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被你刺滿的雙手,此刻擦乾你眼淚——佛子行 第4課

被你刺滿的雙手,此刻擦乾你眼淚——佛子行 第4課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有些人喜歡在眾人前炫耀自己,說自己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為什麼?

什麼才是真正具有菩提心?這與你以前的理解有何不同?你自己能做到多少?

大乘修行人的行為歸攝為哪兩條?你平時是如何以行為來約束自己的心的?現在跟以前相比有何改變?

按照格魯派的修行教言,菩提心要培養出來的話,需要哪三個條件?你打算怎麼樣讓自己一一具足?

現在是講惡緣轉為道用,其中不欲轉為道用分了四個方面,今天開始講痛苦轉為道用。

辛二、痛苦轉為道用:

我雖無有些微錯,何人若斷吾頭顱,

然以悲心將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佛子行》確實是非常甚深的教言,對於我們凡夫人,每一句都能實行相當困難,但不管怎麼樣一定要明白,學習大乘佛法的人應該做到這一點、想到這一點,否則常以世間的一些行為來充實自己,真的相當慚愧。許多人認為自己開悟了、學得非常好,但遇到某些事情時,往往是沒辦法接受。

頌詞的意思非常簡單,就是說我雖然沒有傷害別人的絲毫過失,然而若有人平白無故地加害我,用各種兵器砍斷我的手腳,甚至斬斷我身體中最關鍵的頭顱,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肯定不服,非要報仇不可,漢地很多地方就有這種傳統,如果別人打你,你沒有能力報復,大家都會笑話的;我們藏族也有種特別不好的習俗,假設有人用棍棒、刀等攻擊你,你卻沒有反攻的能力,那一輩子都會被人恥笑,說你膽量很小、特別懦弱……很多人覺得這種名聲非常重要,倘若一生都是那樣的惡名,那還不如死了好。所以別人用兵器傷害自己時,拼了命也要去害別人。

但是作為學習大乘佛法的人,不能這樣以牙還牙。因為我們在諸佛菩薩面前發過菩提心,故應以慈悲心來對待一切,不但不可以報仇,反而要將他的所有罪業自己代受,心裡默默地發願:「這個人真的很可憐,但願這種罪業不要染污他的相續,讓他以此因緣往生清凈剎土。」

當然,說起來簡單,真正有人害自己時,不要說千刀萬剮、砍斷頭顱,甚至打一拳、踩一腳或者斜視一眼,恐怕有些人也受不了。大乘理念與世間行為完全不同,若想成為大乘修行人,一定要用這些教言來觀察自己。《入行論》云:「故於害我者,心應懷慈愍,慈悲縱不起,生嗔亦非當。」對於傷害自己的人,縱然生不起慈悲心,亦不應當生嗔恨心。因為對方是被煩惱所迫,再加上自己與他的因緣,才有了今日的種種損害,若也像世人一樣互相爭鬥、勢不兩立,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其實若以前世今生的因緣來觀察,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原因。阿底峽尊者說過:「他害己身時,當觀宿業致。」別人害自己的時候,理應觀想是前世宿業所致,並非平白無故。或者還可以想:「遭受損害的這種因緣,應該成為我大悲菩提心的增上緣。」夏哦瓦格西也說:「未懂得損害與痛苦為正法之助緣……」而千萬不能在這時發下惡願。佛傳中有個故事說:久遠之前有一共命鳥,它長有兩個頭、一個身體,一個頭叫有法,一個頭叫非法,有法心地善良,而非法性格惡劣。有次當非法睡著時,有法撿到一枚甘露果,它本想叫醒非法,但後來想:「反正我們滋養的是一個身體,算了吧。」然後就獨自享用了。非法醒過來後,因有法打嗝時呼出陣陣甘露果的香味,知道甘露果已被有法吃掉,於是憤怒異常,說道:「我以後也會仿效你如此行事。」

