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金石良言為家國 一片丹心留汗青

金石良言為家國 一片丹心留汗青

本文來源|《明報》

【明報社評】《明報》創辦人、著名武俠小說家查良鏞先生病逝,享年94歲。查良鏞文人辦報,立足香港,心懷國事,憂國憂民。他以一支健筆打出名堂,一片丹心為國家民族留下不少金石良言;他以筆名「金庸」撰寫的小說膾炙人口,將武俠小說推向巔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政治紛爭不過一時一地,只有文化精神永垂不朽,全球華人將銘記查良鏞所留下的文化遺產。

1

查良鏞以批判愛國

展現知識分子擔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20世紀中國動蕩歲月多,平靜日子少。查良鏞出身書香門第,親歷近百載中國變化,由民國時代、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文化大革命到改革開放,查良鏞滿腔愛國情懷從未改變,無論是辦報臧否時事,還是撰寫的武俠小說,都反映了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以及作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擔當。

1966年文革爆發,內地閉關鎖國,香港成為了解內地一扇重要窗口,查良鏞以報章作為平台,以筆桿作為武器,對文革倒行逆施破壞中國文化,提出強而有力的批判。六七暴動期間,查良鏞堅決反對左派過激行動,抨擊他們「將愛國一詞竊為己有」,「凡是擁護他們的就叫做愛國,反對他們的就叫做賣國」。

時光荏苒,半世紀過去,然而查良鏞所批判的這種思維和心態,在本港社會仍然隨處可見,很多人依舊喜歡以各種政治二分法區分敵我,只重立場不講道理,將「非友即敵」思維強加到別人身上。現在回看查良鏞這番金石良言,依然有參考價值。

建設性的批判和有意義的討論,可以推動社會前行。查良鏞以凌厲筆鋒證明,愛國不代表盲從,批判一樣可以愛國。1960年代初,查良鏞一篇題為《要褲子,不要核子》的評論,批駁時任副總理兼外長陳毅「當了褲子也要造核子彈」的說法,掀起相當大的波瀾,本港左派報章群起圍攻,然而據《文匯報》已故前總編輯金堯如憶述,當年陳毅也認為只有左派報章「捧場」未必對頭,應該兼聽不同意見,只要罵得有理,就應視作諍友。陳毅後來改說「既有褲子,又有核子」,反映他亦認同查良鏞以民生為本的觀點。

查良鏞也有遇上政治爭議的時候,例如「雙查方案」風波,然而是非成敗轉頭空,放在歷史長河之中,很多紛爭也不過是過眼煙雲小插曲,全球華人最耳熟能詳的,不是查良鏞一時一地的政治立場或主張,而是他的武俠小說。

金庸的小說雅俗共賞,筆下角色各有性格,栩栩如生,《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一系列小說,跨越政治意識形態分歧,風靡全球華人社會。

金庸與「夢中情人」夏夢,同月同日仙逝

2

小說盛載中國文化

民族復興還看今朝

金庸武俠小說廣受歡迎,不僅因為故事情節豐富高潮迭起,更因為他以跌宕起伏的中國歷史為軸,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為綱,描寫俠義精神,道盡人性善惡美醜,一邊展現了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有著跨越時空和國界的普世意義,這亦是為何他的小說內容,竟然會成為當年南越政客在議事堂借題發揮的對象,你說我是岳不群,我說你是左冷禪。

「自古帝王將相,聖賢豪傑,奸雄大盜,元兇巨惡,莫不有死。」查良鏞提到,政治情況變化很快,影射性的小說無大意義,他在小說中想寫的是人性,將古今中外政治生活一些普遍現象勾畫出來,一些角色與其說是武林高手,不如說是政治人物。他的小說能夠歷久不衰,充滿生命力,原因亦在於此。查良鏞說過,如果死後100年、200年仍然有人看他的作品,他就心滿意足。這個遺願,相信不難實現。

今時今日香港社會氣氛,談愛國彷彿已成為一種政治忌諱,然而談查良鏞不可不談他的愛國情懷。查良鏞熱愛中國文化,一片丹心就是希望國家踏上正途。愛之深,責之切。他為國家走上文革歧途痛心疾首,對內地踏上改革開放正路高興安慰,流露的正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對民族復興的期盼。

1994年,他在北京大學演講,強調近幾百年中國歷史說明,專制和封閉只會帶來落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靠的是改革開放,他對中國能夠在21世紀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充滿信心,更相信中國人的文化和智慧,可以為世界作出貢獻。廿多年後回看這番說話,仍然有極大現實意義。

一刻 talks ? 全球創見者分享平台

長按下方二維碼發現更多未知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刻talks 的精彩文章:

國慶價期的正確打開方式
最後的棒棒:做善良的瘋子還是偏執的傻子?

TAG:一刻tal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