏天,大小和卓帶著妻孥舊仆三四百人逃奔巴達克山(今阿富汗東部)。清軍派人與巴達克當地部族交涉,八月,大、小和卓被巴達克山部首領素勒坦沙執殺,把屍首送交清朝。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湖北枝江、宜都白蓮教首領張正謨、聶傑人率眾先起,長樂、長陽等地教徒紛紛響應。三月,姚之富等奉齊林妻王聰兒為總教師,在襄陽黃龍呆起義。清廷急令湖廣總督畢沅、湖北巡撫惠齡、西安將軍恆瑞等率兵鎮壓,擊潰多支亂軍。面對清軍圍剿,王聰兒、姚之富亂軍避開平原,專走山區,於次年(1797年)初由豫經陝入川東,與四川教匪會合。嘉慶三年(1798年)春,王聰兒、姚之富跳崖死,余部在張漢潮等率領下,與四川的教匪聯合。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嘉慶四年(1799年),清廷以勒保為經略大臣,明亮、額勒登保為參贊大臣,節制川、陝、楚、豫、甘五省官軍進擊,並曉諭州縣辦團練,堅壁清野,攻撫並施。使教匪處境艱難,張漢潮等相繼犧牲。嘉慶五年(1800年),清廷任勒保為四川總督,集主力於川西阻截教匪軍。經數次激戰,教匪退入南山和巴山老林。至嘉慶九年(1804年)九月,教匪殘部被清軍陸續擊破,教亂被平定。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馮雲山在廣西傳教,秘密進行反清活動。1850年夏,洪秀全發布總動員令,號召各地拜上帝會眾到桂平金田村「團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萬餘人在廣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與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領導核心。清廷聞訊,調集兵力進行「圍剿」。1852年4月5日,太平軍自永安突圍,攻桂林不下,轉攻全州,馮雲山中炮身亡。後折入湖南道州(道縣),在此整頓隊伍,增修戰具;製備軍火,並作出「專意金陵,據為根本」的戰略決策。8月10日,棄道州東進,占郴州,建立「土營」。9月攻長沙,蕭朝貴陣亡。12月占岳州(岳陽),建立水營。1853年1月攻下武昌,震動清廷。2月9日,洪秀全等率領號稱50萬眾、船1萬餘艘,夾江東下,連克九江、安慶、蕪湖,勢如破竹。3月19日佔領江南重鎮江寧(南京),定為都城,改稱天京。旋派軍兩支攻佔鎮江、揚州,與天京形成犄角之勢。1856年8月,楊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洪秀全密令韋昌輝、石達開回京相救。9月初,楊秀清及其部屬數萬人被韋昌輝殘殺。不久,韋昌輝又被洪秀全處死。合朝文武迎石達開到京輔政。石達開因遭洪秀全疑忌,於1857年5月負氣出走,率數萬將士脫離天朝,獨立作戰。雖繼續反清,但遠離根據地,於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畔覆滅。 經此「內訌」,太平天國受到極大損害,軍事形勢不斷惡化,武漢、九江相繼失守,湖北、江西根據地大部丟失,只有安徽戰場控制地區略有擴大。從此,太平天國開始衰敗!之後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1864年7月19日,湘軍轟塌天京太平門附近城牆10餘丈,蜂擁入城,其他方向的湘軍也緣梯而入,城內太平軍或戰死,或自焚,無一降者。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867年5月,隨著阿古柏的不斷勝利,他覺得不再需要傀儡了,於是他宣布取消「哲德沙爾汗國」,建立「洪福汗國」(又稱「畢杜勒特汗國」),自封為「巴達吾來特哈孜(Badaul-et Qazi)」,即漢文史籍上的「畢杜勒特」(英語:Badaulat,或譯為「畢條勒特」 ,「畢調勒特」,意即「洪福之王」)。5月,攻佔庫車、庫爾勒,侵佔南疆。1868年,英國派遣特使會晤阿古柏,承認其政權,次年,阿古柏也派親信米爾扎·沙迪赴印度會見英國總督,爭取英國支持。英國決定向其贈送大批軍火,並允許其在印度招募工匠回喀什設立軍工廠。1870年,俄國也派人前往喀什會晤阿古柏,承認其政權。不過總體來說,在這一時期,英國仍然是阿古柏的主要支持者,期望能夠通過支援阿古柏將俄國的擴張阻止在天山以北。在得到大批先進裝備後,阿古柏於1870年5月攻佔了吐魯番,切斷了北疆和河西走廊的聯繫,並收降了以白彥虎為首的陝甘回族叛軍殘部,實力進一步增強。到1871年底為止,迪化、瑪納斯、鄯善先後被阿古柏攻克,同時俄國為阻止阿古柏進一步擴張,出兵佔領伊犁,這樣,清軍除塔城、烏蘇等少數據點外,已經全部從新疆消失。阿古柏成為了全新疆的主人。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光緒元年(1875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金順為烏魯木齊都統,幫辦新疆軍務。