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早全面反映洪湖地區革命鬥爭的劇作家

最早全面反映洪湖地區革命鬥爭的劇作家

原標題:最早全面反映洪湖地區革命鬥爭的劇作家


鞠盛口述 柳哲整理







我是一位97歲的老詩人、劇作家,中國電影出版社離休幹部。1922年出生在江蘇靖江,1940年參加新四軍,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結婚成家。作品有《洪湖母子》、《孫中山詩傳》、《李自成後傳》等10餘部。


我是最早全面反映洪湖地區革命鬥爭的劇作家。1951年9月,我考進原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編劇班。1951秋至1952年夏,我先後八個月在洪湖地區參加土改,深入生活。該期間,我曾遇到一位洪湖赤衛隊長的妻子,她的丈夫在鬥爭中慘遭殺害。她為了避免地主惡霸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遂懷抱著嬰兒逃難至武漢,歷經苦難,把嬰兒哺育成為碼頭工人。武漢解放前夕,當得知解放軍已進入洪湖地區,便帶著兒子一起回到洪湖,迎接解放。國民黨反動派這時正陰謀破壞洪湖大堤,使武漢周圍成為一片汪洋澤國。當地人民展開護堤工作,她也英勇地參加了這一鬥爭,付出了血的代價,取得了護堤鬥爭的勝利,解放了大武漢。


這位母親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動,1952年夏土改結束後,我回到當時的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編劇班,繼續學習。當時領導號召我們創作電影劇本,於是我就寫了《洪湖母子》(原名《苦難的歷程》),曾受到領導與同學的鼓勵。當時的解放軍文藝雜誌社,還準備為我出版單行本發行,後又蒙中國作家協會給予我創作貸款,讓我再去洪湖體驗生活。當時的長春電影製片廠還準備將之推上銀幕,可是由於我被錯劃為「右派」,受到勞動教養處分,上述一切都作罷論。

1956年8月15日《解放軍文藝》對《苦難的歷程》(後改定為《洪湖母子》)的審查意見:「《苦難的歷程》收讀了。我們認為這一部作品內容還是很豐富的。這樣長期鬥爭、這樣複雜的代表各方面的人物,作品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反映,這是很難得的。但也正因為這樣有些情節、有些場面也就刻畫得不夠細緻,有些人難免得不到徹底的發展和描寫。因此使作品不能一貫的始終如一的吸引住讀者。加上這部作品的篇幅過長,我們意見還是出版單印本較更為合適些。」


1957年,我把劇本《洪湖母子》以及另外一個劇本《小兵出遊記》兩部電影手稿,交給了當時前來參加整風會議的文化部負責電影劇本的陳荒煤(後任文化部副部長)。不久,「反右」開始,我被錯誤劃為「極右」,送往勞教,後又被遣返老家江蘇靖江改造思想,之後數年,我的創作權、出版權全被剝奪。陳荒煤曾任中南軍區文化部部長、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副部長,他組織武漢編劇、作曲方面的人才,在我提供的劇本《洪湖母子》基礎上,派人實地採訪,進行再創作,先後改編成歌劇、電影《洪湖赤衛隊》。該歌劇首排於1958年,1959年10月,該劇作為湖北省向國慶十周年獻禮首次進京演出,一炮打紅。我寫的劇本《洪湖母子》主人公劉池夫,是一位洪湖赤衛隊的隊長,實有其人,是真名。而《洪湖赤衛隊》電影主人公劉闖,原型就是劉池夫。我劇本手稿就有「洪湖水,浪打浪」這句經典歌詞,來自於民間採風。1962年,《洪湖赤衛隊》歌劇電影公演後,在老家的我,才得知我的劇本已改編成電影。我曾上書時已擔任中央文化部副部長的陳荒煤詢問提交他審閱的兩個電影劇本的流向,但遺憾無果而終。


1956年8月15日《解放軍文藝》對《苦難的歷程》(後改定為《洪湖母子》)的審查意見:「《苦難的歷程》收讀了。我們認為這一部作品內容還是很豐富的。這樣長期鬥爭、這樣複雜的代表各方面的人物,作品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反映,這是很難得的。但也正因為這樣有些情節、有些場面也就刻畫得不夠細緻,有些人難免得不到徹底的發展和描寫。因此使作品不能一貫的始終如一的吸引住讀者。加上這部作品的篇幅過長,我們意見還是出版單印本較更為合適些。」


這一劇本一直擱置今天,本不打算做任何努力。但有的同志鼓勵我說,洪湖地區革命鬥爭,一直是我黨革命鬥爭的重要一環,而反應洪湖地區革命鬥爭的。《洪湖母親》的內容則涉及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農村合作化四個時期,比較全面,如能出版該劇本或將之搬上屏幕,他們認為仍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我將珍藏半個多世紀的《洪湖水》劇本手稿,重新修改後,定名為《洪湖母子》。該劇本較《洪湖赤衛隊》更全面,較能如實地反映洪湖地區偉大的革命鬥爭,電影《洪湖赤衛隊》只是選取了其中的一部分。我希望能夠重新出版或拍攝成電影或電視劇,以不辜負洪湖地區廣大的革命群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城遊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京城遊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