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伊斯蘭教為什麼不讓收利息?

伊斯蘭教為什麼不讓收利息?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743-穆斯林的利息




作者:重光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眾所周知

,食物有清真與非清真之分,但

除此之外,

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有「清真與非清真」

的區別。「清真金融」指的是符合伊斯蘭教教規的金融體系,其最大的特點就是

不收取利息




沒有利息




這種金融玩法在伊斯蘭世界的正式名稱,叫「

綠色金融

」,在各個伊斯蘭國家的各個時期都能見到。虔誠的穆斯林都是厭惡貸款利息的,這種厭惡是緣何而來的呢?





伊斯蘭銀行


 



從商貿到高利貸


 



早在伊斯蘭教出現之前,和近親猶太人一樣,

以經商為業的阿拉伯人就有明確的利息概念

。他們聚居於亞歐非通衢之處,佔盡海陸商道之利,世代從商。為了弄清自己到底發了多少財,阿拉伯人用「

里巴

」(Ribā)一詞表示價值的增加,後來也用里巴表示

利息

以及與之相關的借貸活動,乃至高利貸。




你繞不開的障礙,那就成了一個樞紐




許多阿拉伯人在轉口貿易中賺得盆滿缽滿,轉而開始

利用集中在自己手中的資本,從事金融業

。有人以投資方式與他人合夥經營,分取利潤;有人則向民眾放貸,賺取利息,這其中就有

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

。這位老叔是個巨富,在經商的同時也放高利貸,有人形容「阿拔斯的財富分散在大眾之中」,意即向民眾放高利貸。




這裡除了放牧,就只能經商了



不對,還有搶劫




阿拉伯人的高利貸,比近年來猖獗一時的「小額貸款」更有過之無不及,不僅形式比什麼「校園貸」、「裸貸」更複雜,而且

利率高得嚇人

。貸款常以一年為期,可以現金或等價實物支付,若借款人到期後違約,則

債項翻倍

,一年後再還。假使到期後借款人再次無力償還,那麼債項繼續翻倍,直至借款人償清為止。






不過

高利貸在古代社會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

。由於古代徵信系統不完善,經濟系統又容易受到天災人禍的影響,放貸方為了防止自己虧損,經常會征以高利息。比如王安石變法以國家為背書,被後世認為對農民非常友好的

「青苗法」,實際利率高達20%

。放在現代,也可算是高利貸了。




事實上,這個高利貸也確實經常叫人還不起,

多數債戶因此傾家蕩產,身無分文

。有人還在討債過程中與逼債者發生流血衝突,落下殘疾,還有人被逼得走投無路,最後不得不賣身為奴償債,更有甚者舉家自盡躲債。




如此駭人聽聞的高利貸,顯然

擴大了社會貧富差距

,加劇了貧富對立情緒。不少借款人眼看怎麼努力工作都不可能還清高利貸,遂「上梁山」,干起了土匪的勾當。




城市的建設需要你的路費


 


 


 


禁絕高利貸




這一切,

穆罕默德

都看在眼裡,而他在多次北上沙姆(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與約旦)經商的過程中,

接觸了不少猶太人與阿拉伯基督徒

,他們宗教社會觀不可避免地對穆罕默德產生了影響。




《希伯來聖經·申命記》

第23章第19與20節

明確規定猶太人不可向同胞提供有息貸款

,但可以向非猶太人放債。脫胎於猶太教的基督教允許借貸活動,且不論對象是否為基督徒,但明確反對高利貸,不少基督教神學家稱其為「滿足貪慾的工具」。




珠玉在前,穆罕默德決定通過

《古蘭經》

循序漸進地禁絕高利貸。




早期,穆罕默德只是把高利貸定為

不理想的行為

,勸誡富人別只貪圖享樂,坐收高息,要幫助弱者,

「關心」窮人的需要,最起碼保證窮人不要搞事情

。最早提及里巴的《古蘭經》第30章第39節如是說:你們為吃利息(里巴)而放的債,欲在他人的財產中增加的,在真主那裡,不會增加;你們所施的財物,欲得真主的喜悅的,必得加倍的報酬。




伊斯蘭銀行




之後,穆罕默德則警告了葉斯里卜(今麥地那)放債的猶太人,在《古蘭經》第4章第160與161節中責罵其

「多行不義」,「違禁而取利息」,「借詐術而侵蝕別人的錢財」

,詛咒其遲早會遭受「痛苦的刑罰」,試圖以此「殺雞儆猴」,潛移默化地影響阿拉伯穆斯林。在此基礎上,

穆罕默德在《古蘭經》第3章第129與130節中直接禁止了穆斯林收取翻倍利息

的行為。






宗教壓力總是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的。沒過多久,兩個阿拉伯部落(薩吉夫部落與尼那爾部落)互相締約規定了借貸還款的合約,可當期限臨近時,他們又推遲期限,以此獲得更高的利息。