後有一次當有法睡著時,非法看到水中漂來一隻水果,它不知有毒便將它吞下,結果立即昏死過去。神志不清時,非法發願道:「生生世世但願我都能將有法殺死,並且永遠與它對立。」而有法則發願說:「無論我轉生何處,願我生生世世都能以慈悲心對待非法。」當時的有法,即為後來之釋迦牟尼佛;非法,即為後來之提婆達多。所以在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時,提婆達多經常心理不平衡,天天製造違緣,害過佛陀好多次。

人與人之間的抵觸,應該說有一種因緣,但不管怎麼樣,我們大乘行人有能力時,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應以大悲菩提心來對待,將一切危害和痛苦轉為道用。

辛三、惡名轉為道用:

有者百般中傷吾,惡名縱遍三千界,

然我深懷慈愛心,贊其功德佛子行。

有些人不止一次,而是無數次地中傷我,在眾人面前說我破戒了,使我的惡名傳遍於三千大千世界。此時我該怎麼對待呢?不但不能以怨報怨、反唇相譏,而且要以深厚的慈悲心來關愛他,反過來讚歎他的功德。

這一點,恐怕很多人很難做到。自己對他的恩德和幫助相當大,可他不但不報恩,反而無緣無故誹謗自己,使整個世界上的人都知道。有些道友可能是前世的因緣吧,即生中沒有害過別人,但別人就喜歡無因誹謗,說得特別難聽,使自己在眾人當中下不了台,弄得很難堪。這時候一般人都認為:「你應該給我有個交代,因為你的語言讓我變成這樣。」尤其是剛開始學大乘論典的人,恐怕一開口就是說他的過失。然而作為大乘佛教徒,不但不能斤斤計較,反而要讚歎他的功德,說他的修行或人格如何如何好。若能做到這一點,修行才會非常圓滿。

我們應該觀察自己,沒有遇到別人挖苦、天氣也好,種種因緣聚合時,覺得修行非常不錯,而一到關鍵時刻,自己就受不了了,開始用各種語言來誹謗別人。作為凡夫人,尤其是小乘根基者,這種情況非常多,但對真正的修行人而言,不能以這種方法來對待。

其他教言書里也講了,不管是讚歎還是利養,統統是世間八法,都應該平息。世俗中有平息世間八法的一些教言,勝義中如《入行論》云:「故於諸空法,何有得與失?」諸法都是空性的,怎麼會有得失呢?以這些教言來平息各種分別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辛四、誹謗轉為道用:

何人大庭廣眾中,揭露吾過出惡語,

於彼亦作上師想,恭敬頂禮佛子行。

有人若在大庭廣眾揭露我的過失,這時候不但不記恨,反而要把他看作上師。這一點也比較難做,背後造謠誹謗,很多人都能接受,但在眾人集聚的場合中,直截了當地揭露你在某時偷了什麼東西,犯了什麼戒,行為如何如何不如法等等,恐怕很多人都無法忍受。其實《入行論》中云:「若僅為虛名,失財復喪命。」為了虛名而失毀財富、喪失性命,真的沒有意義,阿底峽尊者也說:「聞刺耳語時,當視如谷聲。」

現在很多人遇到這種情況時,當下就無法接受,生起很大的嗔恨心。而我們不應該這樣,別人說自己過失時,應把他當作深恩厚德的上師來看。弟子對上師要如何恭敬,學過佛法的人都清楚,所以別人無中生有毀謗你時,不能對他報復,而應該當作最有恩德的人。以前有一首感恩的歌里說,對於給自己製造違緣、傷害自己的人,理當心存感激,為什麼呢?因為通過這種因緣,讓我們變得堅強,變得寬容。一般來講,名聲受到損害,世間人都接受不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別人誹謗我、說我的過失,也是一種殊勝的因緣,我如果一直被人讚歎、崇拜,今生的修行都會毀壞的,誠如寂天菩薩所言:「讚譽令心散,損壞厭離心。」