左宗棠根據敵我情況和新疆地區的地理條件,制訂了緩進急戰、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並花了近兩年時間籌集軍餉、採運軍糧、整頓軍隊、改善裝備,完成了收復新疆的作戰準備。在左宗棠的率領下,清軍進入新疆,收復新疆之戰開始。8月18日黎明,清軍出發。守衛烏魯木齊的馬人得、白彥虎未料到清軍行動如此迅速,一聞炮聲,即棄城向達坂方向逃跑。清軍收復烏魯木齊、迪化州城及偽王城。盤踞昌吉、呼圖壁與瑪納斯北城之敵如驚弓之鳥,未等清軍進攻即棄城而逃,只有瑪納斯南城之敵負隅頑抗。1876年9月2日始,清軍金順部會同劉錦棠部,伊犁將軍榮全等部猛攻瑪納斯南城,11月6日攻克。至此,北疆地區除伊犁外,所有敵佔據點全部克複。1878年1月2日,清軍克複和闐。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區外,全部收復。清軍收復新疆之戰取得偉大勝利。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便開始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鬥爭日益高漲。與此同時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1900年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國聯合照會清政府,再次要求取締義和團。2月1日,山東高密群眾圍攻德國鐵路公司,相持數日,並破毀鐵路,至14日,德軍揚言要以武力鎮壓。3月13日,帝國主義列強在渤海舉行海軍示威,顯示要用武力干涉中國。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會清政府,限兩月剿除義和團,否則將派水陸各軍馳入直、魯兩省,代為剿平。1900年4月,義和團剛在北京近郊發展起來,俄羅斯帝國公使就提出鎮壓。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各國公使也奉本國政府密令,聯合照會清朝政府「剿除義和團」,並將艦隊聚集大沽口進行威脅。5月間,義和團在京津一帶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參加義和團,以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為首的排外勢力在清政府內佔據上風。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制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說服朝廷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平亂。也就在這個時候,1900年7月16日,製造了海蘭泡慘案,居住在海蘭泡的數千名中國人幾乎全部被俄軍慘殺,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國侵略軍又先後將江東六十四屯居民萬餘人趕至黑龍江邊槍殺或用斧頭砍死,剩下的被趕入黑龍江淹死,只有極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國軍隊佔領齊齊哈爾,黑龍江將軍壽山自殺殉國;9月22日,佔領吉林,28日,佔領遼陽;10月1日,進入盛京(瀋陽)。俄軍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900年11月,俄國脅迫奉天將軍增祺簽訂《奉天交地暫且章程》,企圖把軍事佔領合法化,企圖把俄國獨佔東三省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因遭中外反對而作廢,東三省也在列強的干預下回到了滿清的手中。但俄軍利用軍事佔領的機會,大肆掠奪中國東北的金礦、煤礦和森林資源。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1911年12月28日,南北議和談判開始,當時關內18省都發生過武裝起義,其中湖北、湖南、陝西、江西、雲南、江蘇(含上海)、貴州、浙江、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共十三省宣布獨立,只有直隸、河南、甘肅、山西、山東五省在袁世凱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東、甘肅境內寧夏地區都曾宣布獨立,後被袁軍控制。12月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計有候選資格者3人;孫中山、黎元洪、黃興。17省代表依次投票,孫文得16票,黃興得1票,選舉結果揭曉時,「眾呼中華共和萬歲三聲,是時音樂大作,在場軍學各界互相祝賀,喜悅之情,達於極點」。在上海的孫中山得知消息,立即複電南京,表示接受,他說:「光復中華,皆我軍民之力,文孑身歸國,毫髮無功,竟承選舉,何以克當?