穆罕默德於是乾脆在《古蘭經》第2章第275、276、278與279節中,

詛咒並恐嚇所有收利息的人

,稱其為「中了魔的人」,若不放棄收利息,那麼他們必定在死後「永居於火獄中」。穆罕默德以武力威脅道,假使他們不從,那麼

「真主與使者將對你們宣戰」




聖訓中,穆罕默德

認為吃利息比與「自己的母親亂倫」更糟糕

,還稱自己在做夢時,看見吃利息的人在血河裡游泳,被人用石頭砸嘴。




通過三個步驟,穆罕默德

徹底禁絕了高利貸

,順帶把

利息也給廢了




 


 


 


禁絕利息?




高利貸被禁令普通民眾喜大普奔。不過對於商人來說,一點利息都不能收,

金融機構盈利的基本盤就沒了

,難道都要關門喝西北風嗎?沒了金融業,

商貿投資都要受到波及

,必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這可還了得?




因此,在穆罕默德去世後,接任伊斯蘭國家政教領袖的

四大正統哈里發都沒有立法抵制利息

。在隨後的倭瑪亞王朝與阿拔斯王朝時期,構建在《古蘭經》與《聖訓》基礎上伊斯蘭教法不斷完善,可不同派別的宗教學者仍然就到底何為

里巴(高利貸),能不能收利息爭論不休

,各有各的經濟小算盤。




神學家大打口水仗,普羅大眾趕緊趁事情沒有落定

變著法子賺利息




如貸款方想買價值100第納爾的駱駝,借款方則用自己的100第納爾先去買好駱駝交給貸款方,

報價120第納爾

,到期時貸款方還120第納爾就好。有些不拘泥條條框框,急著用錢的民眾索性去

黑市借有息貸款,畢竟有需求就有市場嘛




到了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民眾規避「禁止利息」條款的手段日臻完善,其中運用最廣泛的一種是,

貸款方把自己的住宅賣給借款方

,拿到錢後,借款方立刻把住宅再回租給貸款方,

每個月的租金就變相成了利息

。而這樣的操作,符合教規,100%「綠色」,屬於伊斯蘭金融。






奧斯曼素丹在16世紀

則直接出手,從原先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改為

支持利息的存在

,但反對高利貸,把帝國境內的年利率欽定為

最高11.5%

。素丹的命令還得到了遜尼派教法學家們的支持,宗教學者發布教令,肯定了利息的存在。




19世紀,歐洲列強崛起

,並對中東施加了強有力的影響,歐洲的經濟體系與金融理念,同新式槍炮與交通工具一樣,強烈地

衝擊著停滯多年的伊斯蘭世界

。不少人開始反思自己緣何落後,其中一些宗教學者將矛頭直指禁絕利息的伊斯蘭金融體系,想盡辦法將收取利息的行為合法化。




一番折騰之後,阿拉伯世界老大哥

埃及帶頭將利息視作合法

。埃及大穆夫提穆罕默德·阿卜杜在1900年發布教令,宣稱銀行存貸款收取利息的行為是被允許的,此後其他阿拉伯國家紛紛效仿埃及的行為,擁抱有息金融體系。




不過,也有

不買賬的,首先就是極端保

守的沙特

。沙特宗教學者們將所有形式的利息都視作高利貸,搞一刀切。

1976年

,沙特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在麥加舉辦第一屆伊斯蘭經濟國際論壇,會上幾百個保守的宗教學者一致通過了反對利息的宣言。




此舉標誌著

禁止利息的伊斯蘭金融復興

了。




之後伊斯蘭銀行全面鋪開,從埃及到阿聯酋,從巴基斯坦到馬來西亞,「綠色」金融業發展如火如荼。

2009年,全球共有300家銀行

,250家基金會提供伊斯蘭金融服務,至2014年,其

總規模已達2萬億美元,年均增幅達15%




伊斯蘭銀行標誌




不過伊斯蘭金融的規模,

仍無法與非伊斯蘭金融相比

,畢竟存貸款利率差是絕大多數金融機構賴以維生的支柱,是世界經濟運行的基礎。而和

宗教綁定的金融體系

,潛在市場有限,除非宗教的追隨者數量陡增。




那麼,今天的思考題就請你猜猜看,這些不收利息的「綠色銀行」,是怎麼掙錢的呢?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國家:美國  |  日本  |  英國  |  法國  |  俄國


省區:河南  |  山西  |  甘肅  |  西藏  |  東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長春  |  大連  |  樓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古人沒有地圖為什麼還能全國到處浪?
劉三解:對清宮戲我有一些不得不說的話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