因此在修行過程中,受到違緣不順是非常好的,別人不管在什麼場合中說我過失,我都應該有心理準備,明白這些可憐眾生如同有精神病的病人,他說什麼、做什麼都可以接受,怎樣瘋狂地傷害我,都是有情可原的。畢竟瘋狂者無惡不作,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說得出來,但這也是在煩惱催動下的身不由己,他根本沒有控制能力。

所以這些人誹謗我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也是噶當派很多大德的殊勝教言。國蒼巴大師有十二種修法,最主要的就是饒益作害者,而且這也是釋迦西日尊者的四大事業(四大實修法)之一。一般的世間人是別人害我,我就永遠耿耿於懷,說他的過失。可是學了大乘佛法以後,這種理念應該轉變過來,倘若還是沿襲老觀念不改,認為「這是我的仇人,那是我的親人」,親和怨分得非常清楚,這是不合理的。

作為大乘修行人,要將害自己和毀謗自己的人視為最好的親友。真正的親人雖對自己好言好語、百般引誘,卻阻擋著生生世世的解脫之路,而怨恨的人能讓我們把修行方法用得上,對生生世世是有幫助的。因此,朗日塘巴尊者說:「虧損失敗自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選擇失敗、寧願吃虧,就是大乘將誹謗轉為道用的最好方法,不管誰在大眾場合說我的過失,我真能忍受的話,這就是大乘修行人。

然而有些發心人不是這樣,今天幾個道友說我的過失,彼此有些觀點不合,就一直記在心裏面,此後跟他合作都不願配合。這種情況,我也發現過。本來我認為有些人修行應該不錯,不會這樣,但後來發現他因以前跟別人有過節,心裡一直有疙瘩,合作時別人需要配合的地方,他根本不願意幫助。這種現象經常有,希望不要這樣!

以上的教言非常非常深奧。凡夫人不僅這一輩子,生生世世的自我保護都很強,利他心非常薄弱,所以這樣的理念一下子適應過來,恐怕有一定的困難,就好像低原的人來到高原地區,對氣候實在不習慣一樣。然而,人什麼事情都可以適應,剛開始把怨敵和親人分得非常鮮明,逐漸逐漸通過學習大乘甚深道理,相信很多人可以轉變自己的相續。

庚二(安忍困難轉為道用)分二:一、恩將仇報轉為道用;二、凌辱轉為道用。

辛一、恩將仇報轉為道用:

吾如自子愛護者,彼縱視我如怨敵,

猶如慈母於病兒,尤為憐愛佛子行。

我以無限關愛像呵護兒子那樣維護的人,縱然對我不報恩,反而把我視如怨敵,我也不會向他報仇,而是像慈母對待生病的兒子一樣,更加悲憫他、慈愛他,這就是大乘佛子的行為。

我認識一個大老闆,他以前幫助過一個人,當時那人身無分文,特別可憐,他純粹是出於愛心才幫助他,然後讓他加入自己的企業,慢慢在公司中佔有一席之地。由於他在那人最困難時幫助了他,認為他不會欺騙自己,所以對他很信任。沒想到,那人掌握了公司的里里外外之後,就把很多財富轉到其他地方,並通過一些政府關係加害他。這個老闆是學佛的,他說:「從世間角度來講,我根本想不通。他最可憐的時候,是我幫了他,他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也全部是我給的,可是他不但不報恩,反而以這種方式來對付我。如果我也反過來害他,從大乘角度講是不合理的,因此我還是忍著吧,把所有的善根迴向給他。」真正學得好的大乘行者就應該這樣。

