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第一方」竟然是它!癌症名醫據此設計出了抗癌名方

「中醫第一方」竟然是它!癌症名醫據此設計出了抗癌名方




任何能堪稱「第一」的事物,不僅僅要出現得最早,更要最能體現事物的本質和精髓,由此才能在同類中卓爾不群,拔得頭籌。用這個標準來衡量的話,「中醫第一方」就非「

兩儀膏

」莫屬了。





雖然它並非最早出現的中醫方劑,但因為只用兩味葯,分別針對了陰和陽,將中醫的基礎元素和基礎理論,表現得最為通透,所以,從古至今,引領出了一眾名方,絕對稱得上是中醫治病養生的鼻祖。


 

「兩儀膏」是明代張景岳創製的,藥物組成很簡單,只有

熟地、人蔘

,雖成方晚於西漢的《傷寒論》,但卻點出了中醫理論的主旨:「陽化氣,陰成形」,這句話的通俗解釋是:陰是陽的內在基礎,陽是陰的外在表現,這個「兩儀」,就是陰和陽。








人的生命就像一個燃燒的蠟燭,蠟燭是陰,火苗是陽。沒有蠟燭,火苗就沒有燃料;沒有火苗,蠟燭就不可能發光發熱。所以,陰和陽是不能離分的,而陰和陽也是人體乃至自然界的最基礎元素,這就是所謂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像」,人體和自然界,都是以這樣的規律發生和形成的。


 


雖然現代醫學發現了人體是由細胞組織組成的,但這些繁複的組織結構,其實都被包括在了「兩儀」之內,因為由這些細胞組織構成的人體,無論是出現疾病,還是體質本身的偏頗,無非兩種變化:

一種是寒,一種是熱,寒就是陰,熱就是陽。

而一個有生命的人,就是身體的結構發揮出正常功能,其中結構是陰,功能是陽。


 


張景岳的智慧之處就在於,他抓住生命的最根本東西:陰和陽,由此以簡馭繁,綱舉目張。也是憑藉這個「兩儀」觀,陰陽觀,發端於幾千年前的中醫,可以治療我們現在新出現的各種疾病,從艾滋病,到非典,中醫的參與都明顯增加了療效。為什麼病毒不斷翻新,耐葯菌不斷出現,中醫的古方卻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與時俱進?因為人體的萬變也總歸

不離寒熱,不離陰陽


 





「兩儀膏」中的熟地滋陰,人蔘補陽,方子雖小,但卻領悟了身體的本質,把握了最基礎元素,也自然引領了醫學,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甚至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至此,必須提及兩個葯,一個是「貞芪扶正」,一個是「復方阿膠漿」。


 


「貞芪扶正」出自孫燕院士之手,他雖是西醫腫瘤專家,卻創製了這個中藥方,用來減輕化療和癌症對身體的消耗,其中女貞子滋陰,黃芪補氣,同樣是遵循了「兩儀膏」的方意。雖然孫院士未必如中醫這般了解張景岳,但他一生的治病經驗和人體體悟,使他自然而然的遵從了中醫的「兩儀觀」,陰陽觀,因為陰和陽更符合生命規律。








復方阿膠漿

」則是「兩儀膏」的加強版,在熟地人蔘的基礎上,加了阿膠和党參。阿膠的加入,增加了這個方子對身體基礎——陰的夯實力量,因為阿膠是「血肉有情之品」,對陰的滋補深度和力度,都在植物葯之上。而人蔘党參的配合,顯然是因為有了阿膠奠定的結實基礎,敢於加力撥亮火苗了。




所以,「復方阿膠漿」的陰陽雙補之力,比「貞芪扶正」更強,起效更快,作用時間也更久。那些面色發黃,身體疲勞, 特別怕冷的人或者因為慢性消耗性疾病而虛衰者,會在吃了「復方阿膠漿」3、5天後,就明顯感覺身體回暖,疲勞減輕,因為這個方子夯實身體基礎在先,激發身體功能在後,這樣尊「兩儀膏」之意而成的配伍,

既沒有單純補陽對人體之陰的消耗,也不會像單一補陰葯那樣,藥效太過緩慢。




*本平台所使用的圖片屬相關權利人所有。


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授權事宜。


END


想祛濕,先健脾。


身體沉重,頭昏腦沉,濕疹……都提示你該祛濕了!脾虛的人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


佟道·茯苓荷葉飲

】嚴選優質茯苓、荷葉、白扁豆、橘皮、砂仁及藿香,每日一飲,健脾祛濕,及時排清內濕,預防感冒。





如有健康疑問,可點擊

這裡

向我諮詢


點擊


閱讀原文


獲取更多養生好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新佟學 的精彩文章:

中藥吃完了,忌口要繼續
韭菜壯陽,孩子不宜多吃?

TAG:健康新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