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用20多年時間,寫了一部400多萬字的史書,竟在300年後才出版

他用20多年時間,寫了一部400多萬字的史書,竟在300年後才出版

原標題:他用20多年時間,寫了一部400多萬字的史書,竟在300年後才出版


順治四年(1647年),明清兩軍正打得不可開交。這年八月,在浙江海寧一間破屋裡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54歲的史學家談遷發現自己丟東西了。


俗語說,貧居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談遷家窮得叮噹響,怎麼會被小偷惦記?是的,談遷確實很窮,但他有樣東西是其他人沒有的—書,準確地說,是一本尚未出版的手稿,名為《國榷》,記載了元末至明末的史實。


按給談遷寫墓誌的明末清初著名史學家、思想家黃宗羲所言,那時亂世,有些文人想要名留千古,卻又沒真本事,於是想出了個下三爛的辦法,偷人家的文章。那麼,那些酸腐文人為何知道談遷家裡有書可偷呢?


原來,天啟元年(1621年),在家替母守孝的談遷夜讀明朝史書,發現錯漏甚多,哪怕朝廷的實錄也同樣如此。於是他立下誓言,要寫一本經得起檢驗的史書。可怎麼下手呢?官修史料有假,民間私史並不一定就很真啊。他的方法是,以明實錄為基礎,綜合各家史書,廣泛取材,嚴謹下筆。對有疑之處,多加尋訪了解歷史的人,更到很多地方實地探查。


其朋友朱之錫在幫他的《北游錄》作序時寫,「每登涉躡屩(juē草鞋)訪遺迹,重趼累繭」,經常迷路。到處找人問這問那,旁人都嘲笑他,他卻樂此不疲。有時為了確定一件事,經常走上百里路去藏書家那裡查問。


在此期間,明朝經歷亡國之痛,崇禎自縊而亡,弘光被清軍逮捕,本來他只是為寫出一部可靠的信史,現在更增加了為國存史的目的,在艱苦之外更添悲苦。崇禎朝沒有實錄,他就找來了十幾年間的邸報將之補齊;弘光朝雖不及一年,但他也將重要事實一一記錄。


為編這部書,他花了二十多年,走了不知多少路,問過不知多少人,查過不知多少資料,寫完之後,發現竟已寫成一本四百多萬字的皇皇巨著。可想而知,很多人都是知道他家有手稿的……因此,這才被惦記上了。


幾十年心血都毀在梁上君子手裡,談遷的痛苦可想而知。換個人,可能就此消沉,可談遷簡直是個勵志典型,他竟然重新開始編寫《國榷》。因之前已有基礎,這次只花了四年就編成了。但他並不滿意,他現在的要求更高,趁著被人請到北京做幕僚的機會,他先去哭拜了崇禎的思陵,之後把很多時間花在了核實書中的史實上……


幾年之後,他離開北京回家鄉,挑著一副擔子,裡面只有幾千頁紙。不過,談遷的書沒有出版。除了沒錢,更重要的是,當時已是清朝,他書中很多指斥清朝的文字,乃是滅族的罪證。因此這套書在清朝只有少量手抄本流傳。


當然,就算還在明朝,他的書肯定也不受皇帝所喜。因為,他在書中直指,朱棣根本不是馬皇后的兒子,更將被削藩之後的燕王稱為燕庶人—而朱棣之後的明朝皇帝都是他的後代啊。如果《國榷》在明朝出版,把朱棣的孝子賢孫們置於何地?


最終,這套書在談遷去世300年後出版,是如今研究明朝的重要史料。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史為鏡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從通緝犯逆襲國防部長,與蒙古大軍PK36次全勝,卻干不過一個小人
民國情話說得最溜的人,徐志摩差他一個等級,這狗糧吃得心甘情願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