此處用了一個比喻說,當別人害你時,你應該像慈悲的母親對兒子那樣來對他。聖天論師在《四百論》中云:「如母於病兒,特別覺痛愛,如是諸菩薩,特意愍惡者。」月稱論師在《四百論》的講義中也說,以前有一個女人,她有六個孩子,前五個生活都能自理,有一定的謀生技能,但第六個孩子品行惡劣,經常做些非法惡業,因此母親對小兒子特別關心,成天想盡辦法關照他。世間上也有這樣的現象,比如一個母親有三四個孩子,其他的孩子都有工作,別人對他態度也很好,但有一個孩子性格惡劣,大家不需要他,而且是殘疾人,這樣的話,母親會對他特別好,縱然發脾氣對她作各種傷害,母親還是照樣關愛他。大乘修行人對惡劣者也要如此,月稱論師云:「一切大悲尊,視眾雖平等,尤於愚劣者,卻更生悲愍。」諸佛菩薩大悲尊者雖然對眾生一視同仁,皆以平等的菩提心來對待,但對愚痴野蠻的可憐眾生,尤為關心照顧。

因此,有人對你製造違緣的話,不管他對你做了什麼,都應以這種方式來對待。朗日塘巴尊者的有些教言里說,傷害我的人當如如意寶、善知識般來對待,這些教言大家要身體力行。當然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對弘法利生非常有害的人,也是不能攝受的。比如在一個佛教道場中,有個非常壞的人或精神有問題的人,按照《毗奈耶經》和有些大乘教言,他不能呆在僧團里,這並非捨棄菩提心,也不會違背菩薩行。

在我們學院,破戒者、毀壞誓言者、精神不正常者,不能與僧眾共住。這不是舍菩提心,而是佛陀在大小乘經典中親自開許的。有些人過於走極端——「精神不正常的人、破戒的人畢竟是個眾生,應該讓他在僧團里繼續破壞紀律。」這完全是墮於一邊,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密意所在,難道他的「悲心」超過大慈大悲的佛陀嗎?噶當派的前輩大德曾異口同聲地說:「大悲菩提心不能捨棄,但是為了弘揚佛法、培養清凈的僧團,必須按照戒律中的羯磨儀式如理如實地行持。」

辛二、凌辱轉為道用:

與我等同或下士,雖以傲慢而凌辱,

然吾敬其如上師,恆時頂戴佛子行。

地位、財產、名聲等與我相同或者比我低下的人,以傲慢心通過各種方式來欺負我、侮辱我,那個時候該怎麼對待呢?應該把他當作善知識。《入行論》中說:「任他踐吾頂,寧死悅世主。」即使他用腳踩在我的頭頂上,我死掉也無所謂,但我一定要幫助這個可憐眾生,以此令世間尊主釋迦牟尼佛歡喜。上師如意寶經常念這句偈頌,並發願道:「不管是誰,踐踏我的頭也好,故意毀謗、無意毀謗也好,無論對我怎麼樣損害,我都會樂於接受的。」

我在《旅途腳印》中也寫過,我在一家星級賓館,看到了一幕令人難忘的情景——一位顧客暴跳如雷、怒髮衝冠,硬硬的拳頭幾乎揮到了女服務員的身上,但女服務員卻始終保持著職業性的微笑,一直以恭敬心來對待,令我欽佩不已。我當時就想:「如果大乘修行人遇到這種對境時,也能以微笑或愛心相待,那該多好啊!」

尤其是同等或比自己低下的人,對自己進行凌辱時,是很難以忍受的。領導批評你,你可以接受,但是同事或下屬說你過失,你就會心裡不服,很難把他們當上師看。其實若能做到這一點,即便是圓滿正等覺果位也不難獲得,龍猛菩薩云:「故求圓滿菩提者,當視眾生如上師。」凡是希求圓滿菩提的人,都要把眾生當作上師,應該想:「眾生不分上中下等,只要是眾生,就是我的上師,對我的修行都有利益。」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也要分清賢劣,並不是惡人和好人沒有差別,對他們傳授佛法應該一視同仁。有些人對佛法連信心、恭敬心都沒有,給他們傳授也沒有用。佛經中說:「如月縱出升,非器不顯現。佛陀大悲月,亦不照無緣。」月亮雖然升出來了,但如果地上沒有水器,月影就不可能顯現。同樣,佛陀的大悲月亮,也不可能照到無有緣分、性格惡劣、沒有恭敬心的弟子身上,在這些人面前,任何加持、功德、悉地都無法現前。

