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大千 一生的十大代表畫作

張大千 一生的十大代表畫作

張大千

男,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

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里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 1 -

《桃源圖》

張大千的桃源夢

此作是張大千眾多潑墨與潑彩山水畫中較為成功的一件作品。

畫中大面積的墨彩交漬、畫幅邊緣的山石與桃樹的精緻描繪,

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

畫面左下方的小船與山澗

引導觀者從圖式中去找尋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意境。

然而,張大千並沒有急於描繪「桃花源」的具體景緻,

畫中主要部位大面積的變幻墨彩,

讓「桃花源」繼續保留著那份千古的迷人魅力。

這正是繪畫藝術的魅力體現與神韻所在。

- 2 -

《嘉耦圖》

鴛鴦戲水,佳偶天成

該作品出自著名的「梅雲堂」,以荷花入畫,寓意佳偶天成。

畫中精工細緻的描金朱荷,

在墨綠漬染的田田茂葉的襯托下,富麗堂皇而無匠俗之氣,

濃蔭中的雙棲鴛鴦色彩斑斕、悠然自得。

是張大千潑彩潑墨畫法的代表作。

從張大千的藝術發展歷程看,

當時他正在經歷由早期細筆臨摹各派大師

向後期自創的潑彩潑墨風格轉變的轉型期,

作品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也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 3 -

《愛痕湖》

記錄張大千過往情事

《愛痕湖》是張大千1968年所作巨幅絹本潑彩,

畫面前景為青翠的山巒,

後景則為掩映其間的一泓湖水;

湖的後岸為淡墨、淡彩勾勒的屋舍,

總體上畫面給人一種色彩斑斕、大氣宏偉的感受,

是張大千化用西方抽象派藝術與中國傳統文人藝術的水乳交融之作。

局部之山頂煙雲

說道這幅畫,

其實它的背後還有這麼一個故事,

1965年秋,張大千與友人張目寒等游瑞士、奧地利諸國,

在奧地利著名的風景勝地亞琛湖畔,有數日之逗留。

關於此行的細節,

張大千在翌年創作的另一本《愛痕湖》落款中,

曾這樣寫道:

「年前與藝奴漫遊歐洲,從瑞士入奧國,宿愛痕湖二日,曾做此詩以戲之。」

局部之山頂湖水

在《愛痕湖》的題款裡面我們看到:

「湖水悠悠漾愛痕,岸花搖影狎波翻。只客天女來修供,不遣阿難著體溫。」

詩寫得是旖旎而側艷,

儘管我們無從考證這個藝奴究竟意指何人,

但是可以想像張大千經歷於亞琛湖畔的,

不僅有悅目的美景,也一定有動心的情事。

他將「亞琛湖」譯為「愛痕湖」,或取「留情之地」的意思,

也透露了這位畫師的多情心事……

張大千一生的風流源於藝術的愛美之心。

他一生與七位女性有過動人的愛或被愛的糾葛:

