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飛來橫禍?中央聖馬丁學生Jerry Chu被Jimmy Choo起訴商標侵權

飛來橫禍?中央聖馬丁學生Jerry Chu被Jimmy Choo起訴商標侵權

時尚行業對知識產權和品牌標識保護向來十分重視,但是烏龍事件對被訴方的負面影響往往被人忽略

作者 | Sherry Wang

編輯 | Drizzie

時尚頭條網報道:奢侈品牌對其商標的過度保護,或許反而為品牌帶來負面影響。

據時尚商業快訊消息,10月29日,英國中央聖馬丁男裝設計專業大二在讀生Jerry Chu朱顯傑在個人Instagram上稱收到英國奢侈鞋履品牌Jimmy Choo的訴訟信,後者起訴Jerry Chu商標侵權並要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撤銷其商標。該事件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酵,引發評論對Jimmy Choo的聲討和對當事人的聲援。

Jerry Chu在個人Instagram公開被起訴的遭遇,引發輿論聲援

據悉,此次訴訟主體是傑出有限公司,通信地址為英國倫敦豪伊萊克去10號。該訴訟信顯示,Jerry Chu商標中「Chu「與Jimmy Choo的「Choo」在發音上雷同,並且兩個商標的寫法十分類似,因此Jimmy Choo方面認為,該設計師有利用Jimmy Choo品牌的高知名度來欺騙消費者造成混淆的嫌疑。此外,信中還提到,因為兩個品牌都是在英國註冊,可以證明Jerry Chu是在知曉Jimmy Choo的情況下惡意模仿其商標。

訴訟書詳情,由Jerry Chu提供

Jerry Chu於去年3月3日通過家人公司申請該商標,並於今年2月28日註冊成功,註冊地址為英屬維爾京群島托托拉島路鎮。 註冊地址同為英屬地區成為Jimmy Choo此次起訴的原因之一,不過英屬維爾京群島與英國事實上並非同一地區。

該設計師向時尚頭條網表示,「Jerry是我從小用到大的英文名,而Chu是「朱」的粵語拼音。我對因自己的本名和知名品牌的發音相似而無法命名自有品牌感到非常不公平,這件事對像我這樣的年輕獨立設計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感覺自己受到了來自品牌的霸凌。我有權利做我的設計並保留自己的版權,也有權利做我自己。

相關法律人士稱,Jimmy Choo敗訴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是因為Jimmy Choo主營業務為鞋履,而Jerry Chu則以服飾為主要業務,二者並非真正的同行競爭。二是Jerry Chu為其自己的本名,因此也不存在惡意註冊,Jerry Chu有理由通過抗辯而勝訴。

Jerry Chu個人設計風格與Jimmy Choo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此外,根據知識產權相關法律規定,註冊商標在特定年限內未實際使用,任何人也可申請撤銷該註冊商標。也就是說即使Jerry Chu贏得了官司,如果一直不使用該商標,那麼Jimmy Choo可以單方面撤銷其使用權。

截至目前,Jimmy Choo暫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Jimmy Choo由周仰傑和當時在英國《Vogue》任職時尚配飾編輯的Tamara Mello聯合創立,不過,兩位創始人先後於2001年及2011年離開品牌,並於2011年將品牌68%的股份出售給歐洲投資公司JAB,後於2014年在英國倫敦上市。

2017年7月,美國時尚品牌Michael Kors以12億美元現金收購了Jimmy Choo。根據Michael Kors集團發布的最新一季財報顯示,Jimmy Choo營收高達1.72億美元,年增長率達12%。目前,Jimmy Choo在全球擁有150多家門店。

巧合的是,Jerry Chu在廣州就讀天麟海外藝術創意啟發中心的預科學校時,還曾與已經離任同名品牌的周仰傑見面,後者恰好是該學校的名譽校長。

對此,以報道行業侵權事件著名的Instagram賬號Diet Prada評論稱,保護品牌免受仿冒品的侵害的初衷無可厚非,但是此次事件中Jerry Chu和Jimmy Choo幾乎不會讓消費者感到困惑。越來越多類似事件只能說明,現在在時尚行業中能基本運作已經很困難,更不用說品牌發展壯大了

知名Instagram時尚評論賬號Diet Prada對此事進行曝光

Jerry Chu表示,「作為一個追逐夢想的年輕獨立設計師,想在這個行業做一些事情、有一些成績好像越來越難。」

沒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背後強大的資本運作支撐,獨立設計師在行業中舉步維艱。事實上,因為人微言輕,年輕設計師的權益在時尚產業並沒有被完全保護。除了被告侵權,奢侈品牌抄襲竊用年輕設計師和學生創意的事件也頻繁出現。

去年,當時曾在美國Parsons設計與藝術學院學習的中國學生Terrence Zhou在社交媒體平台控訴Viktor&Rolf 2017秋冬高定系列疑似竊用其作品創意。當時他曾向Viktor&Rolf投遞了實習申請並附上以Plastic Surgery「整形」為主題的作品集,但對方以申請人不是歐洲公民為由拒絕了他的實習請求,之後他卻在Viktor&Rolf 2017秋冬高定秀場發現了相似設計。

雖然該事件發生後輿論對奢侈品牌抄襲學生作品的可操作性存在質疑,但是奢侈品牌方面拒絕回應,最後不了了之的態度,是令很多缺乏話語權的年輕設計師更加困擾的問題之一。特別是在西方權威時尚環境中求學的中國設計師,由於語言文化背景差異,也處於較為弱勢的處境。Jerry Chu稱,「獨立設計師很多時候想要發聲,但是勢力單薄,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

事實上,奢侈品牌起訴中國品牌商標侵權並非個例。近年來不少國外知名時尚品牌起訴中國品牌商標侵權,包括義大利時尚品牌Diesel、美國運動品牌Skechers、英國奢侈品牌Dunhill和義大利男裝Ermenegildo Zegna,耐克旗下運動品牌Jordon以及日本無印良品等。

其中Jordon與中國企業喬丹體育的商標侵權拉鋸戰自2012年起持續多年,美國Jordon在一審、二審時均敗訴,雖然中國法院曾於2016年12月判定美國Jordon勝訴,但是次年七月中國喬丹體育公司便向法院上訴指控美國Jordon商標侵權。

無獨有偶,最近日本無印良品輸掉商標侵權官司也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據時尚頭條網消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日前起訴日本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及其中國分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侵犯其商標權並勝訴,因為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先於良品計划上海分公司在2004年便在中國註冊了「無印良品」的商標。

時尚行業對知識產權和品牌標識保護向來十分重視,因為商標與聲譽便是他們最有力的溢價因素。在非一線城市發展的山寨品牌很容易做出一定規模而不被品牌方察覺,因而品牌在山寨品牌業務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再起訴,可能會受到相當大的阻力。這或許就是Jimmy Choo如此風聲鶴唳,起訴中國獨立設計師的原因。

不過,奢侈品牌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其作為行業權威的社會責任。對於創意環境的鼓勵與維護,事實上也關乎奢侈品牌未來的發展。

阿里打假聯盟成員破百,奢侈品牌LV連續兩年為其站台阿里巴巴打假聯盟AACA今日宣布成員已經突破100位,分別來自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覆蓋包括奢侈品、珠寶、服飾、智能設備等12個行業。

你離洞察時尚的距離只差一個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頭條網 的精彩文章:

效仿Zara完敗!Esprit母公司去年虧損25億關店555家
產品才是核心!MICHAEL KORS要徹底征服年輕一代

TAG:時尚頭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