有些惡劣弟子認為:「製造違緣的話,對上師是一種順緣,對道友們也是一種順緣,那我應該無惡不作。」這是不合理的。作為一個佛教徒,若對傳法者沒有基本的恭敬心和信心,甚至有很多邪知邪見,那再甚深的教言對你也沒有利益。沒有得利反而造惡業的話,還不如早點離開僧團,這樣對自己也好,對僧眾、包括上師的方方面面,也應該是有幫助的。否則惡緣一直不斷結下去,對彼此都是有害無利。僧團里有一個破戒者的話,所有僧眾的功德,尤其是密宗灌頂的誓言,都會毀壞無餘,猶如一大鍋牛奶里滴了一滴酸奶,全部的牛奶都會壞掉一樣。因此我們對誓言和戒律應該值得重視。要知道,天底下佛陀是最慈悲的,不僅具有世俗菩提心,而且具有勝義菩提心,但是佛陀在世時,破戒者、對法師不恭敬者被擯除僧團的現象也非常多,打開《毗奈耶經》和《四分律》,你們就會相當清楚。當然,我並不是說我們這裡有破誓言者,但有些性格惡劣者經常擾亂上師道友的心,此舉對弘法利生是有利還是有害?自己也應該善加觀察。

這裡講我們修安忍時,面對欺辱應該怎麼樣對待呢?應該把他當作善知識。不管是什麼樣的人,上師也好,弟子也好,金剛道友也好,別人來加害你時,就應該這樣對待。現在很多企業和單位中,有些人無緣無故搶了你的財產,或者在領導面前告狀,你心裡就不平衡,但在那個時候,以安忍心來對待非常重要。否則,表面上說自己是某某上師的弟子,修了多少年法,皈依十幾年了,實際上天天在傲慢的心態中自以為是,一點點小侮辱都沒辦法接受,那麼遇到違緣時,修行境界肯定會暴露無遺。

其實,做人應當謙虛,沒什麼可傲慢的,就算有點世間的技術、學問,那也只是滄海一滴,對於浩如煙海的佛教知識,很多人都一無所知。因此,大家不要有傲慢心,傲慢的山頂上留不住智慧的水,有了傲慢,永遠也得不到上師的加持和道友的勸勉,總是這個看不慣,那個看不慣,上師所說的如意寶般的珍貴教言,對之也是嗤之以鼻,最後相續與佛法背道而馳,很有可能墮入惡趣,非常危險。

有些人懂一點技術,就有傲慢心了。比如對電腦稍微明白一點,就覺得在世界上自己很了不起,因為很多道友不懂電腦,上師也是如何如何,久而久之,這種技術就成了毀壞自己的一種因,非常不值得。我們得個人身不容易,遇到佛法尤其有緣修學佛法更是難得,但因為以前沒有造善業,有時候順緣也會變成惡緣,最終只有墮入深淵,處境堪憐。而我們看到也沒有辦法,即便是在佛陀時代,也有提婆達多、善星比丘等很多人直接墮入三惡趣。

所以,大乘佛子在修行過程中,應該盡量接受各種違緣,同時也要把握分寸,不能什麼都混為一談。講經說法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把非法與正法區分開,讓人們懂得這個道理,不然全部混雜在一起的話,那不叫真正的講經說法。

好,今天講到這裡。

-----

-----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索達吉堪布教言彙集 的精彩文章:

今晚索達吉堪布網路開示通知
佛陀在華爾街——對當今的西方社會說點什麼

TAG:索達吉堪布教言彙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