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色列當初歸還西奈半島,是實力不濟,還是當時形勢所迫?

以色列當初歸還西奈半島,是實力不濟,還是當時形勢所迫?

原標題:以色列當初歸還西奈半島,是實力不濟,還是當時形勢所迫?


西奈半島是連接亞洲和非洲的三角形半島,自古以來這一地區既是亞洲通往非洲的商道,也是非洲文明入侵亞洲和亞歐文明勢力征服非洲的戰爭之門。古埃及的法老曾率兵通過這裡征服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區,古亞述人、波斯人、希臘人、以及後來的阿拉伯穆斯林和奧斯曼帝國也是通過這裡入侵埃及的。拿破崙則將西奈半島的阿里什看成是打開埃及和敘利亞等國大門的「一把鑰匙」。西奈半島自古以來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重要地區,也飽經戰火洗禮。


從1882年開始埃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22年英國承認埃及獨立,但是實際上埃及還處於英國勢力的控制之下,直到1952年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法魯克王朝,埃及才獲得真正的獨立。1954年開始,英軍被迫陸續撤出埃及,但是實際上還掌握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1956年,納賽爾為了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引發了第二次中東戰爭,英國、法國連同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區。這次戰爭雖然埃及戰敗,但是當時處於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都想主導中東事務,不想英法控制蘇伊士運河這條重要的貿易通道,結果英法以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介入下,被迫接受停火協議,並從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區撤軍。埃及雖然軍事上戰敗了,但是在美蘇的干預下,成功收回了蘇伊士運河控制權,取得了政治上的勝利。



1967年,在緊張的中東氣氛下,以色列為了消除周邊國家對以色列的威脅,發動了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出動了幾乎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一切機場進行了閃電式的襲擊,然後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以色列佔領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獲全勝。

1973年10月,埃及和敘利亞為了奪回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失去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對以色列發動了突然襲擊,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由於阿拉伯國家戰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並且獲得了蘇聯先進武器的支援(比如MiG-23戰機、SA-6防空飛彈、RPG-7反坦克榴彈、T-62坦克、AT-3反坦克飛彈),剛開始打得以色列措手不及。埃及跨過蘇伊士運河,並且突破以色列在西奈半島建立的巴列夫防線,並收復了部分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領土。敘利亞在北部向戈蘭高地發起進攻,雙方損失慘重,以色列增援兵力到達後,伊拉克和約旦的支援部隊也對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進行攻擊,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但是,隨後埃及並未乘勝追擊,將戰線推進到以色列國土,這反而給了以色列喘息的機會,集中兵力對付北部敘利亞的進攻。在取得對敘利亞戰爭優勢的前提下再轉過來對付西奈半島上的埃及軍團。在美國軍事衛星的幫助下,以色列軍隊找到突破口,突進到蘇伊士運河,包圍了埃及第三軍團。其後,在聯合國以及美蘇兩個大國的斡旋下,埃及和以色列接受停火。


第四次中東戰爭雖然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都傷亡慘重,但是最終還是以色列取得了勝利,敘利亞和埃及並沒有奪回第三次中東戰爭失去的領土,這也使阿拉伯國家充分認識到以色列不是那麼容易戰勝的。


那麼,以色列在取得第四次中東戰爭勝利的情況下,為何還將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呢?

第一、以色列為了避免兩線作戰,而同埃及修好。


以色列雖然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但是以色列也付出巨大人員傷亡和物資消耗,在戰爭初期遭遇重大失利,當時以色列的彈藥消耗已經降到危險水平,如果沒有美國及時的物資援助,那麼以色列將有可能因彈藥消耗完了而崩潰。為此,戰後包括國防軍參謀長、情報機關首長、南方戰線指揮官等多名人員遭到免職,梅厄總理及其內閣也因民眾的壓力而辭職。


如果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不歸還埃及,埃及也必將和以色列死磕到底,那麼將長期面臨南北兩線作戰,埃及強大的軍事力量給以色列造成比較大的壓力。如果通過將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換取埃及對以色列的和平友好,那麼對以色列來說就消除了來自南方的威脅,就可以集中力量應對北部的敘利亞。就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而言,西奈半島雖然領土面積很大,但是絕大部分都是沙漠,開發利用價值不大。而戈蘭高地是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佔據此地不但可以保障本國的飲水安全,同時可以居高臨下直接威懾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所以,要是在兩者選擇放棄一塊的話,放棄西奈半島無疑是明智的。



第二、美國及國際社會的壓力。

本來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等他國領土不被國際社會所認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時,埃及聯合中東阿拉伯產油國使用石油武器制裁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引發了1973年的石油危機,給發達國家經濟造成重創。以致於歐洲絕大部分國家拒絕支持以色列,並拒絕為以色列運輸軍事物資,使以色列陷入比較孤立的處境。同時,蘇聯一方面對埃及和敘利亞進行軍事援助;另一方面也向美國施加壓力,要求以色列儘快停火,並退出佔領阿拉伯國家的領土。


對於埃及而言,雖然在戰爭初期取得重大勝利,但是也只奪回來小部分領土,大部分西奈半島的領土還被以色列佔領,單靠軍事進攻,短期內也難以全面戰勝以色列。如果能夠同以色列和解,要回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無疑是代價最低的。所以,埃及總統薩達特1977年11月史無前例地訪問了以色列,為兩國和平探路。之後,在美國的斡旋下,埃及和以色列舉行了戴維營談判。1979年以色列和埃及簽署和平條約,以色列從西奈半島撤出所有軍隊,以交換與埃及的正常關係與長久的和平。



第三、以色列通過與埃及修好的策略分化瓦解阿拉伯國家。

以色列地處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地緣環境比較惡劣,以色列最怕的就是阿拉伯國家團結一致圍攻自己。而埃及當時是阿拉伯國家的帶頭大哥,此前四次中東戰爭,埃及都是主力,如果能夠跟埃及達成和平條約,那無疑消除了阿拉伯國家的最大威脅,同時還會引起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猜忌和內訌,從而達到分化瓦解阿拉伯國家的目的。正如以色列所料,埃及跟以色列交好的行為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不滿,阿拉伯國家聯盟將埃及開除出阿盟。但是,從此以後,阿拉伯國家再也沒有聯合一起圍攻以色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銘蘇先生 的精彩文章:

巴沙爾可以使敘利亞政府轉危為安,為什麼卡扎菲卻一敗塗地?

TAG:銘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