最落寞的未婚妻,謝舜華,與張大千兩小無猜,青梅竹馬,

奈何天不眷顧,倆人還未正式成親,

這樣一個識大體,善解人意的美女子二十齣頭還未過門就香消玉殞。

最敢愛的康妹,後出家,法號素月。

她從土匪窩出來,敢愛敢恨,主動追求張大千,

在懸崖主動獻身的果敢與決絕,遭拒後果斷出家的決絕,

同樣是一位痴心女子。

最寂寞的瓊英,張大千的原配正妻,

她一生處處忍讓,委曲求全,遇事都為張大千考慮,

常常還會勸慰二房表妹玉珠的衝動與莽撞,

無子無女,總是落得寂寥不已,落寞哀傷。

最直爽的玉珠,為張大千二房妻子,和瓊英同時過的門,

為張大千育有一女一子,

在張大千幾次有新的愛戀對象後,

她潑辣吃醋,說話犀利,得理不饒人,追求自我,

後與張大千離婚,找到自己的真愛,敢愛敢恨。

最痴情的李秋君,為張大千終身未嫁,

也是張大千心目中永遠的紅顏知己。

最年輕的春紅,

這位年僅15歲的朝鮮藝妓,美麗可愛,深得張大千喜愛,

在朝鮮採風期間,也多虧這位可愛女子的照顧。

終究是兩個世界人,小女孩也找到心儀的歸宿。

最能幹的楊竹筠,張大千的三房太太,

她本是漂亮有個性,受人欣賞的唱大鼓的女人,手更是美得無法形容,

一下吸引了張大千,請她做手模,

多番追求均失利,北平的淪陷成就了他們的愛情。

她也最能獨擋一面,是張大千的四房太太里最能幹的一位。

最小的徐永娟,

這位和張大千女兒同歲的太太,陪伴了他後半生,

周遊列國,宣揚中國藝術的歲月,直至他離開人世。

局部之山頂屋舍

局部之山頂洶湧湖水

局部之山頂雲水相間

局部之張大千提款

- 4 -

《夏日山居圖》

臨摹古畫之典範

張大千被被稱為「臨摹天下名畫最多的畫家」。

《夏日山居圖》原跡是王蒙的傳世精品,

而張大千的《夏日山居圖》,乃是他在丁亥(1947年)三月背臨而成。

大千在樹身上以己意略施赭石,

赭石乃大千臨王蒙畫時常用的方法,

如其所臨的林泉清集圖,

本來也是水墨畫,也在樹身加赭石,都有清新脫俗的效果。

這也可以看出大千雖然「好古」,卻並非一味拘泥於古法。

此作山水布局基本忠於王蒙原作,

採用了高遠和深遠相結合的縝密構圖,

保留了原作的恢弘氣勢和靜謐清寂、可居可游的氣氛,

盡得王蒙山水畫的藝術精髓。

全圖結構繁複充盈,在稠密中仍透出靈動的氣韻。

畫長松峻岭,氣勢巍峨,

山巔多礬頭,山腳松林雜樹蒼鬱茂密。

山腳林蔭間,房舍半露,隱者自樂。

大千特地選用易於發墨的舊紙,下筆細緻綿密,設色蒼潤沈鬱,

為大千用功極深的作品。

- 5 -

《天女散花》

揭大千與朝鮮少女的秘情

這幅《天女散花》描繪天衣飛揚的女仙,手持蓮瓣,「天女散花」的景象。

所繪人物氣象安祥嫻靜,造型雍容華貴,線條的運用圓潤自如,

轉折之處則頓挫有力且富於節奏感,

整幅作品盡顯唐人氣度,

正符大千自題「擬唐人壁畫筆法」之意。

相傳,這幅畫中的天女

系以和大千相識相戀的朝鮮少女池春紅的容貌為藍本所繪製,

他在畫上的題詩中有「畫中非幻亦非真」之句,

以示畫中人物並非虛幻,亦非真的天女。

這位早在1927年就結識了的藝伎,

因為在游金剛山期間朝夕相對,又喜愛書畫,所以頗得張大千欣賞,

以致最後兩人竟私定終身。

此後一直到1939年池春紅因反抗日寇非禮被殺,

甚至到張大千逝世,

池春紅的形象屢屢出現在張大千的筆下,

或出以古代仕女,或出以仙佛人物,或出以摩登小姐。

- 6 -

《仿巨然晴峰圖》

大千盛年山水巨作

此圖是借元人《萬山積雪圖》的構圖章法,

融以巨然長披麻筆法,

與劉道士《湖山清曉圖》水法併兼元人筆墨遺趣,

「集其大成,自出機杼」,

借古開新的極具代表性的大幅傑作。

此畫雖說仿巨然,

實質卻是對一件元代佚名山水畫的「借屍還魂」。

- 7 -

《紅拂女》

再現盛唐精麗畫風

張大千1944年創作的《紅拂女》是他工筆仕女的精絕之作,

也是張大千稽古敦煌後力圖呈現盛唐精麗畫風的重要創作。

該作主角為唐代「風塵三俠」之紅拂女,

作品構圖明快而簡潔,整個畫面只表現紅拂之姿。

局部細節之服飾

畫中沒有交迭或穿插其它事物,

單純地讓美感聚焦在女主角身上。

這位主角用雙手撐開斗篷,抬起頭,

上身微微傾斜,膝蓋稍稍提起,長裙曳地,翩然而來,

直接攫獲觀眾的視線。

所有的動作都優雅大方,毫不忸怩作態。

高高束起的紅色腰帶,藍、綠、白色相迭的系帶。

局部細節之面部

她鳳眼圓睜,以堅定的目光迎向觀眾,

神色從容自若,含蓄又不退縮,

正如她在小說中迎向李靖和虯髯客,表現出優雅、積極的態度。

這正是張大千刻意為紅拂女設計的身段。

大千是個京劇的戲迷,

常自京劇表演中得到啟發。

所以,紅拂女才有類似京劇花旦在舞台上亮相的身段。

局部細節之題字

- 8 -

《荷堵野趣 四屏通景》

大千畫荷之臻品

《荷塘野趣》構圖氣勢磅礴,荷葉參差呼應,對比中見和諧;

大塊面色墨的荷葉與織痩的荷梗穿插交叉,又以尖尖的小荷襯托,

對照著盛開的大朵荷花,使畫面此起彼落,目不暇給。

張大千更以清麗之筆揮出數根長蒲草,

令畫面異常生動,整體上層次分明,極富節奏感。

局部圖之一

局部圖之二

局部圖之三

局部圖之四

- 9 -

《多子圖》

寓意多子多福

以兒童為主題的畫作,在收藏界被稱為嬰戲圖,

榴開百子樂天年嬰戲圖是張大千的人物畫中較常見的題材之一。

《多子圖》畫雖簡,然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圖寫庭中四孩兒攀石撫枝摘取石榴的景象。

所繪線條勁挺而有彈性,設色艷麗而不失古雅。

取百家之所長,精心的融入於自己的風格,令人賞心悅目。

局部

局部

局部

- 10 -

《鳳簫圖》

大千仕女畫代表作

重彩工筆畫《鳳簫圖》融入了敦煌的飛天元素,色彩艷麗卻又古樸,

張大千用自己的理解重新闡述了秦穆公之女吹簫引鳳的故事。

仕女畫是張大千繪畫作品中一個重要題材,其成就很少有人能超越。

他的藝術特點和成功之處就是畫出了人物瞬間的面部表情和內心活動。

他筆下的仕女既有古代仕女畫的遺風,

又有著時代氣息,姿態風韻、頗有個性。

當然,

所謂的十大代表作,並無「官方認證」,

不同人的心中固然有著不同的「大千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無邊 的精彩文章:

第一代風景油畫家中的佼佼者 戈延
國畫松柏的畫法技巧

TAG:藝無邊 |