惟念北方未靖,民國初基,宏濟艱難,凡我國民,具有責任。諸公不計功能,加文重大之服務,文敢不黽勉從國民之後,當克日赴寧就職,先此敬復。」同日,南北議和代表在上海達成召開國民會議公決「國體」協議。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舉行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孫中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月2日,清將領薑桂題、馮國璋、張勳、張懷芝、曹錕、王占元、陳光遠、李純、王懷慶、張作霖等十五人電內閣,誓死反對共和,請飭各親貴大臣將在外國銀行所存款項提回,接濟軍用 。同日,京東發生灤州起義。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912年1月3日,陸征祥等駐外各使節電請清帝退位。1月10日,清軍王懷慶鎮壓灤州起義。1月12日王公會議,奕劻主依優待條件交出政權,載澤、載洵、善耆及恭親王溥偉反對,並與良弼、鐵良、毓朗等決組宗社黨與南方對抗。1月16日,在養心殿的東暖閣里,袁世凱對隆裕太后講了法國大革命中法國皇室遭遇的屠殺,提出了退位的問題。當天,袁世凱在下朝的路上,在東華門丁字街遭到京津同盟會分會組織的炸彈暗殺,炸死袁衛隊長等十人,袁幸免於難。1月20日,南京臨時政府正式向袁世凱提交了清帝退位優待條件。1月22日,隆裕召開御前會議,載澤、溥偉等宗社黨成員仍竭力反對共和,他們建議隆裕用宮中金銀作犒賞向亂黨開戰。隆裕並未同意 。同日,英國公使朱爾典會同法、俄、日公使聲明贊成清室退位。美國不願干涉內政,不曾參加。1月26日,在袁世凱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將領共47人聯名致電內閣、軍咨府、陸軍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軍已答應對清朝皇室、王族及滿蒙回藏各族的優待條件,陳情「即此停戰兩月間,民軍籌餉增兵,布滿各境,我軍皆無後援,力太單弱,加以兼顧數路,勢益孤危」,要求「懇請渙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

1912年2月2日,清廷舉行御前會議,會上決定退位,以取得革命黨人的優待條件。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要求共和的第二電,專致「近支王公、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聲言「謹率全軍將士入京,與王公痛陳利害」。2月10日,南京參議院通過《清室優待條件》和張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詔書》。優待條件第一部分即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

地圖上看滿清296年的榮辱興衰,中國疆域越來越大但腰卻越來越彎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攜六歲皇帝在養心殿舉行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頒發遜位詔書。直至這天早晨,仍有人想阻止退位上諭發布。隆裕對內閣全體說:「我們先辦了這事,我再見他們,免得又有耽擱。」於是將遜位詔書蓋印發出。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提出辭呈,向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接任。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議決臨時政府仍設在南京,並電袁前來受職;未受任前,政務仍由孫中山繼續執行。袁世凱以北京兵變為由,堅持遷都北京 。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解任。4月2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遷往北京,4月4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該院遷往北京。3月8日臨時參議院又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試圖通過內閣制對大總統的權力加以限制。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外國列強的支持武昌起義之後,在中國有重大利益的外國列強保持了觀望態度,並試圖從北京政權或武昌政權中尋找到最能符合各方利益的一派來支持。直到此時,各強國才開始陸續承認中華民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