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從比薩塔到哈佛塔:引力效應實驗——11月1日科學史上的今天

從比薩塔到哈佛塔:引力效應實驗——11月1日科學史上的今天

古希臘著名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曾斷言,物體從高處下落,越是重的東西,下落越快。如果不假思索,一般人都會接受這個說法。

1589年,伽利略登上了56米高的比薩斜塔,從上面同時拋下了一個100磅和1磅的球,在眾目睽睽之下,兩個球同時應聲落地。這一巨響,打破了維持了1800多年的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說法。

無獨有偶,在伽利略實驗的370年之後,又出現了一個用塔做的實驗,它驗證了另一個引力定律——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這就是著名的哈佛塔實驗。根據愛因斯坦引力理論,光的傳播將受到引力場的影響,這個影響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光線受到引力吸引有可能發生彎曲,不再以直線傳播,這個結論已經在1919年被英國天體物理學家愛丁頓等人證明。另一個影響表現在引力作用使光波的振蕩頻率發生改變。當光遠離引力源傳播時,頻率變慢,光譜朝向紅端移動,稱之為引力紅移;反之,光朝向引力源傳播時,頻率加快,光譜向藍端移動,稱之為引力藍移。1959年,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羅伯特·龐德和他的研究夥伴格蘭·瑞布卡完成的這個實驗又叫做伽利略式的「光」落體實驗。

從比薩塔到哈佛塔:引力效應實驗——11月1日科學史上的今天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1959年11月1日,他們將這一成果以「核放射源的引力紅移效應」為題,發表在《物理評論通訊》雜誌上,成為繼水星近日點進動、太陽引力的光線彎曲之後,對愛因斯坦引力理論的又一個有力的證明。1964年,經過了進一步的改善,他們再次重複這一實驗,使其精確度又增加了一個百分點。

龐德和瑞布卡的哈佛塔實驗開創了引力紅移實驗和應用的先河。現今,哈佛塔引力實驗成果已經在衛星定位系統(GPS)上有了廣泛的應用。

《科學史上的今天》每天一個科學小故事,書問閱讀持續發布中,歡迎關注!

從比薩塔到哈佛塔:引力效應實驗——11月1日科學史上的今天

書名:科學歷:科學史上的今天

作者:科學π工作室 編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99.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老鼠大隊的小跟班
唐的氣質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